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装备应用 强化机械赋能 “小火车”打通柑桔产业“最后一公里”

2023
12/01
09:48
王虎

摘要:临海被誉为“无核蜜桔之乡”,柑桔位于四张金名片之首,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市果农增收的重要渠道,2022年全市柑桔种植面积20万亩,产量30万吨,年产值达14亿元。但其山地种植面积占比达80%,运送肥料、果实等均需人工,严重制约产业发展,急需机械化破解难题。2016年以来,临海市瞄准痛难堵点,推广发展特色农机装备——山地单轨道运输机,在不破坏生态和丘陵地貌的条件下,架设“小火车”实现灵活运输,打通柑桔产业“最后一公里”。

一、基本情况

柑桔是临海特色农业四大“金名片”之首。近年来,临海市坚持把柑桔产业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为载体,针对性出台多项政策、多项举措,支持柑桔产业做大做强做优。2020年,“临海蜜桔”正式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临海蜜桔”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等称号,2022年全市柑桔种植面积20万亩,产量30万吨,年产值达14亿元,核心产区农户年收入超10万元,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作出积极贡献。然而,全市柑桔种植区域以丘陵、山地等地貌居多,其大多依山而建、顺坡栽植、栽植密集,运送肥料、柑桔等较为麻烦,需要人工运输,费时费力,还增加人工成本。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人口的老龄化,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匮乏,临海蜜桔成熟期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逐渐突出,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严重制约柑桔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实现山地运输机械化来破解难题。山地单轨道运输机由此应运而生,深受农户好评,多年的高速发展,“小火车”已成为当地桔农运输生产的好帮手、增收共富的好助理。

二、主要做法

(一)以科学谋划为立足点,审慎发展。2016年,临海市抓住山地单轨道运输机被列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品目的有利契机,重点瞄准当地主导产业柑桔、杨梅,迅速在核心产区通过组织种植户座谈会、开展果园试用试点等方式,大力开展关于发展山地单轨道运输机可行性和实用性的研究,当年共选定3家柑桔、杨梅种植场安装了6条分别由2家企业生产的山地单轨道运输机进行应用试验,2017年再选择了一个柑桔场安装2条山地单轨道运输机进行试验推广。经过2年试点探索,其实用价值得到验证,可有效地解决临海山地果园运输难的问题,深受临海当地果农欢迎,为随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image.png

现场安装

(二)以精心培育为着力点,有序发展。2018年,山地单轨道运输机的补贴额度开始大幅下降,但临海果农购机热情却出现“井喷”现象,与周边县市的迅速下降趋势形成鲜明对比。临海市根据当年度的补贴资金存量情况对农户进行合理引导,并组织农机工作人员对安装的山地单轨道运输机认真仔细核验,穿山越岭攀爬每座安装山地单轨道运输机的山头,及时完成购机补贴资金发放程序,把补贴资金足额发放到果农手中。2018年、2019年、2020年共核验轨道1016条,合计28万多米,共发放补贴资金2845万元。

image.png

现场核验

(三)以抢抓机遇为突破点,快速发展。2019年,临海果农购机热情再度呈现空前高涨,恰逢省农业农村厅优化政策,将山地单轨道运输机作为新产品试点延长一年(新产品试点一般3年),支持山地单轨道运输机这一新型特色农机的发展,再加上当时全省补贴资金调剂余量充足,临海市紧紧抓住机遇,顺应运输机市场发展大趋势、满足果农购机大需求,“应购尽购”,全年山地单轨道运输机增量达到265条,同比翻了2.5倍有余,2020年增量达652条,又同比翻了近2.5倍,2021年增量更是达到历史高峰值806条,三年间累计增量达到1723条,合计长度40多万米。

(四)以强化监管为关键点,健康发展。在山地单轨道运输机为农民带来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渐出现的载人、超载、运输机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违规行为也随之而来,安全问题和监管难题成为摆在眼前的重要课题。临海市农机管理部门以“源头管控、安全宣传、质量保障、安全承诺”为主抓战略,确保山地运输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对进入市场的企业实行报备管理,明确主体安全使用责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要求必须安装严禁载人警示牌;在重要节点和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发放安全使用手册,悬挂安全警示横幅,每年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联合执法队开展检查;对进入市场的山地单轨道运输机建立质量档案,委托省农科院进行质量抽检,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全部取消准入,并将农科院的检测报告统一对外公示;构筑市、镇、村三级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农业农村部门与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与各村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各村与本村农民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三、取得成效

山地单轨道运输机简单实用、方便操作,补贴政策有效激发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资金使用量逐年递增,充分发挥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农惠农富农的有效作用。

(一)政策效益。截止2022年,临海全市山地单轨道运输机保有量2434条(数量居浙江省第一,占全省的30%),累计投入财政补贴资金4760万,受益农户2135户,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达10513万元,充分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效应,有效提升了全市柑桔产业机械化水平。

(二)社会效益。山地单轨道运输机解决临海山地果园的运输困境,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山地单轨道运输机的推广应用,大幅降低农户劳动强度,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省时省工、节约成本,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如500米长的单轨道运输200千克的蜜桔到终点,只需12分钟左右,如果换成人工肩挑背扛,则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遇到险峻山路还要耗时更长,存在安全隐患。

(三)经济效益。山地单轨道运输机深受农民好评,日常运送农药、化肥等物资,便于农民对桔园的管理,特别是在柑桔采收季节,为农民抢得了先机。每年11月份是临海涌泉蜜桔采摘销售的高峰期,该镇外岙村农户高贤飞,拥有2300株柑桔的桔园,往年请工人的工资需8万多元,2020年安装了一条350米长的山地单轨道运输机后,全年只支付人工工资6万元,节约了成本2万多元。初步估算,临海的山地轨道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四、经验启示

(一)整体谋划是基础。山地单轨道运输机属于新兴实用特色农机,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该市针对农户的堵点、难点问题,以广泛征求民意、聚焦适宜品种、科学研究可行性为基础开展代表性试点,价值验证后再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示范带动是关键。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等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加强精品示范点提质扩面,在政策支持、经验探索等环节全方面打消农户“后顾之忧”,在社会层面形成农机好用、低价高效的导向效应,引导农户快速跟进、应购尽购,实现产品价值的体现和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质量管控是保障。农机安全涉及制造、使用、维修保养等环节,既要控制安全风险,又要确保装备使用高效、精准。该市搭建源头管控、安全宣传、质量保障、安全承诺“四位一体”安全管控体系,形成规范的制度流程,既保证了农机有效使用,也守牢了安全生产底线。

image.png

现场演示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