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年科技工作者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发展论坛举办

2025
03/26
10:20
王虎

3月22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主办,《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编辑部、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农机科技分会承办,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江苏省农业工程学会、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协办的2025年青年科技工作者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发展论坛在河南驻马店顺利召开。

image.png

论坛现场


论坛聚焦青年科学家、智能农机装备、科技创新与应用等社会关注热点,以“智能农机装备科技创新与应用”为核心主题,涵盖新能源动力机械、大田、设施、畜禽、水产、加工等智能农机装备重点应用场景,旨在促进智能农机装备领域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激发青年科技人才活力,加速科技成果应用,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刘恒新副会长、李雪玲部长,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朱礼好副处长,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王硕副研究员、张进龙副主编等出席,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会议,线上同步收看论坛直播4万余人次。会议由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王应宽主持。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刘恒新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指示的举措,是智能农机装备技术的交流平台,也是青年才俊展现创新力量的舞台。他表示,当前智能农机装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分享在智能农机创新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大家技术交流互鉴,推动产学研推协同创新,加强合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助力,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应用助力,为智能农机装备发展助力。

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陆明洲教授作了题为“畜禽养殖智能化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的报告。他指出,我国现代畜牧业具有明显的集约化、规模化特点,智能化技术装备已成为产业向绿色、高效、健康养殖方向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通过物联网系统实现养殖环境的实时管控,依托计算机视觉与声纹分析技术精准识别健康异常畜禽个体/小群,结合动态营养模型构建精准饲喂体系,以及部署巡检、清粪、消杀等机器人完成养殖作业,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饲料转化率与作业效率,更有助于改善畜禽健康与福利水平。有力推动畜牧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可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河南科技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院长金鑫教授作了题为“油莎豆高效收获技术及产业化”的报告,油莎豆作为集粮、油、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具有耐旱涝、耐盐碱等特性,适合贫瘠沙化边际土壤种植。但其收获难题一直制约产业发展,急需突破油莎豆高效低损、降阻减耗收获技术。针对现有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金教授团队开展了触土部件耐磨减阻、高效低损收获、机电液耦合控制等7个方向的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开展关键部件设计、整机集成、性能优化及田间试验,形成了3项国内领先技术,研制了自走式和牵引式收获装备2种,实现了油莎豆收获装备在应用过程中的低损失挖掘、高效清选分离、作业参数智检等关键功能。未来五年,还将深入推动合作战略,加大相关技术在油莎豆主产区的推广应用,加快技术迭代创新并建立种植数据库,推进油莎豆种植全程机械化设备研发,预计到2030年基本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收获作业。

中国农业大学肖红伟教授作了题为“真空脉动锁鲜干燥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报告,他指出,该技术基于“真空-常压”交替循环,通过对干燥室内压力的动态调控,改变物料的超微组织结构,增加细胞壁透性,加快物料水分迁移,提升干燥速率、产品品质与能效。其发展经历概念提出,实验室研究,中试验证,到产业应用四个阶段,研究和应用表明该技术可显著缩短干燥时间、降低能耗、提高产品品质,并且所研发的装备产品与国外同比,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智能化和实用性。

浙江大学叶章颖教授作了题为“设施水产养殖智能装备研发与实践”的报告,他重点聚焦于设施水产养殖工程与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化应用。团队紧密围绕水产产业的需求,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等平台支持下,研发了自动增氧、消毒、投饲、计数、生物量测算、疫苗注射等数字化装备,并通过人才培养、企业孵化合作来熟化技术和装备,研发成果在全国30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日欧及一带一路15余国家得到推广应用。实践表明,这些智能装备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水产养殖的产量与质量,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推动设施水产养殖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刘政副研究员作了题为“大田智能农机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应用”的报告,他指出,大田智能农机需着力解决高效率、高质量作业问题。团队研发了导航自动驾驶、智能变量作业控制、多机协同作业等核心技术,研制智能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装备,研制智能化变量播种、施肥、施药和智能化高效收获装备,实现节本、增产、增效。通过在多地智慧农场的场景应用实践,智能农机减少人工依赖,有效提升综合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为大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温昌凯副教授作了题为“电动拖拉机高效驱动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的报告。他指出,电动拖拉机作为智能绿色高效农机的典型代表,发展潜力巨大。在关键技术上,研发聚焦整机线控构型与智能控制器,提升系统效率;构建电动拖拉机作业机组智能控制范式,提高控制精度;提出电动拖拉机犁耕机组稳定性、节能以及无人驾驶高效驱动高质作业控制方法,提高作业质量,减少能耗。在作业场景中,其高效率、零排放、低噪声优势契合设施农业、果园等环境需求。当前部分技术已取得突破,未来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降低,电动拖拉机有望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推动农业向绿色、高效、智能方向转型升级。

王应宽秘书长代表组委会对论坛进行总结,他认为,本次论坛邀请的6位青年科学家带来的报告内容丰富,涉及智能农机装备多个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场景,可用“四度”“尺”“水”来概括:有高度,体现在理论研究的创新开发极具前沿性;有深度,深入剖析了各领域关键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有宽度,广泛涵盖智能农机多方面应用;有温度,关注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从业者;有尺度,客观分析了国内外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发展现状,指出优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有水平,报告不仅具有理论性和科学性,在应用层面也落地有声。总之,本次论坛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相信参会者都收获颇丰,受益匪浅。王应宽秘书长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主持,精妙的点评总结,行云流水的衔接,营造了清新愉悦、引人入胜的会议氛围,为论坛增光添彩。

论坛同期还举办了“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现代化”主题征文颁奖活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信息处副处长朱礼好、《智能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副主编张进龙为获奖代表颁发获奖证书。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