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万吨胡萝卜滞销

2015
03/16
13:58

  从沈阳市北郊的新农路来到沈北新区尹家乡新农村村口,就可以看到路边的大铁门上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两行字“卖胡萝卜、卖大萝卜”,这个村有着沈阳“胡萝卜第一村”美誉。

  听说来了记者,聚在村口的几个人立刻围了上来,“胡萝卜都卖不出去了,快帮帮我们吧!”“家家都有几十万斤呢,这些胡萝卜再卖不出去就烂窖里了”。

  收菜车不来 万吨胡萝卜难卖

  新农村现有村民700多户,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沈阳市列为二类蔬菜生产基地。说起为什么都种胡萝卜,43岁的村民李红告诉记者:“从我小时候起,大家就种胡萝卜,全村没有干别的的。”这让新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胡萝卜第一村”,胡萝卜也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可今年胡萝卜卖不出去了。村民常艳荣家今年收获15多万公斤的胡萝卜。她告诉记者,10月霜降以后收获。村民们都会把胡萝卜装袋放入地窖中冷藏。“今年冬天本来就不怎么冷,地窖的温度不够低,如果再有一个月卖不出去,胡萝卜估计就都得烂。”

  沿着铁管焊接成的简易梯子,记者跟随常艳荣一起到深2米多的地窖中。这个地窖长约50多米,平底拱顶结构,3万多个装满胡萝卜的编织袋堆满整个地窖,人在地窖里只能蹲在胡萝卜袋上,根本直不起腰。

  记者看到,地窖的拱顶上凝结着一层厚度约1厘米的霜,这是让常艳茹最为担心的:一旦天暖,霜就会融化使胡萝卜受潮腐烂,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新农村党支部佟书记介绍,往年秋天,都会有来自山东、山西等地的车开来收购,大概3月份左右胡萝卜就能卖完。可是今年,新农村一辆大车也没有看到,全村1万多公斤的胡萝卜陷入滞销。

  只顾低头种地,不知抬头营销

  新农村的胡萝卜菜农种植面积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这并没有引发他们从传统农民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变,“只顾低头种地,不知抬头营销”的传统生产方式让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依然非常脆弱。

  村民汪树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50多亩地经营权,“现在很多乡亲们都去城里,想包地挺容易。但是包的越多成本越高,萝卜卖不出去赔的就越多。”

  像汪树海的情况在新农村比较普遍。全村能生产出上万吨的胡萝卜,却很少人考虑胡萝卜如何销售的问题。

  “往年都是大车来收,没怎么愁过卖,2012年也滞销过一次,后来媒体一宣传,就来了几个城里的大超市收购,给解决了。”村民们说。“想没想过自己寻找固定的销售渠道吗?”记者问。“没有,咱们就是农民,哪有那能耐?我们就管种。”汪树海说。

  大车都去哪了?

  在沈阳市内的铁西盛发蔬菜批发市场,记者看到,胡萝卜供应量充足且价格大多在每公斤2元以上。

  开大车卖胡萝卜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他到新农村收胡萝卜,但是今年他却舍近求远,去福建收购胡萝卜再运过来。“南方运来的成本与新农村的胡萝卜在市场上的卖价都是每公斤1.6元钱左右,但是南方的胡萝卜是今年新下来的,而且外形好,能卖到2元钱以上,利润高。今年大车都去南方收。”

  从外形上看,新农村的胡萝卜确实较市场上售卖的胡萝卜尾部更为细长。“那以后还会不会到新农村进胡萝卜?”记者问。陈先生说:如果新农村的胡萝卜在价格上有明显优势,还是愿意到新农村收购。

  李红表示,虽然村里出产胡萝卜的每公斤成本就要8角多,但如果现在有人来收地窖里的胡萝卜,8角一公斤也卖。当记者问明年是否会针对市场需求做出改变时,李红愣了一下说:“明年还得这么干呗!还能年年这样么?”

  辽宁省农科院研究员张青则认为,解决胡萝卜滞销不能光靠低价销售,“传统的胡萝卜种植利润率比较低,解决滞销必须产品升级。比如生产水果胡萝卜,个头比较小,含糖量比较高,品质好,价格自然就高,所以还是要品种创新。”

  沈阳蔬菜流通协会会长何立兴介绍,一种蔬菜的种植和销售,不能只看一个地方的情况,而是要看全国的整体情况。“现在暖房菜、反季菜都不缺,但是很多农民缺少市场的信息,种什么、种多少都是靠感觉。”现有的粗放式农业,只有向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产业链转型,才能让开走的大车再回来。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