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引领,存量竞争,2023小麦机市场或回落

2023
03/31
17:40
liyong

明代董纪有诗云:“大麦䔿䔿秀,小麦菶菶长,菜花半稀青间黄。”麦,尤其是小麦,作为我国传统农作物的主要品种,一直以来在人们的饮食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小麦的耕种、管理、收获、加工等劳作,也是较早由人力升级为机械化的。时至今日,每年“三夏”时节,穿梭在田间麦浪中的收获机,已经融入到现代农业的宏大画卷中,不可或缺,如今的孩童,也早已不再体会到过去人工传统收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人工镰刀收割、捆扎、搬运、晾晒、碾压、扬场等一系列操作也被尘封成了历史。

与农业生产需求升级同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小麦作物机械化程度最高,特别是小麦收获机械化率,目前已经超过98%,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俗称“小麦机”)的社会保有量逐年增加,成为了最早进入存量市场竞争的传统农机产品之一,新增主力以存量更新为主。2023年,小麦机市场将如何走向?笔者认为,回落的概率很大。


从“爆发”到“爆冷”,小麦机市场20年蜕变历程

由近及远,刚过去的2022年,农机市场有两个传统品类出乎意料“爆冷”,一个是小麦机市场,另一个是大中拖市场,两个产品年销量都出现大幅增长,其中,小麦机实现销售3.8万台,同比增长49%,创造了近6年的最高年度销量。众所周知,当今的小麦机市场是典型的存量竞争市场,特别是自2018年开始的最近几年里,年度市场销量始终保持在2万台上下,市场饱和程度非常高,新生需求乏力。研究发现,2022年出现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去年疫情爆发下,物流、作业人员流动受限,拉动了潜在消费。同时,小麦机收作业价格大幅提高,去除柴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外,机手的作业收益还是比较可观。加之麦收期间,小麦主产区雨水较少,轮式收获机收获效率高,履带式收获机使用量减少,从而保证了小麦机需求份额不被履带机抢占,所以出现大幅增长。

追溯我国小麦机发展历程,国内小麦机的推广源于2000年上下,快速增长的大幕开启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实施的2004年,在政策助力与用户刚需的双重作用下,市场销量逐年迅速增长;2009年,当年补贴资金由2008年的40亿元一举进入了130亿元的百亿元通道,小麦收获机也因变相补贴小麦、玉米兼收一体机而出现大爆发,当年销量超过6万台,达到了小麦机市场有史以来的年度销量顶峰;伴随着产品积累,自2010年开始,小麦机连续3年的年需求量维持在4万台左右,截至2013年,国内稻麦收获机械社会保有量超113.4万台,市场已经完全饱和;自2014年开始,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开启,小麦机由规模增长转向质量增长,趋稳运行特征明显。通过小麦机市场的萌芽、起步、繁荣、饱和、低速常态化等全过程发展经历,我们感受到的是小麦机收率的快速跃升,感受到的是机械化带来的划时代革命,感受到的是机械工业的进步力量。国家补贴政策驱动、跨区作业创收、土地集约化、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兴起等一系列因素,在不同阶段共同成就了差异性的产业特征,推动了小麦收获机技术与产品升级,也成就了谷神、谷王、春雨、巨明等知名品牌,不仅如此,针对小麦机收时间集中、作业周期短、作业区域推移等特点,雷沃、一拖率先开启的跟踪式服务,引发了“三夏”集中服务这一保姆式服务模式的推广,并依托互联网给农机服务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会发现,2022年小麦机市场升温是客观因素驱使,并非市场需求出现爆发,且透支了不少的市场销量,伴随着国四排放升级落地,预计小麦机产品价格会因为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成本增加而上涨,在严重饱和的大环境下,2023年小麦机市场销量回落几成定局,预计年销量在2.5万台上下。


从“蓝海”到“红海”,回归产品才能赢得竞争

整体而言,国内小麦机市场不仅成熟高、饱和程度高,而且也是率先完成品牌整合与洗牌的农机产品代表,头部品牌主导的格局存在已久。2013年之前,谷神一直处于行业绝对垄断地位,占据了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谷王小麦机推出是在2011年,经过不到两年培育,2013年进入第一梯队,与谷神小麦机分庭抗礼,快速抢夺市场份额,国内小麦机市场竞争格局由“一家独大”变成了“两大共治”。以后连续几年里,谷神、谷王两大品牌小麦收获机销量占据了市场超过80%的份额,处于第二梯队的巨明、春雨等与之相差甚远。近年来,谷王小麦机在市场操作上乏力凸显,第二的位置不保,谷神“一家独大”的局面仍在继续。

纵观小麦机服务模式建立与发展,是以雷沃、一拖为标杆的,每年,从4月下旬小麦开镰收割,到6月下旬麦收结束,小麦机服务大军根据不同区域作业时间,跨越四川、陕西、湖北、安徽、河南、江苏、河北、山东等地,为机手提供跟踪式服务。2022年,9kg/s小麦机产品引领主流市场,市场销量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增强,三夏服务继续成为农机行业运行的耀眼名片。头部企业快速发展,脚部企业却面临着“末位淘汰”的危险,企业数量在快速缩减,2015年以来,生产企业由36家逐年减少到不足20家,经销商数量从1725家减少到了目前的1000家左右,市场洗牌残酷程度可见一斑。

2023年,小麦机市场或显示出以下特征:

一是,稳中有降。2023年小麦机市场存量竞争特点会愈加明显,存量产品更新将持续进行,普遍过剩、节拍趋慢、竞争加剧,将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现象。以此推测,如果不出现大的政策性变化,趋稳放缓仍是未来几年市场运行的主节奏。

二是,产品升级。近年来,农机产品大型化趋势明显,尤其是传统品类,创新点集中在大型化、智能化与作业可靠性保证上。相对于小麦机产品而言,升级迭代从未停止,产品技术已经全面成熟,目前,国内小麦收获机产品由切流滚筒加纵轴流单、双滚筒脱粒分离技术升级为纵轴流滚筒脱粒分离技术,不仅能够收小麦,还可以收玉米、油葵、大豆、油菜等作物,伴随着国四排放落地,高效节能亦成为扎扎实实的发展方向。

三是,销售季节与区域集中。按照惯例,小麦机销售集中在上半年,销售区域与小米种植区域相吻合,作为小米主产区,山东、河南、安徽、河北、江苏等黄淮海区域是小麦机的主要销售区域,销量占到总销量的90%多,这些区域的农作物种植为一年两季,这也就决定了小麦机市场销售基本在上半年完成的特殊属性,因此,2023小麦机市场能否把握住,关键看3、4、5月份的营销策略。

四是,马太效应凸显。小麦机产业头部企业主导的特点,决定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产业属性,比如谷神小麦机作为行业头部品牌,向来是雷沃上半年重要的业务支撑。小麦机产品有着很高的市场品牌识别度和用户品牌认知度,也就形成了较高的产品壁垒,想要在小麦机产业立足,必须做好产品、做好品牌培育,否则,将会迅速被淘汰,2023年亦是如此。

五是,二手机市场升温。这一点一直是小麦机产业的关注点,这也是和存量市场竞争相关的重要一点,进入存量竞争市场后,小麦机后市场的价值效应逐年递增,比如二手机交易、通用配件需求、差异化专用配件加工、属地化服务保养等,依然是2023年乃至今后的市场重点。

六是,服务仍是大热点。由于小麦收获季节集中,且收获时节天气多变,“抢收”就要求产品作业可靠性异常过硬,同时,小麦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每年的“三夏”服务举国关注。因此,小麦机企业必须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诸如用户培训、跟踪三包服务、充足的配件供应,还有依托“互联网”及手机,实现线下、线上互动等,缺一不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日子总是在平淡而有规律地度过。小麦机这一传统的农机品类,未来,会有更多的共性与规律性市场表现,同时也会伴随着行业进步展现出新的、不一样的特征。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