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韩俊部长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

2025
03/08
20:03
王虎

2025年3月8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接受采访。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文字实录摘登如下。

image.png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接受媒体采访

新华社记者:

韩部长您好,我们注意到,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纳入主要预期目标。请问韩部长,我们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并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谢谢。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

谢谢您的提问。去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了1.4万亿斤的新台阶,增产了221.8亿斤。去年我们克服了比较严重的高温干旱、极端洪涝、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获得了这么一个好的成绩,是高位基础上的丰产稳产。农业丰收、粮食丰收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1.4万亿斤摊到全国14亿人头上,人均就是500公斤。人均500公斤的占有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现在的口粮主要是稻谷和小麦,长期以来我们的自给率都是超过95%,我们的谷物,不包括大豆的话,自给率也保持在90%以上,可以说做到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应该说,口粮供给是充裕的。

粮食的产需还有一定的缺口,主要是缺饲料粮,还需要通过进口来平衡国内粮食的供求。现在国内粮食的供求总的是平衡的,但还是一个“紧平衡”。今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的间接消费还会增加,口粮消费已经稳住了,还在稳中有降,但粮食总的消费还会呈一个增长的趋势。

我在两个农业大省都工作过,吉林粮食产量是全国第四,安徽粮食产量全国第五。我有一些切身的感受,粮食产量要抓上去,要费很大的功夫,但是如果大家都不重视的话,要掉下来却很容易。所以,现在不能轻言说我们国家的粮食已经过关了,我们从来不这样说。我们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必须靠自己来养活自己,别人是靠不住的,所以说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始终绷紧。

政府工作报告把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作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我们去年的粮食产量已经迈上了1.4万亿斤的新台阶,我们也作了大量分析,这个迈上新台阶是有技术支撑的、是有投入支撑的、是有政策支撑的。最近三年,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平均已经超过1.39万亿斤,所以说确定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是经过严格科学论证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农业农村部门一定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奋力夺取全年农业和粮食的丰收。具体来讲,要抓好三件大事。这些事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都有明确的部署,我也是做一个解读。

一是要抓好稳面积、增单产、提品质、强科技。

稳面积方面,我们去年粮食的播种面积是17.9亿亩,今年还要努力稳住。我们已经把粮食播种面积分解到各个省份,作为一个任务下达下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必须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一个是“非农化”,一个是“非粮化”。我们还要继续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初步还要再建8000万亩左右,要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还要有提升。

增单产方面,我们国家粮食单产,小麦、稻谷在世界上已经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了,但是玉米、大豆单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已经作出了部署,要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持续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现在专家们在试验田里产量都是比较高的,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深度融合,把增产的技术集成起来,努力把试验田里的高产成绩转化到广阔的农田上。

提品质方面,就是要培育推广像优质稻谷、优质专用小麦、高油高产大豆等优质品种,还要扶持现代畜牧业、渔业稳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生产更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让全国人民能够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更营养更健康。

强科技方面,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建设农业强国,科技是利器。我国现在农业科技创新整体上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去年达到63%以上。农业是一个最古老的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但各种现代科技都可以在农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像高端农机、生物育种、无人机、人工智能,现在在农业上用得越来越广泛,大大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催生了农业的新质生产力。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像无人机。我们国家农业上无人机保有量超过20万架,无人机年作业面积超过4亿亩。无人机可以打药、可以施肥、可以播种、可以搞运输、可以搞作物苗情旱情灾情监测。现在一架无人机干活一小时要超过十几个人干一天。再比如说,这几年在大力推广精量播种机,现在全国保有量已经超过530万台。精量播种机可以精准控制播种的数量、株距、行距和深度,都可以做到精准控制。过去说一亩地用几斤种子,现在可以按粒来算。我在地方工作时问农民“播几斤种子”,农民说“用了几千粒”,按粒来算。精量播种机可以节省种子,可以一次播全苗,它是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所以说,很多科技在农业上应用前景是非常广泛的。

我们现在农业科技还有一些短板弱项、还有一些瓶颈制约,我们将聚焦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效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要推进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稳产保供、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是要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近年来,我们国家制定形成了以支持粮食生产为主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这些政策包括补贴政策、价格政策、保险政策、信贷政策,我们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越来越完善。当然有些政策也要动态地进行优化,我们将会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这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家注意到,去年由于农产品需求出现阶段性偏弱,一些农产品进口量比较大,整个农产品的价格在往下走,特别是部分粮食品种价格下降幅度比较大,影响了农民的种粮务农收益。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是高度重视的,我们和其他部门一起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比如说通过托市来稳价,通过增加储备来稳定市场的预期,通过进出口调控来更好地实现稳定市场的目标,这些调控政策已经见到了明显效果。春节以来,特别是粮食,像玉米、大豆的价格企稳回升。现在支撑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在不断积累,已经有一些上涨还是比较明显的。下一步,我们将会统筹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进口,继续释放明确的信号,加强预期引导,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保障农民种粮有基本的收益,调动农民种粮务农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责任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中央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我们将实施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各地把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一定要落到实处,强化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考核,推动共同把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牢,把确保粮食安全这个头等大事抓得更实。谢谢!

内容分页: 【1】 【2】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