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拖拉机:销量跌跌不休,但品牌数量仍在增加!

2025
01/17
16:11
仇半农


如“马太效应”和“长尾效应”并存;如销量跌跌不休,生产企业的数量不减反增;又比如居然有七八种技术路线之争,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技术分歧……那么这一切变化背后有什么样的逻辑?

一、销量跌跌不休,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根据农机流通协会在2024年第二届金融峰会上公布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拖拉机行业销量为25.45万台,同比减少12%。

根据数据推算,2024年全年拖拉机销量预计为27万台,同比下滑12%~15%,这一结果较市场预期稍显乐观。

张华光老师指出,今年农机行业存在‘温差’现象:大企业与小企业同处一域,感受却大相径庭。大企业如沐春风,小企业则倍感寒意,这恰是企业实力的真实写照。

从下图可以看出来,拖拉机行业走势如同一条巨大的“蠕虫”。2008年前是蓄势期,2009年—2019年是发力前行期,2020—2022年明显是受到什么外力的作用出现“弓起”,而2023年开始又进入“蠕动”期。

是的,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拖拉机行业的发展态势犹如一条缓缓前行的“蠕虫”,“蠕动”一词虽形象,但或可替换为“缓步前行”,以更贴切地表达行业发展的渐进性,今后若干年,会有结构性的机会,但是行业整体销量会在正负15%上下浮动,“L”型是新常态,“L”下面的是“”而不是“一”,行业变化本就应遵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客观规律,‘狂风巨浪’难以持久,而‘平稳发展’才是存量市场应有的常态。

image.png

我们再看看企业数量变化。2000年,国内只有40多家拖拉机工厂,基本上是一个省一两个,呈“分布式”结构,这是计划经济小而全的产物;2004年补贴政策开始后,6年时间拖拉机企业数量增加到80家,2015年超过100家,在这个时段上,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山东潍坊、河南洛阳和浙江宁波三个产业集群为主。

产业集群具备协同性和低成本,在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进入门槛低,经营成本低,存活率高,所以2015年之后三大产业集群内部拖拉机数量激增,2019年超过200家,并持续维持4年,2023年跌回200以内,2024年又重新进入200+家,且是历史第三高。

image.png

221个品牌,背后至少有215家工厂,这个数字令人意外,但考虑到拖拉机产业的广泛分布和品牌多样性,这一数据似乎并不夸张。

这着实令人费解——2013年拖拉机行业便告别了增长期,此后持续低迷,即已错失最佳投资时机,然而2024年却仍有近20个新品牌涌现,10多个老品牌也重新崭露头角,个中缘由究竟何在?

二、“马太效应”和“长尾效应”并存的二元悖论

放眼全球,拖拉机行业如中国这般复杂多变者鲜见,一边是头部大品牌屹立不倒,强者恒强;一边是尾部小品牌、杂牌丛生,犹如参天大树与小灌木丛共生,此景与达尔文进化论相悖。 

从下图可看出15年时间国内拖拉机行业竞争格局变化。2010年拖拉机企业数量超过100台,市场的“长尾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单个小品牌只有几百台,甚至几十台的销量,但是100多家加起就是一个头部企业的销量,所以市场集中度迅速降低。

2019年,CR5的市场份额仅为36%,这导致几个头部拖拉机品牌深陷巨亏泥潭,现金流严重匮乏,继而引发内部高层动荡,乃至被迫出让公司股份的连锁反应。

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拖拉机企业的竞争维度转向供应链竞争,大企业凭借自身实力更获优势,加之补贴政策的合理调整,“K值”等严格标准的推行以及国三排放标准向国四的升级,使得拖拉机行业的准入门槛显著提升,大企业因此获得了更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市场份额由小企业自留地流向大企业高标准农田,“马太效应”发威了。

image.png

但经济是复杂的,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加上有补贴政策的变量,2024年拖拉机行业又出现了新情况,企业数量本应该减少,但在2024年不减反增。

我们再用具体的数字来看看拖拉机行业的“马太效应”和“长尾效应”是如何并存的。

如下图所示,2024年1-11月全行业销售了25.6万台大中型拖拉机,其中销量1万-5万台的共有5家企业,企业数占比2%,销量占比38%;销量3000台—10000台的生产企业有6家,企业占比3%,销量占比13.6%,合计51.6%;也就是说5%的企业占有全行业50%的市场份额,充分说明拖拉机行业具备“马太效应”的特征。

image.png

50台以下销量的企业有84家,其中有4家销量1台,9家销量2台,7家销量3台,3家销量4台,4家销量5台……;50—100台销量的企业有30家,100—300台有35家,300—500台有20家,500—1000台销量的有17家,明显地看出来,国产拖拉机行业中,“长尾效应”特征显著。

从国产农机品牌的成本控制水平来看,笔者认为,当销量超过300台时,企业便有望获得盈利;而对于小企业而言,销量超过500台则可能产生规模效应。

三、“马太效应”“长尾效应”并存不悖的原因是什么?

“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么造成国内拖拉机行业这种二无悖论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

1、 新补贴政策的刺激

要分两个层面来分析:100家基数、200+家变化。

100家基数。2011年开始国内拖拉机行业生产企业的数量和品牌数量再也没有少于100家,支撑100家企业生存的基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普惠制”和“等额补贴”两大特征,决定了拖拉机企业数量不会少。

“普惠制”就是申请补贴资格的门槛低,只要有产品就可以通过鉴定和取得补贴资格,大小企业一视同仁,对厂房、设备、加工能力等硬件没有严格要求,要不要生产拖拉机,不是取决于资源而是意愿。

“等额补贴”,针对不同的品牌,同一马力段或同一种技术路线,不管你本身配置有多高,价格有多贵,都享受同等的补贴额。

如200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凯斯纽荷兰售价120万,国产一线品牌50万-75万,国产三线品牌25万-35万,但都享受72200元的补贴。

这种无差别的补贴,明显的有利于小品牌,因为补贴之后小品牌的性价比更高,所以补贴政策为小品牌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生存环境,这个政策可保国内拖拉机行业100家基数。

进一步观察市场变化,我们发现,大品牌凭借其品质和品牌优势,长期稳固地占据高端市场,满足高端需求;而小品牌则依靠性价比优势,在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至于那些既无品牌优势又无性价比优势的品牌,则往往选择退出或不敢涉足,这正是当前国内拖拉机行业维持约100家企业基数的原因之一。然而,一些外部因素的变化可能会打破现有的竞争结构。

补贴政策的变化2024年又出现了200+家。2024-2026新三年补贴政策整体看是拖拉机行业的利好,支持动力换挡、智控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丘陵山地特种拖拉机。

新三年补贴政策对动力换挡拖拉机比传统拖拉机的补贴额明显增加。如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发布的《2024—2026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公示稿)》,200马力动力换挡机型的最高补贴额比传统机械换挡机型提高了33600元,而动力换挡智控拖拉机的最高补贴额比传统机械换挡拖拉机提高了36100元。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新三年补贴政策一出台,长期蛰伏的企业开始从冬眠中苏醒,已经倒闭的死灰复燃,打退堂鼓的重新打起精神,徘徊观望的跑步上车,于是乎2024年拖拉机企业数量重新进入200+家。

image.png

2、 需求结构、用户结构变化拉动

需求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都能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但两者稍有不同。数量增加会吸引大量的中小企业进入,而质量的变化会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进入。

中国农机的需求结构变化肇始于种植规模和经营主体变化,此为主变量,其他的都是从变量。

截至2022年,国内土地流转总面积5.76亿亩,流转率36.73%;2022年建成了10亿高标准农田,2030年计划建成15亿亩高标准农田。

随着土地条件的改善,更多有实力的经营主体进入农业领域。近期中铁十四局东营种小麦引发了行业内外广泛热议,据农机流通协会数据,目前组织化用户占比67%,也就是说国内农机进入组织化用户时代。

组织化用户显然是高质量用户,表现在一次购买量大,需要全程全套全面的农机,且对高价值的农机有刚性需求,这些优质客户带来的是国产农机需求的升级和凭空创造的增量,这种市场对大资本、大玩家有致命的诱惑,大量的中字号、国字号、上市公司跑步向田。

近几年徐工、柳工、临工、江华机械、博鼎重工等进入拖拉机行业,就是需求结构变化吸引有实力的企业。

简而言之,国内农业种植规模化水平提高了,用户需求升级了,拖拉机行业更具投资价值,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加入。

3、 新技术带来无穷想象空间,企业面向未来跑步向田

光看现状,农机行业显然并不“性感”,资本长时间都不看好农机,在整个装备制造业,农机一直是被资本忽视的一类题材。

但是随着汽车、工程机械智能化、无人化赛道开始拥挤,科技型企业和资本开始关注智能化农机,他们打算用科技把农机重新做一遍,在“纳投名状”时企业“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拖拉机,因为拖拉机是最大的农机品类,全球一年有近2500亿的产值,光中国就有500亿元,先捞大鱼这是资本的原始冲动。

如中科原动力、超星智能、广西玉柴、上柴动力等,这些企业或直接涉足主机制造,或隐匿于产业链中,但均对智能拖拉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然而,智能化拖拉机的市场并非易得,进入时机过早或过晚均可能遭遇挑战,如丰疆智能便因起步过早而成为了先烈。

4、 战略性的需要

仍然坚守在拖拉机行业的企业,以及近几年新进入的企业,什么时间进入并不重要,作为战略级业务,任何时间都不算早,也不算晚,只是看企业战略需要。

在全球范围内,动力类企业普遍将拖拉机作为其核心业务,即便在大型企业中,联合收获机可能不是主要业务或相对较弱,但拖拉机业务必须强大。拖拉机作为农业机械化的核心,其重要性体现在全球市场的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上。例如,全球拖拉机市场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656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且大马力拖拉机的占比迅速提升,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因此,拖拉机业务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机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用拖拉机需求增长,众多企业如黑龙江德沃、星光农机、巨明、铁建重工、钵施然、星莱和、金大丰、沃得农机等,纷纷进入拖拉机市场,以实现业务多元化和补强业务短板。

显然,这些企业普遍具备较强的实力,底蕴深厚,志向远大,不会因短期得失而动摇。加之其传统优势业务的支撑,他们将迅速构建起强大的影响力,既抢占小品牌的市场份额,也挑战大品牌的地位,从而实现“腾笼换鸟”的效应。


拖拉机行业一直在洗牌,但是截止今天,仍然是“小国三千,诸侯八百”竞争格局,且诡异的是“马太效应”和“长尾效应”并存,预计这一过程将持续良久,且随着混动、纯电等新能源拖拉机时代的降临,必将有更多农机新势力涌入,届时拖拉机行业真正的洗牌才会开始。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