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25
02/14
09:21
王虎

“雨水”将至,全国气温逐渐回升,主产区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正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当前,主产区墒情总体适宜,小麦苗情长势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小麦出现旺长,稻茬小麦苗情偏弱,局地旱象露头。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气温起伏波动较大,冬春连旱、“倒春寒”发生风险高。同时,病虫草害基数高,防控压力较大。针对当前小麦苗情长势和气象特点,各地要突出控旺长促弱苗、抗春旱防冻害,能早即早、能快尽快,因苗因地、分区分类,精准肥水运筹,强化防灾减灾,着力指导服务,大力落实单产提升关键措施,全力夺取夏粮小麦丰产丰收。

一、黄淮海冬麦区

去年麦播以来,气温持续偏高,部分抢墒早播、播量偏大麦田出现旺长,局部地区麦田底墒较差,春季发生春旱、冻害、病虫草害的风险较高。春季田间管理要以控旺长、防干旱、防冻害、防病虫为重点,因地因苗科学肥水运筹,控旺苗过多分蘖,促弱苗早发增蘖,构建合理群体结构,搭好小麦丰产架子。

(一)落实机械镇压。春季镇压可弥封裂缝,沉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土密接,增温保墒,控上促下。对旺长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进行多次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对冬前未镇压麦田,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镇压,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旱地麦田,在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提墒保墒、抗旱防冻。

(二)优化肥水管理。各地要密切关注降水情况和墒情变化,科学开展节水灌溉,确保春季小麦生长所需水分。对墒情较差、影响小麦正常返青的麦田,及时补灌、抗旱保苗。对旺长麦田,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适量追肥。对弱苗麦田,第一次在返青期结合浇水适量追肥,以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生长;第二次结合浇拔节水再次追肥,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对于一二类壮苗麦田,在起身拔节期浇水追肥,促进穗花发育,培育壮秆大穗。稻茬麦田要及时清理边沟、背沟、厢沟,疏通田内外沟系,保证排水畅通。

(三)防控病虫草害。返青至起身期重点防治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麦蚜、麦蜘蛛等。对小麦条锈病,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延缓病害扩展蔓延。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根茎病害喷药早控,注意防治麦蚜、麦蜘蛛,压低虫源基数。抽穗扬花期重点预防小麦赤霉病,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在小麦扬花初期进行全面喷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或化除效果差的麦田,选择晴好天气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四)防范气象灾害。春季气温回升快、波动大,极易发生“倒春寒”和晚霜冻害,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土壤墒情变化,在寒流来临前,对土壤暄松、尚未拔节的麦田及时进行镇压,对墒情不足的麦田提前进行灌水,尤其要适时浇好拔节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土温和近地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春季冻害发生。每次寒潮过后2—3天及时检查幼穗受冻情况,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灌水追肥、叶面喷肥。

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由于冬季降水较少,部分田块未能及时化除,预计春季降水量可能会较常年增加,渍害风险加大,不利于晚播弱苗转壮。春季田管要坚持“分类管理、控旺促弱、稳穗增粒、防病延衰”,分类精准管理,加快苗情转化升级。

(一)抗旱提墒,保苗促长。对苗弱且旱象明显的田块,如有灌溉条件,在日均温≥3℃时及时喷灌或沟灌,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灌溉应注意“冷尾暖头”,避免大水漫灌。对于没有灌溉条件的田块,根据苗情和墒情进行镇压,把握好镇压强度,旺苗可适当重压,弱苗可不压或轻压。

(二)促弱控旺,促进苗情升级。对苗弱且未追肥的田块,抓住开春降水时机及时追肥,促进春季分蘖早生快长。对旺长麦田,根据土壤墒情及天气情况,在小麦拔节前采取“以控为主”的策略,强化多次镇压、喷施生长抑制剂、适当推迟拔节肥等控旺防倒措施应用。

(三)追施拔节肥,增粒促增产。追施拔节肥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早春已追施过肥料的麦田,可推迟到倒2叶时期前后追肥。高产麦田提倡施用孕穗肥,在旗叶露出一半时施用,增粒增重效果显著。对弱筋小麦应氮肥前移,以施用拔节肥为主,不宜追施孕穗肥。遇旱时追肥与浇水相结合。

(四)清沟理墒,防渍防旱。随着春季气候转暖及降水量增加,田间湿度大,易出现积水,要及时清沟理墒,实现“三沟”配套,保持田间排水通畅,确保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除湿降渍,促进根系健壮生长。春后也要注意防旱,根据土壤墒情灌好拔节孕穗水。

(五)适时化除,绿色防控病虫害。针对冬前没有化除或除草效果不好的麦田,要紧抓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及早进行化除,同时注意安全用药、防止低温药害。加强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药剂施用遵循“选对种类、及时用药、足量用药”;赤霉病要抓住防治关键时期,做到“主动出击、见花打药”,提倡药肥混喷,做到一喷多防、保绿防早衰、保粒增重。

三、西南冬麦区

去年秋播至今年1月末,气温较常年略偏高,但降水相对充沛,整体长势好于常年和去年同期水平。近期冬暖春早,大部分麦田将于3月中旬抽穗扬花,从当前至开花阶段是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

(一)科学水肥运筹。根据底肥纯氮用量和苗情长势,酌情追肥。因晚播、渍害等因素引起的群体较小、长势较弱、植株较黄的麦田,可适当增加追肥量。有水源的平原区域,土壤含水量较高,偏湿麦田尽量不灌。丘陵地区高台位旱地麦田土层较薄,受旱频率较高,有灌溉设施的,尽量进行浇灌,一并追肥。

(二)加强病虫监测防控。病虫防控是西南麦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难点。各地已零星出现蚜虫、红蜘蛛、条锈病等病虫危害。需重点关注条锈病、黄花叶病毒病、赤霉病,虫害主要关注蚜虫、红蜘蛛,要加强监测、及时用药防控,提倡药肥混喷,实现“一喷多效”。

(三)强化低温预防。2月下旬是小麦孕穗抽穗阶段,低温天气将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发育造成影响。低温来临前,喷施调节剂、磷酸二氢钾或进行灌溉,提高御寒能力。如果遭遇低温危害,可在寒潮结束后适当追施速效肥或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非损伤幼穗发育,弥补损失。

四、西北冬麦区

秋冬以来,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麦田旺长,假旺苗、假壮苗、稠苗较多,春季冻害、病虫害风险增大。春季水浇地麦田管理参照黄淮海冬麦区进行,旱地小麦春季管理要以促弱控旺和抗旱防寒为重点,早抓水肥,因苗施策。

(一)加速灌溉进程,春灌尽早。有灌溉条件的灌区麦田,在气温不低于5℃情况下进行春灌,促使小麦盘根生蘖。北疆麦区冬季有效积雪少,根据土壤墒情浇好返青水,尤其是晚播和苗情较差的麦田开春后要提早春灌。

(二)结合灌水降水,趁墒追肥。对假旺苗,结合灌水降水适量追肥,促根促蘖,促苗升级转化。积雪10—15厘米较厚的地块,可在早春开展破雪施肥作业,也可混入适量细土、煤沫或干燥的农家肥粉末提升融雪效果。已浇冬水的一类苗麦田,可将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期,控制早春分蘖,促进个体稳健生长。对未浇冬水的二类麦田,在返青期浇水追肥;对已浇冬水的二类麦田,在起身后期浇水追肥,若返青期表墒较差,可提前至起身前中期。对已浇冬水的三类麦田,加强返青期肥水管理,以促为主;墒情好的三类苗麦田,做好返青前期中耕锄划、提温保墒促早发,增加早春分蘖。

(三)因苗镇压化控,控旺防冻。对没有灌溉条件旺长苗,起身前及时机械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或在小麦拔节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重点预防“倒春寒”,在大幅降温前及时灌水,平抑地温,或采取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预防春季冻害。寒潮过后尽快调查幼穗受冻情况,分类施肥挽救,促进恢复生长。

(四)强化病虫监测,防病治虫。密切跟踪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趋势,及早备好药剂药械,科学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对小麦条锈病,确保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科学防控策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对没有拌种或易发生雪霉、雪腐等病害的麦田,同时进行病害防治,预防病害的发生。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