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灾减灾夺秋粮丰收预案

2023
07/10
11:09
王虎

今年以来多地出现极端天气,河南等地遭遇严重“烂场雨”;西南地区南部发生冬春连旱,入夏以来北方出现高温干旱、南方局部暴雨洪涝,农业气象灾害有偏重发生势头。据气象部门预测,夏季我国降水呈南北两条多雨带,长江中游降水明显偏少;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0.5℃以上,登陆台风数量接近常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可能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且发展较快,对我国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事件偏多,农业防灾减灾任务艰巨。要坚持底线思维,把抗灾夺秋粮丰收保安全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未雨绸缪,准确分析研判灾害发生形势,充分估计灾情影响,科学防灾减灾,奋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一、北方地区防高温夏伏旱促生长保稳产

专家分析,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容易导致我国出现“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特别是东北西部、西北、黄淮局部发生夏伏旱的几率高。目前东北西部、黄淮局部等地持续高温,旱象已经露头,如果旱情持续发展,与作物开花授粉碰头,发生“卡脖旱”,将影响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产量形成。要坚持“蓄、灌、保”多管齐下,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中墒,抗旱保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一是提前蓄足水源。科学精细调度水利工程,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统筹抓好水利工程蓄水保水;及早做好农灌渠道修缮清淤,改善引水条件、确保引水畅通;搞好机井检修,抓紧修复重旱区废弃机井,保障抗旱应急用水。二是及时浇水补墒。加强气象、墒情监测,一旦发生高温干旱,有灌溉条件的田块,采取一切措施,集中有限水源浇水保苗,推广喷灌、滴灌、垄灌、隔垄交替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水源不足的地方采取输水管或水袋灌溉,扩大灌溉面积。三是农艺保墒增湿。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在灌溉后采取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抑制水分蒸发;无灌溉条件的等雨蓄水,采取中耕、高培土的措施,减少水分蒸发。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增加植株抗旱性,也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及草木灰浸出液连续进行多次喷雾,降温增湿,为叶片提供必须的水分养分。

二、东北东部江淮及长江下游抗洪涝防渍害

气象部门预测,今夏东北东部、黄淮海东部、江淮及长江下游降水较常年偏多1成以上,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淮河流域东部及长江流域下游偏多2成左右,暴雨过程多,部分地区可能发生较重汛情。坚持“排、管、促”多措并举,及时抢排积水,养根护叶,促进受涝作物生长。一是及时排涝散墒。对低洼易涝地块,及时采取挖排水沟、积水坑、疏通沟渠和机械强排等措施,抢排积水,除水降渍,铲趟散墒,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防止出现因积水造成早衰、死苗等现象。二是加强灾后田管。对受涝田块,边排水边洗苗,及时清除烂叶、黄叶,退水后及时扶正植株;排水后迅速、足量追肥,养根护叶,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及时中耕锄划,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兼顾除草;对因涝绝收地块,提早准备救灾种子,及时改种补种,尽快恢复生产,减轻灾害损失。三是灾后消杀防疫。大水之后防大疫,及时清除淤泥和垃圾杂物,做好饮用水源消毒处理;对因灾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环境消杀,预防疫病发生和扩散。

三、长江中游等地防高温抗干旱

6月17日以来,南方各地陆续进入梅雨期,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入梅时间偏晚、梅雨期偏短,湖北大部、湖南北部、重庆北部、四川东部等地降水偏少约1成,气温偏高1—2℃,出现高温热害和农业干旱风险较大。提早储备抗旱水源,坚持“以水调温、叶面喷施、防止早衰”的技术路线,提早储备抗旱水源,加强水分管理,调节田间小气候,缓冲高温影响。一是储备抗旱水源。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储备抗旱水源;及时修缮建设集雨窖、山塘水坝等设施,蓄积雨水,拦截地表水;及早做好抗旱机井检修、农灌渠道清淤等工作;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千方百计满足农业生产用水。二是保水降温促生长。一旦出现高温干旱,有水源条件的,采用浅水勤灌、日灌夜排等措施,降低土壤温度,增强根系活力;没有水源条件的,叶面喷施保水剂,合理追施钾肥,通过秸秆覆盖和中耕松土减少水分蒸发、提升土壤保水能力,减轻旱情影响。对果树、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覆盖遮阳网遮荫降温;对有地膜、反光膜等覆盖物的菜园、果园,及时掀开透气,减少高温热害。三是多措并举保面积。优先保证水稻育秧用水,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组织工厂化育秧,推广水稻旱育秧、地膜覆盖、干湿整田、浅水平田等旱作节水技术和喷灌、微灌、滴灌、干湿交替等节水灌溉技术,确保晚稻等作物全部种在适播期。对因旱缺苗断垄地块,因地制宜搞好补栽补种。确实没有水源的田块,及时改种薯类、杂粮杂豆等旱粮作物。

四、东北地区和南方双季稻区防早霜寒露风保安全成熟

预计汛期黑龙江中北部降水偏多2—5成,气温偏低0.5—1℃,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渍涝,作物发育可能延迟、成熟偏晚,增大了后期遭遇早霜冻的风险。南方双季晚稻要防范寒露风风险。要坚持“保地温、促生长、促早熟”的技术路线,增强作物抵御低温能力。一是多铲多趟促生长。玉米等旱地作物要适时铲趟,多铲多趟,加快生育进程。水稻要实施浅水灌溉,坚持做到薄水勤灌,夜灌日排,缓冲低温影响,促进有效分蘖增穗数。二是适时追肥促早熟。玉米在6—7片叶时,结合铲趟亩追尿素15—20公斤,采取侧深追肥,侧10—12厘米,深10—15厘米。玉米、水稻拔节期,大豆始花期,及时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加快生育进程促早熟。对播种迟、出苗晚和改补种地块,要提前施肥,增加施肥次数,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三是综合措施防早霜和寒露风。玉米生育后期及时站秆扒皮晾晒,加速脱水、促进快熟。水稻及时断水,防止贪青晚熟。及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一旦发生早霜,迅速开展人工熏烟防霜。对发生轻霜危害的作物,本着“不下苦霜不开镰”的原则,引导农民适时晚收,促进后熟,提高产量品质。

五、东南沿海防台风减损失

预计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正常,主要影响东南沿海,浙江南部、福建大部、江西南部、广东、广西东部、海南等地降水偏多2—5成,可能发生极端强降水。要坚持保人员安全和保农业生产、防台风危害和防次生危害“两保两防”,紧盯灾前、灾中、灾后环节,切实减轻灾害损失。一是灾前提早加固设施。台风来临前,对果树、大棚设施和畜禽圈舍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修整加固棚架设施。提前清理疏通田间沟渠和畜禽养殖场排水系统,防止发生大面积内涝。加固维护渔港设施和堤坝,做好养殖设施防护,确保人员和牲畜安全。及早做好防汛农机设备的检修,及时调剂调运柴油、水泵等救灾物资,确保抗洪抢险需要。二是灾中及时排涝散墒。对低洼易涝地块,及时疏通沟渠,铲趟散墒,排除田间积水。要做到边排水、边洗苗,清除烂叶黄叶,退水后及时扶正植株,促进恢复生长。三是灾后加强分类管理。加强肥水管理,追肥要快、养分要全、数量要足,及时中耕划锄,破除土壤板结,改善通透性,保护根系,兼顾除草。对植株倾斜未完全倒伏且相互叠压的地块,尽量维持现状,依靠植株自身恢复生长;对植株倒伏严重或茎秆折断的地块,适时抢收;对已绝收地块,因地制宜抢收秸秆作青贮饲料,及时改种短生育期作物,减少损失。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