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答复: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2023
07/20
15:36
王虎

刘铁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农业企业扶持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21年,我部印发《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农产发〔2021〕5号),明确打造头部企业、“链主”龙头企业、科技领军型龙头企业、区域性龙头企业“四类企业”梯队,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好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加大项目支持。我部会同财政部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产业融合项目,安排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规模大、基础好、带动强的地区和企业。截至目前,超过4000家企业直接参与项目实施,发挥企业联农带农作用,示范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三是强化金融支持。我部联合中国农业银行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拓宽多元信贷担保渠道,支持各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

二、关于加强农业品牌推介和打造

我部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创设,农业品牌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018年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2019年指导启动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2020年指导举办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成立农业品牌专家工作委员会,首次发布《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21年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印发《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聚焦打造精品目标,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二是加强标准建设,提升品牌发展水平。2021年筹建农业品牌标准组,制定农业品牌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构建农业品牌标准体系框架,率先研究制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指南,并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指导建立公益性农业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和影响力指数体系,强化农业品牌量化研究。三是加快精品培育,发挥示范带动效应。2022年,启动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根据产业规模、品牌基础、市场消费和国内外影响力等要素,分品类分梯次分年度培育一批产业优势领先、市场空间潜力大、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精品品牌。2022年首批发布五常大米、洛川苹果等75个区域公用品牌,建立核心授权企业及产品名录,支持开展优势链条对接。四是开展品牌帮扶,推动产业提质增效。2021年,启动脱贫地区品牌帮扶行动,“一对一”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部帮扶县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聚焦2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部帮扶县,支持打造雷波脐橙、剑河香菇等一批脱贫地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开展农业品牌打造和电商发展培训服务活动,截至2022年底,我部牵头帮扶20个重点县,活动覆盖了152个县,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业品牌公益宣传,相继出版《中国特色农产品精粹》、《百强品牌故事: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故事汇》、《全国农产品品牌日历》等,提高脱贫地区农业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五是加强营销推广,提升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展会节庆活动,举办推介专场、高峰论坛、品牌大会等品牌活动,特别是省部长推介、名人公益推介等系列专场活动,洛川苹果、赣南脐橙等强势品牌脱颖而出,有力提升了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指导举办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发布《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22年,发布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总结推广农业品牌建设经验和模式,引领全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

下一步,我部将按照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加快推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持续加大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帮扶。创新品牌营销推介,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重要节庆和展会活动,开展品牌热销,促进品牌农产品消费。

三、关于加强农业企业用地保障

保障用地需求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举措。2021年1月,自然资源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明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范围,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途径,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保障设施农业发展用地,为农村产业发展壮大留出用地空间。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明确,地方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要统筹考虑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各县的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指标。按照中央有关要求,自然资源部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计划的依据,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对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发展用地,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予以统筹安排,在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保障产业发展合理用地需要。

四、关于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奖补资金

2017年以来,中央财政先后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支持政策,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起,统筹布局三类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构建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产业园为引擎、产业集群为骨干,省县乡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对于批准创建的项目,中央财政分年分类给予奖补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奖补0.7亿—1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每个奖补1.5亿—2亿元,农业产业强镇每个奖补1000万元。2022年,安排农业产业融合项目资金118.7亿元,支持创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00个农业产业强镇。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支持建设产业融合项目,培育壮大农村企业队伍,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关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回农村创新创业

我部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抓手,不断强化农技推广投入保障,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改革与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强有力支撑。

一是实施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统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等科技资源力量,完善政产学研推用“六位一体”协同推广模式,贯通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组建科研单位和推广单位“双首席”团队,促进关键技术的组装集成、熟化配套和示范展示。

二是强化农技人员业务技能和学历的提升。一方面,完善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统筹整合各地优势培训资源,加强师资、课程体系建设,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特聘农技员代表、新型经营主体典型等纳入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拓宽培训提升方式,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网络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技能,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打造成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三是鼓励各地继续推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培养机制,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注入高水平后备力量。继续支持有条件地区通过“三定向”培养方式,扩大农业高校高职招生名额,优化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学生毕业后定向到县乡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同时,吸引当地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青年人才作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储备人才,培养一支“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3年7月17日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