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025
07/04
15:17
王虎

关于印发《2025年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省(自治区)农机中心(鉴定站、推广站):

当前,南方稻区即将进入早稻收获、晚稻种植关键时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汛期灾害天气应对抓好“双抢”机械化生产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切实做好“双抢”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工作,有力支撑“双抢”机械化生产攻坚战,我站联合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制定了《2025年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细化技术方案,完善工作措施,加强“双抢”期间技术培训指导,切实降低洪涝等自然灾害损失,确保早稻抢收颗粒归仓、晚稻抢插及时到田,为全年粮食丰收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2025年7月4日

2025年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

当前,南方稻区即将进入早稻收获、晚稻种植的“双抢”季节。为切实做好早稻抢收、晚稻抢种等机械化生产工作,强化机械化措施助力粮油等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夯实秋粮丰产基础,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早稻抢收

“顺天时,抢农时”,早稻抢收直接关系到早稻丰产和晚稻抢种,直接影响晚稻产量。应从选择适宜收获期、适用机具、调整良好作业状态、提升机手操作技能等方面入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收获损失,确保水稻颗粒归仓。

(一)选择适宜的收获期

当早籼稻谷粒全部变硬,90%以上籽粒谷壳及穗轴、枝梗转黄时即可进行机械收获,避免割青。应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安排收获作业顺序,适时抢收。已经达到黄熟阶段的水稻,应及时收获。如遇连阴雨或遇洪涝灾害时,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可视情况雨前集中力量抢时收获,必要时可充分利用夜间作业,避免后期籽粒过熟或遭遇连续降雨导致作物倒伏、穗上发芽。未及时收获的,雨后应及时开沟排水,抢晴收获。如有露水,应等到露水消退后再进行作业。

(二)选择适宜的机具

水稻收获作业一般选用全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当水稻植株高度为65—110cm、穗幅差≤25cm,或者收获难脱粒品种(脱粒强度大于180g)时,宜选用半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为提高收获作业质量,降低损失率,宜选择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新机型,宜配置茎秆切碎和抛洒装置,便于秸秆还田和埋茬作业,不宜选用作业质量难以达标的老旧农业机械。应根据地块大小、早稻产量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喂入量。

(三)调整良好作业状态

1、检查与保养

作业季节开始前,应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与保养,确保机具作业性能正常。经重新安装、保养或修理后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应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做好试运转,逐项检查行走、转向、制动、灯光、割台、输送、脱粒、清选、卸粮等机构的运转、传动、操作、间隙等情况,确认有无异常响声和三漏情况,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应检查各操纵装置功能是否正常;离合器、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是否适当;发动机机油、冷却液是否适量;仪表板各指示是否正常;传动链、张紧轮是否松动或损伤,运动是否灵活可靠;重要部位螺栓、螺母有无松动;割台、机架等部件有无变形等。应检查和调整各传动皮带的张紧度,防止作业时皮带打滑。应备足备齐田间作业常用工具、零配件、易损零配件及油料等,以便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排除。

2、调整拨禾轮速度和位置

拨禾轮线速度一般为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的1.1—1.2倍;拨禾轮弹齿或压板一般作用在水稻高度的2/3处;如水稻植株密度大或者倒伏时,应适当前移,以增强扶禾能力。调整后,应从驾驶室观察,以拨禾轮不翻草、割台不堆积稻秆为宜。

3、调整脱粒清选等工作部件

在保证破碎率不超标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提高脱粒滚筒的转速,减小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正确调整入口与出口间隙之比(一般为4:1)等措施,提高脱净率,减少脱粒损失。在保证含杂率不超标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减小风扇风量、调大筛子的开度及提高尾筛位置等,减少清选损失。

4、试收

大面积正式作业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收,作业长度一般30m左右。应根据作物、田块等条件确定适宜作业速度,按照作业质量标准仔细检测试收效果(检测损失率、含杂率和破碎率等),适当调整相应工作部件(风机进风口开度、振动筛筛片角度、凹板间隙、拨禾轮位置、喂入深浅等),直至达到质量标准和农户要求。试收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倾听机器工作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解决。作物品种、成熟度、干湿程度、田块条件有变化时,应重新调试机具并试收。

(四)收获作业

1、选择适宜作业路线

水稻收获作业一般根据田块形状、大小不同选择向心回转法(四边作业法)、梭形双向作业法和分块作业法;必要时,可提前开出作业道。作业前,需对道路、田间进行勘查,对危险路段和障碍物应设明显的标记,据此合理规划路线,科学避让。注意检查田间泥脚深度,一般泥脚深度不能大于20cm;进出田边如有大于30cm的田坎,应垫好踏板。

2、科学规范驾驶操作

作业时,应尽量保持匀速直线行驶,避免急加速或急减速。转弯时,应停止作业,将割台升起,采用倒车法转弯或兜圈法直角转弯,不能边收获边转弯,以防因分禾器、行走轮或履带压倒未收获水稻,造成漏收损失。应注意地头、边角和障碍物附近水稻收获情况,做到应收尽收。收割机带秸秆粉碎装置作业时,应确认刀片安装是否牢固,作业时严禁在收割机后站人。长距离转移地块或跨区作业前,应卸完粮仓内的谷物,将割台提升到最高位置并锁定。

3、合理控制作业速度

应根据联合收割机自身喂入量、水稻产量、自然高度、干湿程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并确定适宜的作业挡位。作业时,一般先低速收获,然后逐步提高至正常作业速度;严禁使用行走挡位进行收获作业;收获作业时(包括收获作业开始前1分钟、结束后2分钟),应尽量保持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转,避免通过降低发动机转速调整作业行驶速度。当水稻群体稠密、产量较高、早晚及雨后植株湿度大时,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

4、调整适宜作业幅宽

作业时,可通过调整作业速度和幅宽实时控制喂入量,使机具在额定负荷下工作,降低夹带损失,避免发生堵塞故障;应注意幅宽衔接,避免相邻两个作业带之间出现漏收损失。作业幅宽以割台宽度的90%为宜,保证喂入均匀。如水稻产量过高、湿度过大或留茬高度过低时,以最低挡速度作业仍超载时,应适当减小作业幅宽,一般作业幅宽减少到80%时即可满足要求。

5、收获作业监测

谷物联合收割机可装配收获作业监测终端,作业时动态监测产量、损失率等参数,并根据相关参数和终端提示,及时调整作业速度、喂入量、留茬高度等,尽力降低机收损失,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

(五)特殊作业场景

1、收获潮湿水稻

作业前,应仔细确认水稻倒伏角的大小和田块泥泞程度,作业过程中如遇到机具打滑、下沉、倾斜等情况,应降低作业速度,不急转弯,不在同一位置转弯,避免急进、急退;应及时排除粮仓内的稻谷,减轻收割机的整机重量。在较为泥泞的湿田中收获倒伏或潮湿水稻时,容易造成割台、凹板筛和振动筛的堵塞,应低速、少量依次收获,并及时清除割刀和喂入筒入口的秸秆屑及泥土。

2、收获倒伏水稻

可通过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安装“扶倒器”和“防倒伏弹齿”装置,提高对倒伏水稻的收获适用性。作业时,应先放慢作业速度、减少割幅宽度,将割台降至适宜高度,原则上倒伏角小于60度时采取顺收、逆收均可;在倒伏角大于60度时一般不宜机收,如采用机收,应采取逆收方式,并将拨禾轮位置后移且转速调至最低、调整弹齿角度前倾角度、割台放置合适位置,同时降低作业速度。大面积倒伏水稻应与未倒伏水稻单独分开收获,避免正常稻谷中混杂发芽的籽粒,降低稻谷整体品质。

3、收获再生稻头季稻

优先选用再生稻收获机,也可在传统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遴选适宜机型基础上调整改造,采用加宽割幅、减窄履带等方式降低直行碾压率;应加装高转速茎秆切碎器(转速3000r/min以上),可使抛洒更均匀,避免秸秆覆盖在稻茬顶部,影响再生季稻的腋芽再生出苗;应选配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保持直线行驶,降低直行碾压率。作业前,应调控放水晒田时机,提高收获时稻田土壤坚实度,降低机具碾压对水稻植株的影响,提升机具通过性;做好路径规划和驾驶操作技能提升,减少地头转弯碾压次数和比例。作业时,应合理抛洒秸秆,减少稻桩掩埋,最大限度提升再生稻再生季萌发分蘖能力。

(六)作业质量要求

水稻收获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995-2025《谷物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要求:采用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水稻收获作业时,总损失率≤2.8%,含杂率≤2.0%,破碎率≤1.5%;采用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水稻收获作业时,总损失率≤2.5%,含杂率≤1.0%,破碎率≤0.5%;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业要求穗幅差不大于250mm;可采用简易测定法测定损失率,即在联合收割机作业完成后的田块内随机取10点,每点取1dm2测区,分别收取测区内所有的籽粒,清数损失的籽粒个数,取平均值,损失率的质量指标要求为每平方分米(dm2)水稻籽粒不大于6粒;割茬高度应满足当地农艺要求和下茬作物需求;收获作业后无油料泄露造成的粮食和土地污染。

(七)安全操作要求

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并取得相应操作证书,熟悉联合收割机的结构原理、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严禁酒后或疲劳驾驶,禁止穿凉鞋、拖鞋以及过于宽松的衣服。联合收割机应配备有效灭火器,并位于易于取放的位置,排气管要清除积炭并安装火星收集器,排气管过短的要加长。操作人员作业前应对辅助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设置联系信号并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启动前检查润滑油、燃油、冷却液、轮胎气压及机件状态。起步前检查仪表,观察周围确认无人、无障碍物方可起步。作业时,操作人员要避开高压线路,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农业机械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并排除故障。排除故障时,应停机熄火后进行,禁止在未停机的情况下清理割台、输送带和行走系统。若作业中发生事故,立即停止作业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害时,抢救伤员并向农业农村部门报告,人员死亡需同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内容分页: 【1】 【2】 【3】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