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模式:顺应需求态势 减少竞争风险

2023
04/27
17:49
王超安


年初,就有专家对全年的农机市场形势进行了预判。2023年农机市场将呈现出上半场L型调整走向、下半场V型反转势头,全年市场呈现出扁平型乚(yi)型态势,整体市场继续出现阶段性深度调整。纵观全年部分国四产品有可能出现30%左右的降幅。受供给端、需求端多种因素影响,年度周期内新产品刚上市会有一段时间的推广期,产品销量同步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后续会随着用户的逐步接受和认可,才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值得关注的是,产品品质好、结构转型快、生态基础好的企业将很快构筑起新的竞争与发展优势,有望成为新的引领者或推动者。

经历了春天的缤纷,就要承担起冬天的寒冷,来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当前农机行业一些产品销量大幅下滑,企业短期内遇到了一些挑战,但未来会有更多的机遇,需要用多维的策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一些农机企业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正向增长模式,对于产业升级、需求调整带来的竞争风险缺乏认识、准备不足。  

一是产业产能过剩、高端不足。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大中拖制造企业有250余家、谷物收制造企业近60家、水稻插秧机制造企业有60余家。结合供给和需求角度看,制造产能严重过剩,概算一下,前5家企业制造能力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加上部分细分市场产品需求,前10家企业制造能力基本能够满足整体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高端产品供需比例偏低。动力换挡、无级变速高端拖拉机市场占有率不到1%。喂入量每秒大于11公斤的谷物收市场占有率远不到5%。国内本土化生产的喂入量每秒等于及大于15公斤联合收割机有待早日实现商品化。随着国四产品制造升级,对多数企业而言,能否走出产能过剩、产品突破竞争圈,成为竞争“剩者”,仍有较大的考验。

二是领先技术匮乏、质量起伏。从一季度市场竞争表现看,多数农机企业向市场投放了国四产品,仍有部分企业未能实现批量投放。尽管一些企业的国四产品按时实现了切换,但就产品的功能性能看,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的难题。多数企业核心零部件自制能力欠缺,完全依靠外部供应。产品仍处于低端产品为主,缺乏向中高端产品突破的能力。以主机制造企业数量较多的拖拉机企业为例,90%以上的企业不具备同步器自主制造能力,部分企业产品主要以啮合套产品为主,对于动力换挡、无级变速产品不具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一些企业国四产品制造准备不足,受制造工艺缺乏持续保证、员工技能欠缺等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管控出现起伏,上市产品出现漏油、线束不规范等非正常现象。尽管产品外型“面子活”很到位,但结构“里子活”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是重视价格促销、价值徘徊。以前,农机企业普遍采取递减的市场促销策略,随着市场阶段性大幅下滑与调整,今年部分农机企业开始延续年初的促销政策。对于产品促销,企业会根据市场及用户需求变化,利用价格优势增加销量,倒逼、缩减弱势品牌、低效产品的竞争优势。假如促销实施到一定程度上升到价格战,多家企业会竞相参与,价格体系很难恢复到以前,将影响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目标。价格促销对用户是一种实质性利好,买同样的产品节省一部分资金。问题在于,如果价格战爆发恰逢产业转型与技术变革关键时期,国四产品正在批量上市之时,将会影响到用户的购机时机、企业的盈利水平。据调研,近年来多数农机企业复购率不到1%,能够拿出来留住客户的资源越来越少,缺乏有效的产品价值支撑与传递载体。尽管新的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价格战或已不可避免,无疑成为影响产业位势、市场格局与走势的重要变量。

四是面临生存压力、生态脱离。一些未能实现国四切换及未能实现国四产品批量上市的企业,已经承受到了生存压力。突破生存门槛,可行的路径就要尽快成长为头部企业或细分领域里优势保持者。未来产业会越来越集中,在市场调整的短暂窗口期,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就要面临被兼并重组、弱化淘汰的困境。从生态的角度来讲,农机企业要想顺利穿越低迷的需求周期,在自身资源和能力严重缺失的情况下,需要早日构筑产供销、责权利、人财物生态圈,成为生态构建者、参与者或推动者。积极开展战略联盟、重组兼并、上市融资等措施,加快引才引智引资引物模式创新,坚持“为我所有”和“为我所用 ”相结合,重点围绕资本助力、关键零部件供应、产品研发、制造、售后服务等薄弱环节,巩固、利用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资源和能力的对接,尽快形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平台,构筑更加稳固的竞争护城河。

五是客户关系离散、缺乏创新。旺季增量、淡季造势是不少企业通常的做法。由于对用户的了解不足,多数企业的产品宣传与推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是客户关系管理薄弱,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更谈不上日常维护和管理,往往三包期过后便出现相互间的信息隔离,双方缺乏深层次的互联和沟通,企业不了解用户的结构变化与升级需求。即便短期内沟通也难以建立紧密的互动关系。这种企业一旦增长停滞与受阻,往往伴随增长不如预期、人才机制僵化、思维模式陈旧,对客户管理粗放、运营短版与脆弱环节更加突出。多数企业还没有实现数字化,长期习惯于线下管理模式,人为忽视甚至抵触线上管理。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3.08亿,占网民整体的28.9%。网上直播用户规模7.5亿。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环节深入融合正加快助力乡村战略目标的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如果被动推进推进数字化建设,很难适应未来的产业、市场竞争,被迫削弱自身的竞争能力。

产业的发展周期内有高峰就会有低谷,农机企业要适应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的态势,学会应对短期内震荡负增长的变化,提升在穿越周期中的成长能力。产业集中是一种态势,未来3年至5年,制造产能严重过剩、产品低端低效的企业不排除出现50%左右的品牌被兼并重组或关停淘汰,有竞争力的企业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面对竞争压力,要充分分析经营风险,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差异化环境需要高素质人才,致力于发展的企业要拿出“三顾茅庐”的格局,避免出现人为将异质化人才“弃如敝履”的现象。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