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政协委员刘木华:持续为“农业机械化技术”奔走疾呼

2024
03/07
17:03
王虎

“首先要懂农业,其次要善于和各类农业主体打交道,再次要勤调研、勤思考。”2日下午荣获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的刘木华,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总结自己的履职心得。

从赣南农村走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深耕“三农”沃土30余载。如何更好地推动农业生产?这是他一直关注的重点。

“农业涉及范围广,需要认真调研做‘功课’和系统性思考。”自201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为了交出高质量的“农字号”委员作业,奔走田间地头访民情、问民生成了刘木华的“家常便饭”,“好在我的农业教育与科技服务工作可以同履职工作结合起来。”

在调研中,刘木华发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面对“谁来种地”的问题,这位农业专家持续为“农业机械化技术”奔走疾呼。今年全国两会,他更是提交了《关于加快粮食生产中无人化农场技术应用的提案》,希望通过普及和应用无人化农场技术,有效解决粮食生产中人力缺乏、劳动力成本高等难题

2023年11月,在全国政协召开的“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上,刘木华建议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相应设备,只要提供相关服务,哪怕农村老两口也能种好地。”

作为江西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科技特派团团长,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刘木华带领团队研发了插秧机、全自动直播机等现代农用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我们正在研发播苗抛秧机,争取一两年内通过产业化服务农民,苗播下去后会生长得很快。”从小干农活的他认为,科技深刻变革农业的种植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转变。

长江中下游省份江西素有“江南粮仓”之美誉,是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江西重点发展双季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刘木华直言,双季稻农民种植成本投入高,且“双抢”期间农村劳动力颇为紧缺。

对此,刘木华提倡种植再生稻,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休眠的腋芽重新萌发成穗,再收一季水稻,“这样农民劳动成本降低了,国家粮食安全也能保证。”

无论是呼吁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还是提倡种植再生稻,刘木华最终目的是降低农民种粮成本,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农民有钱赚,才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刘木华看来,不仅要守住耕地数量红线,还要守住耕地质量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1年,他曾递交提案建议,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对所有耕地信息进行实时掌握、全周期监管和精细化、精准化管理。

七年履职记,刘木华聚焦耕地保护、“田长制”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共提交“三农”领域的相关提案近20件。刘木华说,学一行爱一行,农业大有可为,“我将继续深耕‘三农’领域,做到建言察实情,履职在路上。”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