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全力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高质高效发展

2023
11/14
13:59
王虎

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全力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高质高效发展


摘要:安徽省滁州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正奋力向全面机械化迈进。多年来,滁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秉承“强机富民,技术立站”理念,注重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强化一主多元推广模式,加大技术集成和智能化农机装备推广应用,不断向设施农业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延伸,以“技术集成化,装备智能化”为目标,努力探索新时代农机化技术推广新样板,助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滁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于1999年在原滁州市农机研究所基础上挂牌成立。现为滁州市农业农村局直属二级机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引进、开发、试验、示范、推广适用于全市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组织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开展农机化科普宣传、技术咨询、信息服务;指导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参与农机化技术相关地方标准及农机作业服务规范的制定和修订,指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等。现有职工1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人,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8人。

二、主要做法

1.抓“项目”示范。依托市级财政支持农机化发展项目资金,根据全市8个县(市、区)种植结构,农机化发展水平等科学合理制定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促进各地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均衡发展。市站联合各地农机推广部门作为项目联合实施单位,共同推进项目实施工作。近年来,围绕我市主要农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等连续多年多点开展试验示范推广,试验示范推广了水稻印刷播种育秧集成技术优势对比、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集成技术、“稻虾共作”模式下钵毯苗机插秧技术、滁菊机械化烘干技术、葛根机械化种植和收获试验示范、艾草机械化收获和打捆试验示范、稻茬麦高畦降渍技术与普通旋耕施肥播种技术对比、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基地建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机械化种植集成技术对比试验等10大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广效果。

2.抓“全程”应用。2022年滁州市成为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市农机推广站作为创建牵头实施单位,以连续举办十届滁州市“丰乐杯”农民机插秧技能大赛和三次农机推广“田间日”、小麦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等多层次大范围系列宣传活动,并依托农机化发展项目和全省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等项目,协调推进主要粮食生产耕、种、收、植保、烘干、秸秆还田处理六大环节机械化发展,截止2022年底,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4.5%,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其中:水稻种植机械化率已达86.2%,插秧机保有量达29042台。

image.png

开展“丰乐杯”农民机插秧技能大赛

image.png

开展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

3.抓“融合”发展。与农技部门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展项目实施、技术培训等工作,通力构建“农机(技)专家+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全市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2%。如:连续两年在明光市实施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机械化种植集成技术对比试验项目,项目专家组成员有农机、栽培、植保、土肥等专家构成,共同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全程参与指导项目实施工作,做到了用种、用肥、用机、用药等科学合理,确保项目实施达到预期效果。该项目也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推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典型案例。

4.抓“集成”创新。围绕水稻、油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推广水稻机插秧+北斗导航辅助(自动)驾驶+同步侧深施肥+同步化除、水稻精量(穴)直播+北斗导航辅助(自动)驾驶+同步侧深施肥+同步化除、大豆玉米机械化密植间作+北斗导航辅助(自动)驾驶+同步化除、油菜精量直播+北斗导航辅助(自动)驾驶+同步正深施肥+同步化除等6项集成技术,节肥10%以上、减药20%以上,提高土地利用率1%以上,节本增效效果明显。同时,还加大水稻印刷播种育秧成套设备、稻茬麦高畦降渍旋耕施肥播种技术、钵体毯状苗育插秧技术以及水田保护性耕作等新机具新技术示范应用。

5.抓“政策”引导。充分利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导向性作用,通过优先结算补贴水稻插秧机、育秧设备、大马力拖拉机、烘干设备、高性能复式播种机械等促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和提档升级。目前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80000多台,北斗导航辅助驾驶、水稻同步侧深施肥机和农机作业质量远程监测终端等高效智能绿色机具8000台(套)以上,植保无人机2356台,烘干机组2312台套,日烘干能力超4.6万吨。

6.抓“全面”拓展。围绕设施农业、滁菊、艾草、葛根、花生等特色产业,加大示范推广研发力度,重点开展滁菊批式机械化烘干技术试验示范、葛根机械化种植和收获试验示范、艾草机械化收获和打捆试验示范、花生机械化种植和收获试验示范。2023年将开展设施农业“田间日”活动演示推广蔬菜精量播种、耕整地、收获、精准施药、水肥一体化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与技术。指导滁州禾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研制蔬菜精密播种机。

7.抓“多元”推广。一主多元推广是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推广效果的有效手段,市农机推广站大力支持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推广、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如:来安县苏皖农机专业合作社围绕“四新”开展研发转化与示范推广。近年来,在市农机推广站指导下研制了稻茬麦高畦降渍旋耕施肥播种机、轨道运输车、秧盘叠盘机、水稻育秧印刷播种自动断纸设备,大田育秧床畦成型机等新型实用农机具,并申报多项国家专利;合作社还示范推广了水稻机插秧(直播)同步化除与侧深施肥、植保无人机绿色防控、北斗电控排种(肥)、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水稻印刷播种流水线育秧自动断纸叠盘暗化等9项新技术;累计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6个,指导培训服务农业生产群众1500余人次。

image.png

开展稻茬麦高畦降渍技术与普通旋耕施肥播种技术对比试验

8.抓“服务”提升。不断充实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伍力量,加强人员队伍的培训,保持知识更新,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通过网络直播培训等方式探索信息化+农机化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影响力,增强农机科技服务的含金量和受众面,市站等4个集体和13名个人受到安徽省农机推广总站的通报表彰。2022年至今,开展各类实地技术服务2300余人次,网络直播培训受众达78万人次以上。

image.png

开展农机推广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三、取得成效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2022年滁州市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大型复式智能高效农机装备新增占比超80%,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943家,涌现出一批部、省、市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工作成功承办2019年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

1.主要农作物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5%,关键环节农机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器换人”。常态化开展机收减损技术培训和损失监测调查工作,小麦、水稻机收损失率分别低于1%、1.7%。2022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了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名单,滁州成为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设区市。

2.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持续提升。滁菊和艾草为滁州市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为助力做强做大农业特色产业,市农机推广站围绕两产业薄弱环节开展试验示范,补齐发展用机农技短板。大幅提升滁菊机械化烘干能力与品质,艾草机械化收割和打捆效率。

3.农机智能化装备集成应用取得成效。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作用,推动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自动(辅助)驾驶技术、农机作业管理和远程数据通信技术集成应用,提升农机装备“耕、种、管、收”全程作业质量与作业效率,累计安装应用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远程监测终端6921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终端719套,植保无人机2356台。建立滁州市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基地,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集成应用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智能化生产技术体系。

4.农机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农机推广机构主导作用,联合农机生产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一主多元合力开展试验、示范、培训、指导等推广服务活动。开展网络直播培训等探索互联网+农机化服务、举办农机推广“田间日”等活动培养和锻炼人才。组织项目实施,提升农机推广人员政策执行、技术推广和服务水平。

四、经验启示

一是始终保持担当作为实干定力。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中心任务,对照滁州市农机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细化工作目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持续开创农机化技术推广新局面。

二是始终汇聚合力攻坚克难。找准制约农机化技术推广短板弱项,深刻剖析原因,凝聚共识、机艺融合、一主多元、形成合力、攻坚克难,推动农机化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三是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发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发展理念要求,大力实施“机械强农”行动,固全程拓全面,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