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之战,对国内农机影响几何?

2025
04/25
15:51
仇半农


近期有关关税的消息如黑天鹅一样满天飞,同时,各种分析文章层出不穷,观点各异,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本来对这个事不太上心,只是近期到一家播种机企业交流,得知他们从美国垦滋公司订购的播种盘马上要发货,但面临着累计145%的关税,200多万元的商品要多交250万元的关税,该公司目前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生产需求的刚性要求持续进口关键部件,另一方面新关税政策导致这些进口部件的成本显著增加,从而对自家品牌的播种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利润率造成重大影响。按了解,很多进出口企业都面临着这种问题,所以笔者感觉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进而真正弄懂,且为企业支些招,以应对当下的尴尬处境。

一、过程回顾

雪崩之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尽管不少人对此事件持漠视态度,然而其客观影响却不容小觑,双方互相加征大比例关税,造成的直接结果是中美经济上实际的脱钩,一方面是中国失去了美国这个大市场,另一方面是双方经贸、文化等交流的实质性的中断,对企业而言,眼前的困境在于进出口受阻和经营成本攀升,而长远的忧虑则是脱钩后技术与管理等核心纽带的断裂,中国农机技术进步步伐会放缓,兹事体大,不得不查。

自2024年起,中美互加关税的进程经历了多轮升级与激烈对抗,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这一现象更是愈演愈烈,以下为详细回顾:

(一)2024年关税战

2024年1月1日:

美国:对部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进行了调整,例如半导体关税增加到50%,太阳能组件(包括硅片和多晶硅)关税增加到50%,钨等关键矿产关税增加到25%。

2024年5月:

美国:对电动汽车(EV)的关税从25%增加到100%,同时对一些关键矿产和电池零部件也实施了新的关税。

(二)2025年关税升级的导火索

2025年2月1日:

美国: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涉及贸易额高达5000亿美元。

中国:随即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如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等加征10%,自2月10日起实施。

2025年3月3日:

美国:再次以芬太尼为由,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10%关税,试图通过单边加征关税迫使中国让步。

中国:于3月10日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玉米、鸡肉、小麦等农产品加征15%关税,对大豆、高粱等农产品加征10%关税,以维护多边贸易体系。

三)2025年4月关税战全面爆发

2025年4月2日:

美国:宣布“全球对等关税”政策,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最低基准关税”,同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60个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加征更高关税。中国输美商品总税率提升至34%(叠加此前关税,部分商品总税率超50%)。

2025年4月4日:

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以捍卫自身贸易权益。

2025年4月8日:

美国:将对中国输美商品的“301条款”关税从34%提升至84%,涉及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板等总价值1800亿美元商品,试图打击中国新兴产业。

2025年4月9日:

美国:正式执行对华104%关税(含原有税率叠加新增部分),重点打击电子、新能源等高附加值产业。

中国:同步宣布对美全部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并实施稀土出口管制,直接冲击美国军工和半导体产业。

2025年4月10日:

中国:宣布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以对等反制美方此前将关税提升至84%的单边行动。

二、关税测算

中国和美国互相展开互相惩罚的关税措施,大家共同的感觉是税率前所未有的高,“时代的尘埃,落到每个人头上是一座大山”,具体到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身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做两个简单的测算:

1、从美国进口到国内的农机关税测算

假设国内某经销商要从美国进口一台价值150万元的约翰迪尔拖拉机,按美国4月10日对中国生效的关税制度,现在要多交多少万的关税?

根据2025年4月10日起生效的关税政策,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84%的关税。这一政策是在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之后,中国作出的回应。

假设原本从美国进口的价值150万元的约翰迪尔公司大马力拖拉机,之前适用的基础关税为10%,现在根据最新的政策,需要额外支付的关税为125%,那么现在需要额外支付的关税金额为:150万元 * (125% - 10%) = 168.75万元。

因此,现在需要多交168.75万元的关税。

2、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农机关税测算

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农机零部件货值比较大,所以我们就针对零部件做一个测算:按美国4月10日对中国生效的关税制度,假设要从中国出口到美国价值200万元的农机零部件,现在要多交多少万的关税?

基础税率:假设农机零部件原最惠国税率为0%(实际应该是4%~6%)。

新增关税:美国对华加征125%关税。

总税率 = 原税率 + 新增关税 = 0% + 125% = 125%。

额外关税 = 货物价值 × 新增关税 = 200万元 × 125% = 250万元。

也就是说价值200万元的农机零部件,现在中国出口企业或美国的进口商要多交250万元的关税,关税额甚至超过了货物本身的价值。对于高附加值、无可替代或属于奢侈品类别的中国产部件,企业或许有能力采取应对措施。然而,对于普通商品而言,如此高昂的关税很可能导致商业活动的中断。

当然关税并不是全部,据我一个做国际贸易的朋友讲,关税计算基础是到岸价,按照现在的税率125%,就是250万美元的关税,此外,还需考虑增值税,其计算基础为到岸完税价,即450万美元,这意味着增值税同样构成了一笔不小的财务负担。

三、对国内农机企业的影响分析

这方面,国内一些专家和相关的媒体都做了一些预测,角度不同,结论也有差异,然而,整体上这些预测偏向乐观,且往往过于片面、感性或理想化,因此,我们需要从更为宽泛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

(一)对农机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由于中美几乎是对等性的惩罚性关税,从前文的测算可以看出来,无论是进口,抑或出口,增加的关税绝对值等于进出口货物原值或高于原值,这直接增加的是交易成本,而农机这种产品并非高科技或不可替代,所以必然结果是交易额的下降,甚至是消失。

目前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农机货值不到100亿元,说明美国对中国产农机依赖度不高,美国可以从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或土耳其等国家找到替代品,所以对低价值的国内农机生产企业和进出口企业会打击非常大,可预见到将是毁灭性的。

由于中国和美国几乎实行的是对等性的惩罚性的关税,所以对进口和出口企业的影响几乎是一样的。

对一些企业影响可能会尤为严重,如代理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等品牌的进口农机经销商,根据2024年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中国进口了1013台180马力以上的高端拖拉机,平均单价为102.68万。其中,从美国进口的拖拉机数量为278台。由于美国对华出口的拖拉机主要为200马力及以上的大型、重型拖拉机,且美国品牌拖拉机相较于国产品牌展现出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加征关税后,预计原产于美国的大型拖拉机进口量会显著下降,这可能会导致相关经销商业务的萎缩。

(二)对农机生产企业的影响

此处的农机生产企业特指国内农机生产企业,泛指所有的农机生产制造企业。

近期网上看到的消息,普遍存在着一种片面的或过于乐观的观点,认为关税的提升会导致进口农机价格上涨,从而为国产高端农机带来新机遇,因此持乐观态度。

笔者认为不能这么简单粗暴地理解关税变化这件事,而应该是多维度、立体地去分析。

对于外向型的农机生产企业,尤其是面向美国市场出口占比很大的农机生产企业,美国高端145%的关税会让自己的产品毫无竞争力,可能会丢掉美国的生意了。

对于那些主要进口美国农机的经销商,特别是黑龙江、新疆等地的专业进口贸易商,未来进口农机的价格将大幅上升,很可能导致他们暂停相关业务,除非有高端用户愿意承担高昂的价格购买进口农机。

国内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农机生产企业,尤其是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高价值动力设备企业,主要是一拖东方红、潍柴雷沃、中联重科、铁建重工、钵施然、沃得农机等大型农机生产企业,的确高关税之下会为国产动力换挡、CVT拖拉机,大型纵轴流联合收获机、5米以上大型青贮联合收获机、采棉机带来利好,尤其是动力换挡、CVT拖拉机,国产替代步伐将加快,国产自动挡拖拉机将从有机无市转变为抢手商品。只有大量使用,国产动力换挡、CVT拖拉机才能加速技术成熟,否则将永无商业化之机。

也就是短期内是一个机会,这就像俄乌战争一样,战争一开打,欧美农机企业撤出俄罗斯市场,给中国企业一个填补空白和替代的机会。

但长期呢?长期可能会有问题,美国仍然引领着全球农机产业的发展,中国农机产业仍然处于学习和追赶的位置,长期和美国脱钩的结果是失去就近向美国及美国企业学习的机会,再说了没有美资企业先进产品的刺激和压力,国产农机进步的动力和懈怠,长期看不利于国产农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正所谓世界的繁荣是各个国家合作与交流的结果,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

四、建议和意见

危机危机,有危才会有机遇,明显地,中国关税大战对不同的企业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1、抓住机会快速发展国产高端农机

国产动力换挡、CVT等农机产品不是技不如人,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户不给机会,尤其是黑龙江、新疆等地的一些高端用户、组织化客户,形成了对进口品牌的高度认知,在购买时优先选择进口品牌,这部分用户消费能力强,是动力换挡、CVT的主流消费者,且是意见领袖,他们购买进口产品,就会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国产高端农机由于进入不了主流市场,没有机会充分验证而一直得不到技术熟化,这就是为什么国产农机企业三次引进动力换挡技术,三次失败的主要原因。

本次对美国进口到国内的农机加征84%的关税,进口受阻,这将是国产高端农机的难得的窗口期,国家会鼓励和支持国产高端农机发展,所以建议企业加快产品入市的步伐,快速与高端用户对接,争取到试用试配的机会,只要能有机会试用,就会有一些优秀的产品被用户认可,也就会有复购和大批量消费的机会。

2、开辟多元化进出口渠道

从2024年出口数据可以看出来,美国是中国农机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对中国农机征收125%关税后,中国农机出口美国的数量和金额急剧下滑,短期内政策波动剧烈,企业对此无能为力,难以扭转局势。因此,建议出口导向型企业重视国内市场,实施出口转内销策略,并开拓新市场,如欧洲、中东、东南亚等替代市场。

对于进口的企业,有一些产品只有美国有,但是像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欧洲国家,如德国克拉斯,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在欧洲工厂生产的产品,以及道依茨法尔公司的产品,都可全部或部分替代,这方面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美国出口的一些精密部件,如播种器、液压件、传感器、芯片等,在找不到替代品的情况下,要加快国产研发的速度,实现国产替代,解决“卡脖子”问题。


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战与关税战,源于根本利益的深刻分歧,其不可调和性显而易见,美国对中国的敌意持续存在,冲突与斗争因此难以平息,故而,农机企业需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以应对可能旷日持久的挑战,美国市场受阻,就积极调整市场布局,尤其是重视国内市场,对于国内难以进口或进口成本过高的产品,应加速推进国产化进程,同时不自我封闭,还是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的心态,广交朋友,广泛接触,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和市场。

多元化进出口渠道的建设不仅能够分散风险,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农机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了解不同市场的需求与特点,定制符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利用政策优势和地理邻近性,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