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张晓仑:加码自主创新 助力中国“智”造

2025
03/07
10:43
中国一拖

3月4日,2025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国资报告》推出“两会国企直通车”系列报道,独家访谈国资国企代表委员,围绕立足“国之大者”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切实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展开深入探讨。


“两会国企直通车”系列访谈,第二期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全文分享如下——


加码自主创新 助力中国“智”造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


国机集团是一家以先进装备制造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其产品覆盖了重型装备、农业机械、纺织机械、林业机械、地质装备等。在“制造强国”事业中,国机集团肩负时代重任。


“刚刚过去的2024年,国机集团做强做优先进装备制造业务,努力打造先进装备产业链安全保障力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接受《国资报告》记者采访时透露。


比如,国机集团成功研制世界首台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球阀铸件,填补我国巨型冲击式机组技术空白;国产最大450马力无级变速轮式拖拉机试制成功,丘陵山地专用拖拉机首次批量投放市场,努力攻克农机领域“一大一小”难题;推出数字化电传动立轴岩心钻机,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image.png


2024年,国机集团下属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世界首台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球阀铸钢件,填补我国巨型冲击式机组技术空白


张晓仑说,产品创新得益于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过去的一年,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牵头承担的重大专项任务全面完成。科技创新机制进一步优化。”


面向新的一年,张晓仑提出,将进一步抓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更好发挥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前瞻性技术预研,加快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为未来产业技术发展指引方向、提供支撑;将进一步顺应市场规律,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导向、以场景为驱动,实现科研到产品的转化;将进一步推进“AI+”专项行动,深入研究AI在集团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努力推动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


image.png


《国资报告》:中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025年,国机集团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有哪些考虑?如何确保投资质量和效益?


张晓仑:2024年,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新的成效。2025年,国机集团将切实抓好先进装备制造业务,更好发挥在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切实抓好工程承包与供应链业务,更好发挥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中的作用;切实抓好战新产业培育,更好发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


要确保今年新的投资质量和效益,概括来说,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在思想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干字当头、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二是在组织上,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加强内部协同,深入发掘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的最大潜能;三是在策略上,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国机所长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积厚成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四是在实践上,坚持科技引领、科技创新、科技赋能,加快组建仪器仪表集团,进一步完善金刚石集团功能,积极推进关键基础零部件、农业机械、氢能储运装备等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确保行稳致远、抓铁有痕、取得实绩。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开年至今,国机集团发展势头良好,经营运行总体平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们将组建国机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仪器仪表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我们从去年底开始谋划组建仪器仪表集团,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举措,也是增强核心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image.png


2024年,国机集团下属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国内首台搭载自研高精度磁相机芯片的多口径自适应管道缺陷检测仪,突破2毫米针孔、0.05毫米裂纹及20兆帕应力三类缺陷一次性精准检测技术,攻克全球油气管网三大难题,实现我国管道检测领域重大技术突破


国机集团在仪器仪表领域有深厚的历史积累和资源优势,承接了原机械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所属仪器仪表行业部分转制院所和企业,包括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长春试验机研究所、北京地质仪器厂等。同时,我们整合行业资源,与重庆市达成了战略合作,跟重庆市共同打造仪器仪表行业国家队,聚焦打造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自主可控的战略支撑力量,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国资报告》: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布局“第二曲线”。对国机集团这样一家装备制造为主业的企业来说,您认为“第二曲线”应该是什么?如何处理好传统优势产业与“第二曲线”业务之间的关系?


张晓仑“第二曲线”的核心观点是强调企业在处于“第一曲线”(即熟悉的传统业务发展周期)时,就应积极应对未来新技术、新消费者和新市场所带来的全面变革,由此展开全新的企业生命周期,即“第二曲线”。布局“第二曲线”并不意味着放弃“第一曲线”,而是要在保持“第一曲线”的同时探索新的发展机会。


对于国机集团来说,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是推动集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是承担历史使命的题中之义。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新模式;二是通过增强国际化优势开辟新领域、新市场。


“第二曲线”也要聚焦主责主业来展开。2024年,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比如,召开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AI+”研讨会;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上线运行;“农机云”“机械装备行业云”正式发布;国机金刚石集团成功组建;国机特检设立并取得国内首批甲类A1特种设备检验资质;仪器仪表集团组建顺利推进等。


2025年,我们计划要强化前瞻性技术预研。在基础零部件、深地深海深空等方向积极布局一批前瞻性、变革性技术研究,加快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把超硬材料、氢能源装备、高端轴承等作为战新产业、未来产业的重点培育和发展方向。要注重技术驱动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突出自主创新,深入推动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市场应用,推动国货国用、国货互用,实现科研到产品的转化。要加快推动战新产业企业设立和发展,加快金刚石集团创新发展步伐。


《国资报告》:据我了解,您非常关注超硬材料。在您看来,超硬材料对于我们国家工业体系有着怎样的意义?目前国机集团在这一领域具有怎样的优势?面临哪些挑战?我注意到,也有其他央企在布局这一产业,如何加强协作避免重复投入?


张晓仑:超硬材料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型功能材料和先进结构材料,以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为代表,被誉为最硬最锋利的“工业牙齿”。在这个领域,国机集团拥有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的巨大优势,研制了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第一台生产人造金刚石的装备——六面顶压机。在装备研发方面,2024年开发出全国首台套大腔体静高压两面顶压机,为制造纳米聚晶金刚石等超硬材料、先进碳材料提供装备支撑,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在产业发展上,推动超硬材料产业优势再造,联合河南省组建国机金刚石公司,打造超硬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发生重大变革,形成我国优势产业和长板产业。


2024年,国机集团下属精工锐意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开发出全国首台套大腔体静高压两面顶压机,为制造纳米聚晶金刚石等超硬材料、先进碳材料提供装备支撑


同时,也应认识到,由于超硬材料及制品是国家众多重点行业的先进基础原材料,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其跨行业管理、科研平台建设、市场推广和行业分类、出口政策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利于行业在颠覆性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交流、全球标准制定等方面抢抓历史机遇,难以充分发挥“锻长板”产业的关键作用。


在此背景下,我认为,超硬材料领域需要整合“产学研”科技资源,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补齐长板中的短板问题;需要加强行业管理,开展行业监督和自律工作,遏制“内卷”,有效推动与其他国际组织交流。


《国资报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长期以来面临一些共性问题。比如缺乏共用的中试平台等。在您看来,如何解决中试平台供给不足的问题?央企应该在此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晓仑:科技成果转化的成熟度和先进性决定了科技转化的水平。国机集团有30余家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一直是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统计显示,科技成果经过中试验证后,其产业化成功率能够大幅提高。但是当前创新链、产业链之间还存在着转化不畅的“中梗阻”问题。打通“中梗阻”,重要路径就是培育中试生态、建设覆盖重点行业的中试能力体系,让更多实验室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


对比发现,我国开展中试的重大成果,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在制造业,创新成果中试环节风险高、投入大,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容易形成“断档”,制约了科技成果向重大装备的转化应用。


image.png


在东北地区,国机集团下属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新型农机验证工作,帮助企业快速将新型农机装备推向市场,实现产业化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国家发展有需要,行业发展有需要,中央企业应当有所作为。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布局。比如在东北地区,我们开展了新型农机中试验证工作,帮助企业快速将新型农机装备推向市场,实现产业化发展。下一步,我们会持续加大中试技术研发投入,围绕泵阀、轴承等重大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建设并用好中试验证平台,推动产品熟化,助力我国重大装备高质量发展。


《国资报告》:前不久横空出世的DeepSeek引起了广泛关注,多家央企已宣布本地化部署计划。国机集团在这方面的考虑是怎样的?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对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张晓仑:国机集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相应成效。


近两年,我们有一批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其中,“基于实时数字孪生智能柔性产线解决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模型算法,集成虚拟仿真技术,搭建可实现虚拟试生产的数字孪生系统,实现换产效率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从90%提高到98%),产品综合生产成本降低30%,有效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难题。


image.png


由国机集团下属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重大装备润滑安全智能运维平台,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网络数字技术,可为企业提供“四位一体”的“云平台+数据资源+评价预警+工业应用”润滑安全、远程监测、智能运维解决方案,为我国重大装备提供智能化、远程化、定制化的润滑安全监控与智能运维服务


我们还开发了数据治理环节的 AI 应用,比如 “重大装备润滑安全智能运维平台”。目前这个平台已实现全国一万余家装备企业的数据接入,链接35万台机组以及100万个样品数据,润滑磨损诊断效率提升远不止200%,诊断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为我国重大装备提供智能化、远程化、定制化的润滑安全监控与智能运维服务。


此外,国机集团的“农机云”和“机械装备行业云”也基于国产算力完成了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并开发了机械装备行业云AI助手应用,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智能、高效的知识和服务。


下一步,国机集团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推动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具体来说,我们要推进“AI+”专项行动,深入研究AI在集团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打造典型示范项目;建设运营好“两朵云”,做好以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为代表的数据化平台建设运营,打造智慧农业数字基础设施。


实践中,我觉得人工智能在制造业落地过程中,存在三方面的“表层”问题:


一是数据的获取。数据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工业数据的获取要比一般场景复杂、成本也相对较高,比如数据采集就需要在工业现场部署大量传感器。对于制造企业来讲,生产数据是企业的核心数据,有些甚至是几十年的数据积累,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数据共享机制,就很难形成高质量的行业数据集。


二是场景适应性及数据安全的问题。工业生产需求多变,大模型的泛化能力不能满足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的生产需求。工业系统对数据的稳定性、准确性、实时性的要求较高,需要AI系统提供高精度模型、高质量数据。


三是人才的问题。既懂AI又熟悉工业场景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难以满足人工智能在企业的落地需求。


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视上述三个“表层”问题背后,还需要解决三个深层次问题:


一是成本和投资回报问题。AI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对原有软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升级,也要开展人员培训、重塑管理流程,前期投入大、成本高。但后续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投入与产出能否匹配,还需要在实践中去验证。


二是关于AI使用的法律和伦理问题。AI不是万能的,需要通过数据“喂料”和人工训练才能更精准地发挥作用。这之中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数据抓取的精准性、真实性、适用性,比如使用者或训练者是否守法,使用不当或者系统出错,就有可能“睁眼说瞎话”。这就需要考虑AI运用的技术、法律、伦理等多方面问题,需要在政策、法规等多方面进行约定,探索适应AI特性的新型责任体系。


三是文化阻力和管理变革的难题。AI技术的加入,重塑原有工作模式、业务流程,也会带来岗位焦虑,可能会有不少人因此失业,这也是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所以怎样营造一种人类和AI和谐共处的文化,也是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尽管如此,作为央企,国机集团有信心,也有能力,与行业上下游企业,以及国内的人工智能企业一道,共同应对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各项挑战,通过我们的思考和实践,以人工智能赋能先进制造,为中国制造尽快升级为中国智造作出更大贡献。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