《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调整改造指引》的函

2022
03/14
17:50
王虎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印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调整改造指引》的函

农机科〔2022〕28号

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农机装备保障工作,我司组织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和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制定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调整改造指引》,现印发给你们,供开展相关工作参考。请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区域、分模式研究细化机具调整改造方案,落实怎么改、谁来改、何时改,做好配件供应,加强培训指导,多措并施增加适用机具供给,为保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不减产、亩多收大豆100公斤以上提供有效机具装备支撑保障。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2022年3月11日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调整改造指引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

为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下简称“复合种植”)配套机具供给,提供有效装备支撑保障,针对大中型机具保有量较多的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主要技术模式和主流机型,制定了复合种植配套机具调整改造指引,供各地参考。其他地区、技术模式和机型可参照应用。

一、调整改造原则

确保安全性。应作为首要条件,调整改造时应注意排查安全隐患,做好个人防护;机具危险部件应加装安全防护装置,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与拖拉机配套时稳定性应满足要求,严防调整改造后,机具出现伤人毁机事件。

突出适用性。充分考虑目前各地实际农业生产条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和机具保障现状,因地制宜以机适地开展机具调整改造,最大限度满足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需求。

注重便捷性。机具调整改造方式应简单、便捷,优先采用调整档位等简易方式进行,其次采用更换排种盘、喷头等商品化零配件方式进行,确有必要再采用焊接、切分等复杂方式。

兼顾经济性。统筹考虑改造成本和机具性能,如改造成本超过新购置适用机具成本的30%,为保证作业质量和减少支出成本,宜新购置复合种植专用机具。

二、播种机调整改造

播种机以调整为主,部分改造需购置排种盘、鸭嘴式播种轮、齿轮等零配件。

(一)黄淮海地区

目前,适宜该地区调整改造的主流机型为麦茬地玉米免耕播种机,其中,勺轮式播种机保有量最大,指夹式和气力式保有量较小。由于大豆发芽势不强,对种床要求较高,采用调整改造后的玉米免耕播种机播种大豆,应提前开展灭茬作业;采用大豆、玉米分步播种方式,需间隔作物种植带,在秸秆覆盖条件下不易辨识,应注意控制作业间距。应确保玉米播种密度和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相差不大。

1.调整改造实现播种布局和缩行距

2+2(2行大豆+2行玉米)模式配套的一体化播种机调整改造:以黄淮海地区较为常见的4行玉米免耕播种为例,保持播种机两端的2个播种单体不动,分别拧松中间2个播种单体的紧固件,将其向中间调整至40cm间距,并分别调整两端单体,与中间单体间距均为70cm,紧固好播种单体,形成中间播种2行玉米、两侧各播种1行大豆的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机,通过往复作业,可实现2+2复合种植模式机械化同步播种。如采用勺轮式、指夹式玉米播种机,调整改造为大豆播种单体时,应更换为适宜大豆播种的排种盘;气吸式玉米播种机适用于大豆种形,在株距合适情况下,可不更换排种盘。

3+2(3行大豆+2行玉米)模式配套的一体化播种机调整改造:以黄淮海地区较为常见的4行玉米免耕播种为例,在中间位置增设1个播种单体,并尽量将其与中间2个单体前后错开,形成中间播种3行大豆(间距30—35cm)、两侧各播种1行玉米(玉米单体与大豆单体间距70cm)的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机,通过往复作业,可实现3+2复合种植模式机械化同步播种。排种器调整改造方式参照上述2+2模式配套的一体化播种机。

4+2(4行大豆+2行玉米)模式配套的一体化播种机调整改造:以黄淮海地区较为常见的3行玉米免耕播种为例(如采用4行播种机则先拆除一个播种单体),保持播种机一侧的播种单体不动,分别拧松其余2个播种单体的紧固件,将播种单体间距按照行距、带间距进行调整并紧固好,形成一侧播种2行大豆(间距30—35cm)、另一侧播种1行玉米(玉米单体与大豆单体间距70cm)的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机,通过往复作业,可实现4+2复合种植模式机械化同步播种。排种器调整改造方式参照上述2+2模式配套的一体化播种机。

4+4(4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配套的一体化播种机调整改造:以黄淮海地区较为常见的4行玉米免耕播种为例,拧松播种单体的紧固件,将播种单体间距按照行距、带间距进行调整并紧固好,形成一侧播种2行大豆(间距30—35cm)、另一侧播种2行玉米(玉米单体间距40cm或者55cm,玉米单体与大豆单体间距70cm)的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机,通过往复作业,形成玉米带40—80—40cm宽窄行布局或55cm等行距布局,实现4+4复合种植模式机械化同步播种。排种器调整改造方式参照上述2+2模式配套的一体化播种机。

4+3(4行大豆+3行玉米)和4+4模式配套的分步大豆播种机调整改造:将现有的3行或4行大豆播种机,拆除多余的播种单体,将行距调整至适宜的大豆播种行距,一般为30—35cm。如采用勺轮式、指夹式玉米播种机,需更换为适宜大豆播种的排种盘;气吸式玉米播种机适用于大豆种形,在株距合适情况下,可不更换排种盘。

4+3和4+4模式配套的分步玉米播种机调整改造:将现有的3行或4行玉米播种机,拆除多余的播种单体,将行距调整至适宜的玉米播种行距,调整时应充分考虑玉米收获机对行收获要求,如将原4行60cm等行距玉米播种机的播种单体调整至40—80—40cm宽窄行布局,或调整至55cm等行距布局。

2.调整改造实现缩株距

优先采用调整株距档位的方式满足玉米10—14cm、大豆8—10cm的株距要求(如果大豆采用双粒播种,则株距可适当加大);如最小株距档位不能满足要求,可根据排种器不同型式进行调整改造。

勺轮式播种机:可采用调整传动比方式实现,如将主动驱动齿轮和被动驱动齿轮互换位置;如仍不能满足株距要求,可采用更换排种盘方式实现,如将原18穴排种盘更换为24穴排种盘。

指夹式播种机:可更换排种驱动齿轮副塔轮,通过调整传动比方式实现;因指夹式排种器的指夹数为定值12个,无法通过更换排种盘方式实现。

气力式播种机:可采用更换不同孔数排种盘方式实现。

3.调整改造实现增大施肥量

由于大豆和玉米所需肥料不同,一体化播种机大豆和玉米肥箱应分设,其中,大豆种植带施肥量与常规净作种植相差不大,基本不需要改造;玉米种植带施肥量比常规净作种植增加一倍左右,是施肥部件的改造重点。

增大单位时间施肥量:优先采用调节排肥器工作行程至最大位置的方式,如仍不能满足施肥量要求,可更换大排量的排肥器,也可在玉米肥箱底部增开排肥孔并增设施肥管。

增大肥箱容积:如播种作业时加肥频繁,影响作业效率,可适当加大肥箱容积。改造时,应注意机具改造后重心变化,在肥箱加满肥料条件下,整机驻车和行驶中应重心稳定。

(二)西北地区

目前,适宜该地区调整改造的主流机型为鸭嘴式覆膜打孔播种机,排种器也分为勺轮式、指夹式、气吸式等多种型式。鸭嘴式覆膜打孔播种机作业前,一般应完成耕整地和施底肥作业。铺膜播种作业时,两幅地膜中间交接行过窄会造成切膜、壅土等问题,应预留适宜的交接行宽度。不覆膜种植地区,可参照上述黄淮海地区调整改造方式。

1.调整改造实现播种布局和缩行距

由于涉及机械化铺膜作业,调整改造后宜采用适宜行数的播种机分步开展播种作业,通过分别开展不同行数的大豆、玉米播种作业,组合实现不同技术模式。如3+2模式播种时,采用3行大豆和2行玉米播种机分步播种;4+2模式播种时,采用4行大豆和2行玉米播种机分步播种。

如调整改造实现一体化铺膜播种,应针对不同技术模式播种布局和行距选用不同宽度的地膜,并根据地膜宽度调整改造覆膜机构和覆土滚筒;如采用2+2技术模式,可选用两幅窄地膜;采用3+2技术模式,窄地膜不匹配,应采用宽窄膜或宽膜种植。如需铺设滴灌带,应注意滴灌带铺设机构与覆膜机构的匹配。

2.调整改造实现缩株距

鸭嘴式覆膜打孔播种机根据不同的作物品种,每个播种单体鸭嘴数量范围为4—20个。满足复合种植播种穴距的鸭嘴数量一般为8—12个,可通过调整改造不同行数播种机的播种单体,实现大豆和玉米播种。玉米播种时,选装株距为10—12cm的鸭嘴式播种轮;大豆播种时,选装株距为8—10cm的鸭嘴式播种轮,或选装排种器为一穴双粒、株距为16—20cm的鸭嘴式播种轮。通过改变传动比,实现排种数与播种轮鸭嘴数量相匹配;或通过更换排种盘,实现孔穴或指夹数量与鸭嘴数量相匹配。

3.调整改造实现增大施肥量

与黄淮海地区机具调整改造的原理和方式基本相同,可参照上述黄淮海地区调整改造实现增大施肥量。

内容分页: 【1】 【2】 【3】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