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总结系列:小麦联合收获机,竞争升级,暗潮涌动!

2024
12/27
10:55
仇半农


自从雷沃“谷神”一统江湖之后,近几年国内小麦联合收获机行业格局几近固化,竞争非常不活跃,以至于也没有什么新闻素材供媒体传播,行业显得异常沉闷。

但随着临工、英虎、龙飞等新势力的入局,小麦机的江湖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再加上智能化、新能源等技术的应用,决定着平静已久的小麦机将会蠢蠢欲动。

那么2024年的小麦联合收获机具体表现如何呢?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一、第一性原理:从小麦种植和收益情况看需求

小麦机的行情,与种植面积直接相关,与种植户的收益强相关,也就是种植面积与当年的需求量成正比,收益高低与购买量成正比,这就是第一性原理,凡是农资产品都与土地收益正相关。

联合国FAO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小麦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5亿亩左右,在全球小麦总收获面积中比重约10.68%,位列全球第3位,小麦产量常年保持在1.35-1.4亿吨,位列全球第1位,消费量常年保持在1.4-1.45亿吨,可见国内小麦基本自给,但需要少量的进口。

据国家统计数据推算,2024年国内小麦种植面积在3.54亿亩,与2023年持平。

数据有横向、纵向的对比才有意义,3.54亿亩是什么概念呢?

三大作物里,玉米常年种植面积6.5亿亩,水稻4.5亿亩,小麦3.5亿亩,明显地看出来要低于前两大作物。

从近20年时间的长周期看,小麦种植面积也一直在下降,这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梯度性有关,也与城市化进程强关联,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南方,南方饮食以大米为主,大量的人口从北方迁移到南方,从农村集中到城市里,对大米的需求明显要多于对面粉的需求;另外相对看,米饭的加工更简单,面条、馒头、饼子的制作更复杂,在要求高效率和快节奏的城市,面食类食品正在被城市抛弃,以上的因素造成了对面粉需求的减少,传递到种植端就是小麦种植面积的持续减少。

image.png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从2010年以来,最高年份的2016年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到3.7亿亩,但整体看是持续的减少的态势,在2020年降到最低点,也是在2020年国家重启“以粮为纲”的政策,才抑制了小麦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减少,目前3.54亿亩的种植面积是在国家三令五申以及硬性“配额”保障之下的面积,如果没有国家强力干涉,说不定小麦种植面积会减少到3亿亩以内。

既然面积没有变化,这就决定了2024年小麦机的需求不会大起大落,托底的需求量是有保障的。

image.png

再看看收益情况,利润=收入-成本,小麦几乎没有需求弹性,所以国家最低保底收购价就能代表小麦的市场价,从上图可以看出来,小麦的价格是一条波澜不惊的平缓的线条,2024年其实很多地方的市场价是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的,因为很多粮库和中储粮收粮积极性不高,一些种粮户低价出售了陈粮。

再看看成本,这个指标对于常年奔走在农村的人来讲,是个根本无须分析的指标,近几年整 个地租、用工成本、人工、作业费用、农资价格,普遍现象是“涨、涨、涨”,与此同时,粮价波澜不惊,这必然是造成净利润的下降,以下数据根据“农小蜂”提供的数量整理和推导出来,虽然看起来有利润,但实质上如果没有国家各种补贴的话,种植小麦是亏本的。

image.png

总结看,2024年小麦种植面积不增不减,保持相对稳定,但从长周期看,面积属于历史低点,从收益上看,很多农户无法实现盈亏平衡,如果没有规模化效应和国家的补贴,种小麦就是亏本的,所以从第一性原理来看,农民种植小麦的种植性不高,所以对于农机在内的农资的投资购买意愿不强,消费量相对有限,推导出2024年小麦机行情一般。


二、2024年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市场表现

从第一性原理进行了理论上的推导,那么2024年小麦联合收获机的真实表现如何呢?农机购置补贴大数据最有权威性。

2024年联合收获机全行业有22万台左右的销量,同比增长约10%,这种增长是在2023年下降50%的基础上回调,所以严格意义上只能是同比增长,其中三大类谷物联合收获机销量约为12万台,同比增长15%左右,小麦机约为3万台,同比增长20%。

image.png

3万台和20%的增长,同样不能静态的分析。站在20年的时间维度上看,2009年、2024年行业销量超过了6万台,从2015年开始,整体看国内的小麦联合收获机的销量是在持续的减少,2022年是国三升国四的集中大促销造成的凸起,但并不影响整体走势。

造成这种销量持续不断下滑的原因还是种植面积的持续减少和收益的长期低迷,这两大因素不改观的话,小麦机的需求不会有大的变化。

另外还有两个因素影响小麦机的需求量:其一是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的挤占;其二是机器越来越大,在总动力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需求量在下降,也就是总功率基本不变,大机器销量增加,小机器销量减少,如一台18公斤的联合收获机抵得上3台10公斤的联合收获机。


三、久静思变,新的竞争对手进来,行业孕育着变革的力量

image.png

拖拉机、小麦机、水稻机、玉米机是国内销售规模最大的几个品类,从事的企业和主体也较多。从上图可以看出来,三个大品类里,小麦机的生产企业数量最少,2024年加上新进入的三家企业才只有13家,而玉米机是73家,近三年时间里,进入联合收获机行业的主要是玉米机厂家,这是因为玉米机市场格局还比较分散,新进入的企业以为有机可乘。

image.png

企业的数量多寡,以及新进入的企业数量决定了一个行业对资本和投资者有没有吸引力。对资本有没有吸引力,又与行业的规模和空间、竞争格局、未来成长性等指标有关。

国内小麦联合收获机行业有50亿-55亿的市场规模,全品类排名前5强,算得上是市场空间较大的农机品类,再加上小麦机产品标准化程度很高,容易形成规模效应,所以这个行业适合于大企业投资与经营。

从竞争格局上看,小麦联合收获机可以称得上是单一寡头垄断,因为雷沃2024年的占有率高达63%,中联重科只有16%,其他品牌都在5%以内,从这个意义上看,竞争格局相对固化了,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鲜有新的企业进入和品牌产生。

从成长性指标上看,一方面是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5亿亩的水平上,可说是不增不减,不喜不悲,没有多大的弹性;从机收率上看,国内小麦机械化收获水平高达90%,凡是机器能到地的地方全部机收,机器到不了地的地方农民弃种了,所以也几乎没有什么悬念,整体看小麦机市场对资本和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尤其是对于投机者。

但是对于战略投资者就不一样了,所有的联合收获机里,小麦机的需求最为稳定,由于小麦植株性状差异很小,所以小麦机的一致性和标准化程度最高,再加上小麦可以大规模种植,小麦机可以做得很大,另外小麦种植非常集中,且呈区域分布,在收获时有时间差,这为小麦机的流动作用创造了天然的条件,这决定了小麦机会有一个较好投资收益率。

整体看,小麦机是一个需求规模较大,使用需求稳定,更新换代快,货值高的大品类,对于战略投资的大企业,如果想成为农机行业的主流企业,就必须在小麦机上布局,潍柴雷沃一年光小麦机一个品类销售收入就是35个亿,利润远远高于拖拉机产品,某种意义上讲,小麦机的投资价值仅次于拖拉机。

如果看懂了这个重要的逻辑,那么2024年英虎进入小麦机便不难理解了,这不是去“捋虎须”,也不是“摸老虎屁股”,而是规模化农机企业必须走的一步棋,另外临工的20公斤的GL720玉米联合收获机,大单纵轴流,其实换了割台和部分清选、脱粒机构后当然是大型小麦联合收获机了,据说河南龙飞这家生产花生联合收获机的企业也进入了小麦机行业,通过补贴系统可查到龙工牌小麦机也实现了销售,这说明2024年至少有三家新增的小麦机品牌。

新的竞争对手进入,意味着小麦机行业增加了不确定性,虽然只有三家,但是英虎的实力和临工的背景不可小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小麦机行业沉闷已久的格局有望出现新变化。


四、产品发展方向:大喂入量、多功能、高端化

image.png

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升级换代推动着国内谷物联合收获机大市场的技术进步,小麦机是谷物联合收获机的技术源头。

从时间轴线上看,国内的小麦联合收获机发展的主线条是不断地向大功率、高效率发展,以一年一公斤或两三年一公斤的速度在升级换代。

如2005年左右还是“新疆2”的天下,到了2012年则是“新疆5”的地盘,后来不再提新疆了,但是升级大战持续不断,2020年已经进入了10公斤时期,2024年以10—12公斤为主销产品。

但是进入2025年国内小麦联合收获机技术将会出现一次质的跃升,预计产品会快速向13—15公斤升级,同时高端市场上18—20公斤国产机型会进入实销阶段,国产品牌第一次和跨国公司进行面对面的用户和市场争夺。

从2024年长沙中国国际农机展览会上看到中联TF220、临工GL7200、潍柴雷沃GS8189、东方红YT6668,从350马力到530马力,喂入量从18公斤到22公斤,从小纵轴流升级到大单纵、大双纵和切流+大纵轴流,整体看国产联合收获机要进入20公斤时代,是一次技术上的跃升,高端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20公斤的机型,预示着国产联合收获机的价格带要平移到100万元以上,对于投资者来讲,必然不会是冲动性消费了,而是要认真地算计投入产出比,技术再先进,如果用户购买不划算也不会形成消费,所以厂家开始比以往更加重视产品的多功能。

配置纵轴流脱清机构的联合收获机,天然具备多功能拓展性,中联TF220、临工GL7200、潍柴雷沃GS8189、东方红YT6668都具备收获十几种作物的基本条件,15公斤以上的谷物联合收获机,今后很有可能不会再有小麦机或玉米机的叫法,而统一称为谷物联合收获机了,且出售时会同时出售两个割台,为了增加收益,用户可能还会购买杂粮割台或一些特殊用途的割台。

整体看,国内的小麦联合收获机喂入量升级大战出现了跃升的现象,大功率、高效率、智能化、新能源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回顾2024,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市场画卷缓缓展开,尽管表面波澜不惊,中规中矩的表现下却暗藏玄机。深入田间地头,第一性原理揭示真相:小麦种植的细微变化与农户收益的微妙波动,悄然重塑着对高效机械的需求轮廓。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湖面下,久静思变的力量正在积聚。新玩家携创新之势入局,为行业注入鲜活血液,预示着变革的风暴即将来临。

展望未来,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大喂入量以提升效率,多功能满足多样化作业需求,高端化引领技术升级,成为产品迭代的主旋律。在这场暗潮涌动的竞争中,谁能更贴近农户心声,谁更早布局未来趋势,谁便能在变革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引领行业迈向新高度。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