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行业第一第二互掐,为何受伤的总是老三?

2025
06/20
10:08
王超安

"第三名魔咒" 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众多行业排名老三的企业肩上。近年来,无论是农机领域的大中拖、收获机行业,还是互联网、饮料等其他行业,都频繁上演着行业排名第一第二激烈对决、全力互怼,行业第三受伤惨重的戏码。这一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市场规律,第三企业又该如何突出重围,打破这一魔咒?

一、现象背后是市场驱动的结果

在行业激烈竞争的舞台上,"第三名魔咒" 表现为当行业第一、第二展开以价格、品质为主的激烈对抗时,受伤最深的往往是行业排名第三的企业。这种现象在大中拖、收获机等农机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阶段性充分验证。每一次行业第一、第二形成高度对抗、全面竞争的态势,双方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争夺,而行业第三名及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会逐渐被侵蚀,甚至部分腰尾部企业会被迫转型或退出市场。

(一)成熟市场资源分配的高度集中性

从市场竞争的本质来看,成熟市场的资源很难同时容纳三个品牌长期鼎立、平衡发展。这不仅是因为龙头企业凭借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和制造资源,在供应链管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成本控制等方面占据领先优势,还因为用户心理上更倾向于选择头部品牌。用户普遍认为头部品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好的服务,这种认知使得老三企业的获客成本大幅增加,难以与头部企业竞争。就像自然界中 "一山不容二虎",大部分市场份额最终会被行业龙头牢牢把握,当某个区域市场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后,行业第一与行业第二的实力会与第三名及其他企业的差距越拉越大。

当行业第一感觉自身竞争优势受到威胁,或行业第二需要改变现有竞争格局时,冲突变会不可避免。业内人士认为,从前些年小麦机、玉米收、水稻收的头部企业的更替原因看,同质化产品品质下,服务赋能、产品品质改变了产业竞争格局。面对未来,产品品质的差异化有望成为行业局面改写的主要推动力。

(二)行业老大与老二竞争的 “广告效应”

在相对同质化竞争的市场中,用户的注意力有限,缺乏主动购买的选择性。当行业第一与第二展开激烈角逐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吸引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度远超两家企业用户的总和,形成 1+1>2 的传播效果。在竞争激烈的农机行业,行业第一、第二竞争常常成为媒体和用户关注的焦点,而第三名的品牌在这种声浪中很容易被淹没,逐渐失去市场存在感,容易被用户所忽视。这种 "广告效应" 往往使得第三企业即便拥有优质产品和服务,也难以在用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

(三)巨头竞争的全方位压力

市场竞争实践显示,一旦行业第二具备全面挑战老大的实力,双方会从产品创新、价格战到品质战、渠道拓展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激烈争夺。处于劣势的行业第三由于资源、能力有限,在产品研发的投入速度、市场推广的力度以及渠道建设等方面都无法与两大巨头抗衡。以大中拖、水稻收、玉米收等行业为例,行业第一、第二企业在竞争中会投入巨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推出更先进的产品,率先延长服务时间,同时通过价格战压缩竞品利润空间,挤压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这期间用户会从中得到平时难以得到的价格让利、服务延长等方面的购买福利,会转向购买行业第一、第二的产品,甚至会出现提前透支购买行为。行业第三企业在这种全方位的压力下,短期内很难找到生存空间,最终只能承受市场份额被蚕食、品牌影响力下降的后果。

二、应对 "第三名魔咒" 的策略

躲不过、绕不开行业第一、第二激烈竞争中的冲击和影响,行业第三应对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做强自身,以适应不确定竞争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应对行业变局,需要积极筹谋、注重策略、有效应对。

(一)站队策略:借势第一抵御第二

业内人士调侃,一旦遇到行业第二挑战第一的竞争,此时最好的策略是选择站队,帮助行业老大回击老二。这一策略看似无奈,实则蕴含着一定的生存智慧。由于行业第二往往是率先发起激烈竞争的挑战者,行业第三通过与第大合作,可以借助其资源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第二的冲击。行业第三企业可以与第一企业共享信息资源,巩固自身优势,供给竞争对手薄弱环节,降低竞争成本;借助第一的品牌影响力,提升自身的市场认可度。但这一策略也存在弊端,行业第三企业可能会失去自身独立性,过度依赖第一,当第一战略调整时可能会受到牵连。因此,站队策略需要第三企业谨慎评估,在合作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性。

(二)差异化竞争:开辟新市场空间

排名靠后的企业可以通过差异化竞争,聚焦细分市场,挖掘独特的用户需求,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从而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在大中拖、玉米收等产品市场,当主流市场被领先企业占据时,一些企业聚焦重型拖拉机、四行玉米机、12公斤喂入量小麦收等产品细分市场,通过提供高端、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行业第三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市场,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凭借自身的优势,在细分市场中建立竞争壁垒,继续继续实力,避免与巨头正面竞争。

(三)战略联盟:整合资源共同应对

除了站队和差异化竞争,排名第三企业还可以考虑与其他非头部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整合资源,共同应对巨头竞争。通过战略联盟,企业可以共享技术、渠道、市场等资源,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在农机零部件领域,一些中小型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共同研发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战略联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增强联盟整体的实力,在巨头竞争的夹缝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三、未来展望与应对准备

随着农机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部分行业第一与第二之间的对抗可能会更加频繁和激烈。尤其是产业转型、产品升级的关键时刻,第一第二之争不排除随时展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尤其是潜在的域外进入者,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市场竞争格局,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技术创新能力、成本控制水平,还是市场运营能力,都需要持续优化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打破 "第三名魔咒",实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第三名魔咒”虽然残酷,但并非不可打破。第三农机企业需要认清自身处境,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要么借势发展,要么另辟蹊径,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突破。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