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装载机渗透率超过20%,为什么电动拖拉机不能?

2025
08/29
20:24
仇半农


但笔者本人却是很看好纯电拖拉机的前景。那么纯电拖拉机如何打破现有的困局呢?笔者认为可以向电动装载机行业学习,因为拖拉机与装载机是近亲,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且电动拖拉机和电动装载机的使用场景也有很多的重合,所以学习借鉴和意义和必要性很大。

一、电动装载机的突出表现

image.png

先看装载机的市场表现。工程机械行业报表显示,2022年电动装载机全行业销量1160台,渗透率忽略不计,2023年3595台,渗透率约3.5%,2024年11466台,渗透率攀升至10.4%;2025年1—7月电动装载机累计销售16344台,超过去年全年,且累计渗透率高达22%。

数据显示,从2022年1月的39台增至2025年6月的3049台,电动装载机行业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相较于挖掘机、压路机、吊装机等,装载机的电动化进程最为迅猛,渗透率也最高。那么,电动装载机成功的秘诀何在?其电动化的成功经验,或许能为电动拖拉机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电动装载机值得拖拉机借鉴的几个方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电动装载机行业发展异常迅速,那么背后一定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1、纯市场化,企业不等不靠,积极参与

诚然,有一些地方推出了对电动装载机购买环节进行20%~25%的补贴政策,但整体看并没有农机行业全国性的补贴政策,所以电动装载机是纯市场化的产品。

笔者意在强调,从事装载机业务的工程机械企业并未依赖外部力量,而是凭借市场化竞争手段推动电动装载机业务的发展,这一点至关重要。

反观农机行业,目前农机的电动化水平明显要落后于商用车、工程机械行业,更别说是乘用车行业了,乘用车电动化在2024年渗透率就超过了50%,电动汽车成为主流,而农机电动化进程异常缓慢,虽说不能说渗透率为零,但绝对可以用忽略不计来形容。

农机电动化缓慢的一个原因是企业在等待政策支持,特别是补贴政策。例如,江苏省在2024年出台了对200马力及以上混合动力电动拖拉机的补贴政策,提供高达17.5万元的补贴,这显著提升了企业在混合动力电动拖拉机领域的积极性。相比之下,关于纯电拖拉机的补贴政策尚未明确,缺乏补贴消息和具体标准,导致企业对发展纯电拖拉机的兴趣相对较低。

这当然不能说全是企业的问题,虽然追随补贴政策的导向能规避诸多风险,但同样也可能错失诸多发展良机,唯有企业在无补贴支持的情况下,依然能通过努力使纯电拖拉机超越现有燃油拖拉机,方能彰显电动拖拉机的绝对优势。

2、选对了场景

1765年瓦特重新发明了蒸汽机,也就是改良,之后进入商业化应用,但其实在瓦特之前蒸汽机已存在上百年,且有人还干得很好了,如1712纽科门蒸汽机。

但在瓦特蒸汽机之前,蒸汽机并没有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之所以说瓦特重新发明了蒸汽机,是因为瓦特蒸汽机找到应用场景,之后才能进行技术验证和不断地改良,然后推广到更多的应用场景,最后成为全世界的动力源,并推进第一次工业革命。

瓦特蒸汽机找到了煤矿这个绝佳的使用场景,具体工作是井下排水。

井下排水曾经是困扰着煤矿产量和效率的最大问题,瓦特蒸汽机为井下抽水机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源,这样就能全天开采,以及开采地底深层的优质煤,而瓦特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正是煤炭,而煤矿上最缺的就是煤炭,使用成本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蒸汽机在煤矿上被大量的使用,而大量的使用让蒸汽机有了技术改进和优化的可能,随着在煤矿中的广泛应用,蒸汽机逐渐为众人所知并接受,其应用范围也迅速扩展至运煤火车、远洋货船等领域,最终蒸汽技术风靡全球。

可见对于一个新技术,使用场景的重要性,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场景,一项好技术可能会沉寂百年,而电动装载机显然是找到了一些好场景,装载机行业,凡是找到合适的场景的公司,其电动装载机卖得都很好,如柳工专注于港口物流的大吨位电动装载机,博雷吨深耕于牧场,临工开拓砂石骨料行业,徐工更看重大型矿山客户的开发,这些场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作业场所固定,工作标准化程度高,便于充电的补能,且作业周期长,作业频繁,最看重使用成本。

目前拖拉机的电动化,尤其是纯电拖拉机的电动化,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找到一个好场景,众多企业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习惯,将电动拖拉机的应用场景局限在大田作业之中。然而,大田作业对拖拉机续航能力的严苛要求,加之野外作业补能难题的棘手,使得这一路径难以为继。

所以电动拖拉机要想快速进入市场,企业需要先找到一个类似蒸汽机在煤矿上一样的使用场景,中科原动力在开发牧场场景,有可能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3、技术迭代日新月异,产品亦随之日益精进

从2020年开始有企业把电动装载机投向市场,到2025年技术上应该是迭代至少五次了,迭代的过程,本质上即是技术不断熟化、用户逐步接受的过程。从机械设计的视角审视,世间并无一成不变之成熟产品,唯有持续改进、日益熟化的产品方能立足。,如果电动拖拉机没有被批量投入市场使用,一直停留在实验室的话,就不会有技术上的进步。

在不断的迭代中,设计上的问题被不断的发现,电动装载机明显比以前更好用,也更可靠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电系统的成本持续降低,特别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成本。根据高盛集团的预测,到2026年,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将下降近50%,价格预计将从2023年的149美元/千瓦时降至80美元/千瓦时。此外,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至180Wh/kg以上,配合快充技术(30分钟补能80%),完全满足装载机“短周期、间歇性作业”的需求(日均工作时长8~12小时,充电1~2次即可覆盖)。电池在整体成本中的占比在下降,电动拖拉机的整机成本也在下降,用户购买的门槛在不断地降低,与传统燃油车的价格劣势越来越不明显。

同时,经过大量使用和持续改进,产品的可靠性得到了不断提升,头部企业(如徐工、三一、柳工)的电动装载机已在国内外矿山、港口等严苛场景中累计运行超过50万小时,故障率低于燃油车(主要部件如电机、电池的MTBF≥2万小时),用户信任度大幅提升。例如,徐工的电动装载机在港口、矿山等工况下作业效率大幅提升,故障率进一步减少,已有超过50台徐工纯电装载机使用时间超过20000小时。柳工的电动装载机业务也引起行业关注,其电动装载机与传统燃油装载机相比,运营成本节省约28万元/台,并且预计到2028年电动装载机市场渗透率将达到42%。

目前无论是纯电拖拉机,抑或混动拖拉机,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使用时间太短,没有经过充分的验证,产品停留在实验和试验阶段。

4、创新的商业模式

电动化产品要进入市场,前期有几大问题:首要难题在于用户接受度,其次是价格与价值的不匹配,再者是产品本身的成熟度不足。

要解决前两个问题,让用户先能试用起来,就需要商业模式、营销手段上的创新。

为了加速电动装载机的市场渗透,国内工程机械企业采取了包括“设备免费试用”、“零首付租赁”、“机电分离,电池租赁”等创新模式,并提供核心三电系统五年甚至终身质保,以增强用户体验和信任。这些策略已在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验证,电动装载机在这些项目中的成功应用,如徐工XC968-EV在川藏铁路的定制化配置和高效表现,不仅提升了工程效率,还实现了零排放,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案例,进一步推动了市场接受度。

电动拖拉机要进入市场,电动装载机遇到的问题,拖拉机一个都不会少,且还会有更多的问题,针对用户认知不足与价格高昂的难题,商业模式的创新尤为关键。切不可静待用户自行觉醒,以免错失良机。而应主动出击,消除用户疑虑,破解销售障碍,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抢占电动化领域的先机。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