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黄淮海夏玉米冬小麦“双晚”技术意见

2025
09/19
16:12
王虎

“秋分”将至,黄淮海夏玉米进入生育后期、陆续成熟收获,冬小麦全面备种备肥、即将大面积播种。近年来,应对气候变暖、利用光热资源,黄淮海地区推进实施夏玉米适期晚收增粒重、冬小麦适期晚播防旺长,促进玉米小麦周年高产,取得较好效果。据气象部门预计,9月下旬黄淮海地区气温接近常年略高、降水偏多,土壤墒情适宜,总体利于玉米灌浆成熟和小麦适期播种。针对今年秋收秋种天气条件和生产形势,黄淮海地区要持续推进落实夏玉米适期晚收、冬小麦适期晚播“双晚”技术,以培育冬前壮苗为依据、因地制宜突出“适期”,以提高玉米产量质量为重点、统筹资源落实“双晚”,全力夺取今年夏玉米丰收、夯实明年冬小麦丰收基础。

一、夏玉米适期晚收促灌浆增粒重

(一)延长灌浆,增重脱水。玉米最佳收获期为生理成熟之后的完熟期,即苞叶黄白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脱水变硬,且籽粒基部出现明确“黑层”,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含水率降至30%以下。一般日平均气温达16℃以下玉米灌浆速度明显下降,14℃以下基本停止灌浆。各地应根据品种特性、茬口要求和天气条件适期晚收,正常情况下延长10天左右收获为宜,黄淮海北部建议10月5—10日收获、不迟于10月15日,黄淮海南部可延迟到10月10—20日收获、不迟于10月25日。

(二)机收减损,颗粒归仓。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安排好农机手农机具调配、收割机保养调试、晾晒和烘干储藏准备等准备工作。机械收获应大面积连片推进,提高联合收获机工作效率。要分类开展机收作业,对密度高、群体大、产量高、早晚及雨后植株湿度大时,适当降低作业速度;对粒收地块,要确保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后收获;对过湿地块,优先选用履带式收获机;对倒伏地块,优先选用能够贴地作业的高性能玉米收获机或加装倒伏扶禾装置。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穗收玉米应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时,再机械脱粒,以防霉变。

二、冬小麦适期晚播防旺长保越冬

(一)精细整地,打好麦播基础。秸秆还田留茬高度应在10厘米以下,做到“切碎撒匀、草土混匀、镇压耙实”。整地推行翻、旋、耙、压一体化作业,实现土壤深、细、平、实相统一,达到上虚下实待播状态。旋耕整地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旋两遍后镇压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要深耕一次,耕深25厘米以上,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适墒镇压,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做到镇压耙实、踏实土壤。

(二)适期晚播,确保一播全苗。合理确定播期。对照主茎叶龄6叶至6叶1心的越冬期壮苗标准和主茎叶龄不低于3叶的晚播小麦安全越冬的基本要求,正常天气情况下黄淮海北部麦区适宜晚播期为10月5—15日、不迟于10月20日,黄淮海南部为10月15—25日、不迟于10月30日。科学确定播量。一般黄淮海北部麦区确保亩基本苗20万—30万,南部麦区18万—25万。播种时日平均气温低于15℃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但黄淮海北部麦区不宜超过40万,南部麦区不宜超过35万。提高播种质量。落实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白籽”下地。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宽幅播种或窄行播种等高质量机械化播种技术,减少缺苗断垄,提高播种均匀度,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

(三)强化田管,培育冬前壮苗。抓肥水促控。要做好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是要重视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越冬前对底肥不足、叶片变黄的弱苗,结合浇水或降雨施肥,促弱转壮。抓播后镇压。播种后要适时镇压,保证镇压力度和均匀度,做到土壤沉实、种土密接,减少土壤透风跑墒,降低寒潮等灾害天气影响,促进麦苗生长。对冬前长势偏弱麦田要注意轻压,避免出现机械损伤。抓除草防虫。利用冬前麦田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在日平均气温10℃以上、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选用适宜药剂,防除麦田杂草。要密切监测地下害虫、麦蜘蛛、蚜虫等发生动态,一旦达到防治标准,及时开展综合防治。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