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023
06/13
10:20
王虎

为加强夏季蔬菜田间管理,提高蔬菜单产和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蔬菜供应充足,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夏季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集约化育苗夏季管理技术

(一)育苗环境管理。时刻注意育苗基地环境变化,强光暴晒时,及时使用遮阳网,在遮阳网与棚膜之间保持10—30cm距离,利于形成风道。设施内温度过高时,打开通风口,同时喷洒降温剂,遇雨时及时关闭通风口,雨后再打开。极端高温下,开启湿帘风机、弥雾等强制降温系统。可采用潮汐灌溉或漂浮灌溉等底部灌溉施肥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二)苗期发育调控。采用综合措施调控环境,增强幼苗耐逆性。在幼苗易于徒长的下胚轴伸长阶段,增强通风,降低基质湿度,采取机械拨动和喷施生长抑制剂,防止幼苗徒长。采用含植物促生菌或生物菌肥的接种基质,改善幼苗根际微生态,增强幼苗抗病耐旱等能力。施用含微量元素全元肥料,实行养分梯度增量的灌溉施肥技术。

(三)苗期病虫防控。育苗设施在通风口全面覆盖50目或60目防虫网,育苗设施内悬挂粘虫板、性诱剂,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幼苗病虫害发生。商品苗调运前应实施检疫。

二、设施蔬菜夏季生产关键技术

(一)田间管理

1.环境管理。通风降温,温度高时,打开设施所有通风口,降低温湿度。遮光降温,在设施外部覆盖遮阳网或喷涂遮阳涂料,果菜类蔬菜一般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遮阳降温,阴雨天和早晚打开遮阳网;叶菜类蔬菜可全天遮阳管理,上市前3—5天打开遮阳网,增加光照,提高蔬菜营养品质和商品性。强光照地区可选择漫反射膜或高反射率薄膜等多功能消光膜。喷雾降温,有喷雾设备的,可在上午11时前开启喷雾设施降温,下午3时左右关停。避雨防虫,夏季温度高、雨水多的地区建议采用顶膜+遮阳网+四周防虫网的“两网一膜”覆盖模式。

2.植株管理。果菜类蔬菜注意平衡秧果关系,及时进行整枝、绑蔓和摘除黄叶、病叶,适时摘除顶心和侧芽等,保持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增加通风透光性,保证植株平衡生长。随时摘除畸形果,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延长采收时间,增加后期产量,提高商品性。高温期应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

3.水肥管理。应用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节肥技术,按照“控氮增钾”和“薄肥勤施”原则进行施肥管理,适时增施中量及微量元素肥料。夏季浇水时间宜选在清晨,最好用井水或低温河水浇灌。对根系或植株生长相对较弱、果实负载高的蔬菜,可实施叶面追肥,促进植株营养生长。

4.防治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好病虫监测,科学实施绿色防控。农业防治,结合倒茬换茬,清洁菜园,合理轮作。结合农事操作,及时铲除杂草,摘除老叶病叶(枝、株、果),减少病虫基数。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使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植物源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特异性农药等进行防治。物理防治,采用防虫网覆盖,色板、色膜驱避、诱杀等技术。化学防治,选择最佳防治时机对症用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合理地进行农药的复配混用和轮换交替使用,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二)休耕期管理

1.做好设施消毒。应用高温闷棚技术,土传病害严重的可结合高温闷棚使用氰氨化钙或威百亩进行土壤消毒。可进行蔬菜秸秆原位还田,使用灭茬机械直接将秸秆与土壤打碎混匀,或在设施内每亩还田400—600公斤大田作物干秸秆。

2.种植填闲作物。根据休耕时间长短,可种植玉米、小麦、豆类、耐热苋菜等作物并进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减轻病害,促进下茬蔬菜生长发育。

三、露地蔬菜夏季生产关键技术

(一)植株管理。瓜类、茄果类和豆类蔬菜尽早搭架,及时进行整枝、打杈、摘心等田间作业,增加通风透光,促进植株生长。及时清洁菜园,加固菜架,清除残枝病果,适时根部培土,增强抗倒能力。光照强度较高地区,可在果实上部保留一定数量叶片,避免果实直晒。达到采收标准时及时采收。

(二)水肥管理。番茄,黄瓜等果菜,在初花期适度控水,浅中耕,进行蹲苗,促进坐果,进入果实形成期,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合理施用肥水。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应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在产量形成关键期,可根据植株长势进行叶面追肥,用0.3%—0.5%磷酸二氢钾和0.3%的尿素混合溶液喷施蔬菜叶面,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十字花科的甘蓝、菜花、大白菜等,要先控后促,合理追肥灌水,可采用喷灌、隔沟交替灌溉、膜上沟灌等节水技术,以追施氮肥为主,薄肥勤施。

(三)防治病虫草害。高温高湿天气时可喷洒1—2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十字花科蔬菜可采用杀虫灯、黑光灯、信息素诱捕和干扰迷向等绿色防控技术。及时清除菜田内及周边杂草。及时防治病害,提倡2—3种药剂交替使用,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多次收获的蔬菜应先采收后喷药,确保蔬菜安全。

四、短期速生叶菜生产关键技术

尽量选择地势高燥、土壤肥沃、浇水便利、排水良好的地块。优先选用耐高温、耐旱、耐涝的品种。利用集约化育苗技术培育壮苗,及时衔接茬口,缩短蔬菜在田生长时间,提高土地种植效率。采用高畦栽培,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田间积水。播种或移栽后利用遮光率60%左右黑色遮阳网、薄型无纺布等轻型覆盖材料进行浮动覆盖,降温保湿,促进出苗整齐或缓苗,出苗或缓苗后及时移除覆盖材料。可全生育期覆盖40目防虫网,减轻虫害。

五、高山蔬菜生产关键技术

(一)品种选择。800—1400米中高海拔地区适宜种植番茄、辣椒和四季豆等喜温蔬菜,12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适宜种植萝卜、大白菜、甘蓝等喜凉耐寒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应选晚抽薹品种。高山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变化快、紫外光强,产品运距远,宜选择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耐贮运的品种。

(二)环境管理。高山番茄、辣椒等果菜应采用避雨栽培技术,采用简易钢架大棚,顶部铺薄膜,四周围防虫网,实现避雨防虫。配套建设集水池和塑料集雨窖等,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实现精准施肥。调酸补钙,增施含有益菌群的功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三)病虫害防治。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应采用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倒茬,实施土壤消毒,增施有机肥、调酸补钙,提高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及时撒生石灰,病株集中烧毁,减少病菌重复侵染。对地下害虫为害地块,播种前20天以上用石灰氮或生石灰消毒,用薄膜覆盖畦面持续保湿10天后晾晒。蔬菜收获后,及时将病虫残叶、杂草清理干净,在田头集中堆沤处理,减少虫源。通过杀虫灯、黄板诱杀技术减少成虫为害及产卵量。

此外高山蔬菜基地应落实生态保护和生态栽培措施,修筑生物埂配合顺坡斜向开畦减少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