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补贴:拖拉机企业如何应对?强者技术突围,弱者成本保命!

2024
06/07
17:30
仇半农


新一轮补贴政策,拖拉机生产厂家和数千家经营拖拉机的经销商最为关注的当然是针对拖拉机的补贴政策了,《意见》仍然非常重视拖拉机,有关拖拉机有相关内容直接的间接提及的有七八处,但《意见》对不同的拖拉机品目有极大的反差,站在厂商和用户的角度来看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但这种看似矛盾的政策安排中,体现了政策制定的智慧,同时隐藏着更大的商机和风口。

一、新一轮拖拉机补贴政策,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补贴政策对某一类农机是支持还是不支持,衡量的关键指标是补贴比例和补贴额度。

简单地讲,补贴政策就是一根杠杆,对一类农机补贴额度高了,购机者的积极性增加,这类农机就会畅销,反之亦然。

而补贴比例和补贴额度的变化是与这一类农机需求是否迫切以及社会保有量多寡有关的,有迫切的需求且社会保有量不大,补贴比例大补贴额度高,社会保有量大需求不再迫切,补贴比例调低额度减少,这过程中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共同发挥作用。

所以看新一轮补贴政策,先看对补贴的补贴比例和额度,《意见》中对拖拉机的补贴比例和额度有以下几条:

显性条款1:对轮式拖拉机,除动力换挡和无级变速等档次外,其他档次的补贴额测算比例总体不超过 15% ,对保有量过多或技术相对落后的档次,补贴额测算比例总体不超过 10% ,各省可结合实际将部分机具品目(档次) 剔出补贴范围。

显性条款2:在资金总量控制前提下,可适当提高区域内严重不足、生产急需的移动式烘干机、履带式拖拉机、履带式收获机补贴额,测算比例最高不得超过 40% 。

显性条款3:100 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10 万元,200马力以上动力换挡或无级变速拖拉机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 25万元。

显然新一轮补贴政策对拖拉机是分类分层和分结构的政策设计:第一层,动力换挡、无级变速和新能源拖拉机最高可以补贴到25万,这是史上对拖拉机最高额度的补贴,在2020年前国补目录中对200马力及以上大型拖拉机的补贴最高到12.9万元,可以这次对先进传动系拖拉机补贴力度是加强了。

第二层,履带拖拉机补贴比例提高到40%,这会引发一轮履带机浪潮,但影响的面并不大,受惠的也只是少数用户。

第三层面,对于技术落后和保有量大的拖拉机,补贴比例从上一轮的15%降到10%,这明显的是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政策没有明说,但背后针对的应该是潍坊系的近200家拖拉机。

可见政策是结构化的,有针对性的,有褒有贬,有打有拉,有鼓励有抑制,此外,与拖拉机有关的还有一些隐性条款,这也与后期拖拉机厂商的直接用户有莫大的关系:

隐性条款1:推动地方实施差异化补贴,提高部分重点机具补贴额,测算比例从 30% 提高到 35%,其中包括经省级及以上农机鉴定(认证)机构鉴定或认证(可采信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的报告)并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备案的新能源农机(混合动力或电动等重点机具)。

隐性条款2:选择不超过10个品目且不超过20个档次的产品提高补贴额( 含新能源农机),其补贴额测算比例可提高至 35% ,其中,涉及的通用类品目机具可高于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大幅控制在最高补贴额的20%以内。非通用类品目机具可高于上年度补贴额,幅度控制在上年度补贴额的20%以内。

隐性条款3:有关应用补贴,深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试点,逐步推广与农机作业量挂钩的兑付补贴资金的操作方式。鼓励有关省份探索对参与防灾减灾的机具达到一定作业量后适当给予应用补贴的方式方法;对具备作业信息化监测条件的大型、智能、复式、高端、绿色农机以及重点推广的机具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

补贴按照 7∶ 3的比例分两次定额兑付,即在购机核验合格后按程序兑付 70% 的补贴资金,第二年在所购机具达到规定的年度作业量后,再兑付 30% 的补贴资金。对第三年、第四年连续两年完成年度作业量的农机,分别按照定额补贴资金的 10%、10%予以激励补贴。

其实拖拉机行业很多人也关注电动、混动拖拉机和作业补贴,本次《意见》中旗帜鲜明地支持电动/混动农机,从以上政策条款可以看出来电动拖拉机补贴比例是35%,最高额度可以到10万、25万元,这将是对新能源农机最直接支持,相信接下来会有一些省出台地方性的政策,国产农机电动化时代将快速到来,其中受益最大的无疑是电动拖拉机。

二、扶优扶强,优机优补,拖拉机企业未来的路怎么走?

新一轮补贴政策,照顾到了方方面面,但整体看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优机优补”,这一指导思想在补贴品类上体现得最为明显,那么面对这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政策大背景,国产拖拉机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1、强者技术突围,弱者成本保命!

对于拖拉机,补贴政策有明显的倾向性:扶优扶强,优机优补!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不同的企业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不同的企业也应该有不同的打法,整体看补贴政策对大企业更友好,补贴政策助推大企业来洗牌,目前近200家企业内耗太大,不利于行业,也不利于中国民族农机产业。

补贴导向是优机优补,这个“优”主要体现在技术领先上,具体看是动力换挡、CVT传动技术和电动、混动等能源革命。

那么政策的引导方向也是明确的,对于国内近200家拖拉机企业来讲,接下来会不可避免地参与到一项技术的军备竞争中,比的是企业的家底、技术储备和对国外先进技术转化能力,以及对国内“三电”技术与拖拉机传统技术的融合能力,这一轮拖拉机行业的洗牌将是技术的洗牌,这是一种高门槛也是最彻底的洗牌,具体体现在200马力及以上重型拖拉机的黄金赛道参赛资格的争夺上,赢者将得到天下,败者将失去所有,这就是强者为什么要技术突围。

补贴另一个导向是扶优扶强,政策的“普惠性”既然在褪色,那么大量的中小型拖拉机生产企业就要丢掉对补贴政策的幻想,企业的经营要从抓政策和外部机会转向增强市场化生存的能力,在没有技术、资本、人才、背景等优势的情况下,企业的生存取决于企业经营的质量,在没有其他可能的情况下,企业的寿命长短取决于企业成本管理能力。

中国地理条件的差异性、经济的不均衡性、需求的阶梯性决定着中国不会出现欧美那种少数寡头垄断的局面,虽然有补贴政策的扶优扶强,有大量的企业会退出,但这只是数量的减少,并不会出现寡头垄断,这是好的不断。

但不好的一面仍是大量的拖拉机企业退出,如果想留在牌桌上,小企业最关键的是做好成本控制,在量价齐降的情况下,谁能活得久,关键是看谁能熬,熬的第一肯定是企业内部的资源。

国内拖拉机大小企业已分道扬镳,大企业抢占优势资源,通过技术垄断实现行业领先,小企业追求经营质量,通过低成本经营来追求生存时间最长化,然后在等待中寻找逆袭的机会,只要活得足够长,总是有机会的。

2、新能源换道超车!

眼下正在进行的高考给不同家族和阶层出身的莘莘学子提供了一次平等的竞争机会,而眼下正在进行的新能源革命为不同层次的拖拉机企业也提供了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因为目前电动拖拉机、混动拖拉机等大家的起步几乎在同一个水平上,有些企业有超前的储备,但并没有实质性的领先,况且先驱变成先烈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国内近200家中小型拖拉机企业来讲,电动化农机将提供一次千载难逢的重新排位的契机,传统机械传动拖拉机竞争优势在于企业内部核心部件的制造能力,而电动拖拉机的优势在电子控制系统和对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成熟的“三电”技术应用的能力,一个比较的是硬实力,一个比拼的是软实力,大企业的硬实力在电气化时代极有可能会成为硬包袱。

从这个意义上讲,小企业应该更加重视新能源、电动化带来的机会。

3、履带机:调结构求增量!

长期以来国内拖拉机市场存在重轮式轻履带的问题,在欧美国家轮式拖拉机和履带拖拉机的比例约为9:1,也就是每10台拖拉机中就有1台履带机,但由于受结构限制,履带拖拉机行走速度慢、作业效率低、转场不方便,这显然不是理想的挣钱工具,所以在作业服务市场上履带拖拉机很不受欢迎,所以导致国内轮式机和履带机的比例严重失衡,2023年的履带机的销量约为5000台,在40万台的总量几乎忽略不计。

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可以明显看出来,补贴政策对轮式拖拉机“不友好”,今后100马力以下保有量大和技术含量低的轮式机可能补贴比例会降到10%,而履带机不但不会降低,相反还会增加。

对比看,轮式机补贴在下降,履带机补贴在增加,一增一减之间,履带机的投资价格开始显现,目前国内拖拉机的隐形冠军是湖南农夫,但一拖东方红、潍柴雷沃,以及十几家潍坊系品牌也推出了履带拖拉机,但这并不是坏事,相反是大好事,有实力的企业进入,一方面是会提高行业的关注度,另一方面会带来宝贵的技术、管理、人才、资本等资源,一个3000—5000台的市场,极有可能会成长为一个5万台的大市场,毕竟履带拖机的需求客观存在,且优势非常明显。

笔者给拖拉机企业的建议:一是正确认识履带拖的价值,不能盲目进入和盲目投资,小行业承接不了大投入;二是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履带机作为一种调结构增利润的品目而不是追求大的增量;三是做好市场的定位,南方轻型履带空间有限,而北方旱田区空间无限,建议拖拉机企业大力开发北方重型履带拖拉机,以追求大增量和高利润。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