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耕期间东北地区秸秆科学还田指导意见

2024
03/21
15:14
王虎

2024年春耕期间东北地区秸秆科学还田指导意见

东北地区春耕期间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处理、不误农时、服务春耕”的原则做好秸秆科学还田,护航2024年春耕备播,打好全年稳产丰收基础。

一、玉米秸秆还田

1.秸秆未粉碎,覆盖越冬的地块。主要在需要保墒的西部风沙偏旱区域,以及中部、东部耕层较薄、易春旱的岗地,宜采用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技术。

粉碎作业——春耕播种前选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对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秸秆粉碎长度≤20 cm,平均留茬高度≤15 cm。

整地作业——秸秆粉碎后,选用可一次性完成秸秆归行、深松和灭茬碎土、镇压作业的条带耕作机进行整地作业,作业时调整好深松与灭茬碎土深度。

2.秸秆已粉碎,未进行整地作业的地块。在东部及北部土壤质地黏重、通透性差的田块及温度低、降水量较大的区域,宜采用碎混还田技术,其他区域土壤墒情较差地块可采用播前补墒或播后灌溉。

耙地、起垄作业——在土壤化冻后,含水率25%左右时,采用180马力以上拖拉机牵引圆盘重耙进行对角线耙地2遍,耙深15—20 cm。耙后起垄,垄宽110—130 cm或50—70 cm,低洼易涝地应起平头大垄,垄高15 cm左右。漫岗地可不起垄,采用平作,春季直接播种。

3.秸秆已粉碎和翻埋,未进行耙地作业的地块。此类地块去年秋季封冻前已完成秸秆粉碎和翻埋作业,需及时进行耙地和起垄。主要在耕层较厚、不易发生春旱的平川区域。

耙地、起垄作业——耙地应在上层土壤(0—30 cm)已化冻,下层土壤还未返浆时进行,视土壤化冻情况作业。选用合适的圆盘耙,沿对角线方向耙地。垄作地块沿作物种植方向起垄,并及时重镇压,减小秸秆与土壤之间缝隙。秸秆耙混后及时起矮平大垄,垄高10—15 cm,垄宽110—130 cm或50—70 cm,防止秸秆集堆。

4.秸秆机械离田,“趟底子”的处理。对于秸秆机械离田后残留在农田里的散碎秸秆,在土壤质地黏重、通透性差的田块及降水量较大的区域,宜采用碎混还田技术整地;在耕层较薄、易春旱的田块及降水量较小的区域,宜采用条带耕作技术整地。

5.后茬作物的种植与管理。当土壤5 cm处地温稳定通过7℃、土壤耕层含水率在20%左右时可抢墒播种,播种深度3—5 cm,采用通过性强的侧深施肥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播种行距采用50—80 cm或40—90 cm的宽窄行或60—70 cm均匀垄。后茬玉米,在播种时施入1/3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2/3的氮肥在拔节期用作追肥,追肥和深松培土同时进行;依据秸秆还田前期耗氮、后期释氮的特点,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氮肥基肥用量。也可一次性施入缓控释玉米专用肥,在玉米生育后期酌情追施适量氮肥。后茬大豆,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肥料,肥料宜施于种子侧向5—6 cm,深度为种下5—6 cm和10—11 cm两层,分别为施肥量的30%和70%。在大豆苗期选择前-中-后三铲深松机进行垄沟深松,前铲作业深度10—12 cm,中铲作业深度25—30 cm,第三铲作业深度12—15 cm,培土宽度不低于60 cm,以不压苗为宜。在后茬作物病虫害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择绿色防控技术,化学防治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产品。

二、水稻秸秆还田

1.秸秆未粉碎、覆盖越冬地块。此类地块去年秋冬季未开展翻地作业,受农时限制,宜采用旋耕还田技术。

粉碎作业——在土壤化冻机车可进地作业时,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粉碎作业,秸秆粉碎长度≤10 cm,平均留茬高度≤10 cm。

旋耕作业——在土壤化冻达到15 cm以上、土壤含水率在30%以下时,采用常规旋耕机进行旱旋还田,旋耕深度12—15 cm,将秸秆及根茬旋埋于土壤中,无秸秆及根茬露出地表。

平地搅浆作业——稻田旋耕后,在春季水稻插秧前7—10天,灌水泡田3—5天,泡田深度高出旋耕后的土壤表面1—3 cm。土块浸透后进行平地搅浆作业,进一步旋埋浅层秸秆,提高埋茬率,减少漂浮物。作业时水深保持在1—3 cm的花达水状态,作业后表面不外露残茬,稻茬秸秆埋压泥面5 cm以下,表面平整呈泥浆状,沉淀5天左右达到待插状态。

2.秸秆已粉碎地块。此类地块去年秋季封冻前已完成秸秆粉碎、翻地等作业,宜采用翻埋还田技术。

整地作业——可进行旱整地的田块,在土壤化冻15 cm左右时,用旋耕机旱旋或用重耙机旱耙,作业深度10—12 cm;于插秧前7—10天放水泡田,土块浸透后进行平地起浆作业,作业时水深控制在1—3 cm的花达水状态。对于不能进行旱整地的田块,可在春季插秧前15—20天放水泡田,泡田水深为垡片的2/3,垡片浸透后使用水田搅浆平地机进行平地起浆作业,作业时水深控制在1—3 cm花达水状态。作业后表面不外露秸秆,保证田面平整,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

3.秸秆机械离田,“趟底子”的处理。对于土壤含水率较低的地块,宜在土壤化冻达到15 cm以上时,采用旋耕机进行旱整地作业。对于地势低洼、田间积水或含水率较大的田块,宜采用平地搅浆机进行水整地作业。在水稻插秧前15—20天灌水泡田,土块浸透后进行平地搅浆作业,作业时水深在1—3 cm花达水状态,作业后表面不外露残茬,稻茬秸秆埋压泥面5 cm以下。

4.后茬水稻的种植与管理。根据当地测土配方结果确定化肥用量,推荐50%—65%氮肥、70%—80%钾肥、100%磷肥用作底肥,25%—30%氮肥用作蘖肥,10%—20%氮肥、20%—30%钾肥用作穗肥,可适当增加氮肥底肥用量。实行“浅—湿—干”节水灌溉技术。移栽期保持1—3 cm浅水层;分蘖期在达到花达水时开始补灌3—5 cm的水层,依次循环管理;全田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90%时及时晒田;孕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干湿交替间歇灌溉,黄熟初期开始排水。在病虫害防治上,可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或药剂浸秧等;按照不同种类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农药产品,防治效果应达到相应虫害防治指标。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