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耕期间东北地区秸秆科学还田指导意见

2023
03/15
14:06
王虎

据气象预测,2023年3—5月东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土壤墒情整体向好。目前,东北地区尚有部分地块未完成秸秆离田或粉碎作业,局部低洼地块积雪严重,自3月中旬由南向北土壤逐步化冻。为做好2023年东北地区春耕期间主要农作物秸秆的科学还田和还田地块的科学管理,做好耕地保育,确保下茬作物稳产丰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秸秆粉碎作业

适用于秸秆未粉碎、覆盖越冬的地块。作业前要注意病虫害防控,对病虫害较严重地块的秸秆进行收集离田,通过秸秆腐熟、炭化、打捆直燃等方式作无害化处置。

1.机具选择与使用。选用秸秆粉碎还田机于春耕播种前完成秸秆粉碎作业,作业前认真检查秸秆粉碎还田机的作业状态,及时更换润滑油、磨损严重的锤爪或甩刀等部件,将玉米、水稻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

2.作业要求。合理调节秸秆粉碎装置,秸秆粉碎成撕裂状,粉碎长度合格率≥95%,漏切率≤1.5%;通过调整秸秆粉碎还田机角度和抛撒装置板控制秸秆抛撒力度、方向和范围,提高秸秆粉碎的均匀度,使之覆盖整个作业幅宽,抛撒不均匀率≤20%。采用秸秆翻埋或条带覆盖还田技术时,秸秆粉碎长度≤20 cm,平均留茬高度≤15 cm;采用秸秆碎混或旋耕还田技术时,秸秆粉碎长度≤10 cm,平均留茬高度≤10 cm。

二、玉米秸秆还田整地作业

(一)玉米秸秆翻埋还田

适用于东北耕层较厚、不易发生春旱的平川地块。此类地块去年秋季封冻前已完成秸秆粉碎、翻埋等作业,还未进行耙地作业。

1.机具选择与使用。选用合适的圆盘耙、起垄犁,进行耙地、起垄作业。作业时采用对角线方式耙地,垄作地块沿作物种植的方向起垄。

2.作业要求。土壤化冻达到20—25 cm要及时进行耙地起垄作业,沿对角线方向进行重耙,耙深16—18 cm,使土壤松平细碎,平播地块根据土壤墒情可进行一次镇压,垄作地块耙后及时起垄并完成施肥及镇压等作业。

3.后茬作物的种植与管理。适时进行一体化播种施肥,播种后及时镇压。后茬玉米,氮肥按基肥与追肥比例1:2施用,磷钾肥全部做基肥施用;依据秸秆还田前期耗氮、后期释氮的特点,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氮肥基肥用量。后茬大豆,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肥料。同时,在后茬作物病虫害防治上,需按照不同种类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按照农药产品标签使用,防治效果应达到相应病虫害防治指标。

(二)玉米秸秆条带覆盖还田

适用于东北西部风沙偏旱区域,以及东北中部、东部耕层较薄、易春旱的岗地。此类地块秸秆未粉碎、覆盖越冬。

1.机具选择与使用。于秸秆粉碎后、播种前,选用可以一次性完成秸秆归行、深松和灭茬碎土作业的条带耕作机进行整地作业,作业时调整好深松与灭茬碎土深度;玉米拔节期深松作业地块可选择前-中-后三铲深松机,按照浅-深-浅的规格作业。

2.作业要求。将玉米秸秆进行归行处理,使播种带地表裸露,播种带40—70 cm,秸秆归行带60—90 cm,深松深度≥25 cm、灭茬碎土深度10—12 cm。具体作业时间根据土壤墒情而定,在春季干旱严重的地块,于播种当天进行条耕作业,边耕边播;当土壤水分适宜或偏黏湿时,于播前2—3天作业。

3.后茬作物的种植与管理。春季地温达到播种要求时,采用通过性强的侧深施肥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播种行距采用50—80cm或40—90cm的宽窄行。后茬玉米,在播种时施入1/3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2/3的氮肥用作追肥,追肥和深松培土同时进行;依据秸秆还田前期耗氮、后期释氮的特点,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氮肥基肥用量。后茬大豆,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肥料。肥料宜施于种子侧向5—6 cm,深度为种下5—6 cm和10—11 cm两层,分别为施肥量的30%和70%,在玉米拔节前期或大豆苗期选择前-中-后三铲深松机进行垄沟深松,前铲作业深度10—12 cm,中铲作业深度25—30 cm,第三铲安装分土板、作业深度12—15 cm,培土宽度不低于60 cm、以不压苗为宜。在后茬作物病虫害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择绿色防控技术,化学防治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三)玉米秸秆碎混还田

适用于东北中南部、东部及北部各种土壤类型及生态区,尤其适用于土壤质地黏重、通透性差的田块及温度低、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此类地块去年秋季封冻前已完成秸秆粉碎等作业。

1.机具选择与使用。选用合适的圆盘耙、起垄机具,进行耙地、起垄作业。作业时采用对角线方式耙地,垄作地块沿作物种植的方向起垄。也可选用一次性完成旋耕和起垄作业的整地机,作业时调整好作业部件的入土深度以及起垄宽度。

2.作业要求。雨水充沛、低洼易涝地块及时耢雪散墒。在土壤化冻后完成旋耕与起垄作业,及时重镇压,减小秸秆与土壤之间缝隙。或在土壤水分25%左右时,采用圆盘重耙,沿对角线或与垄向呈30°角交叉耙地2遍,耙深16—18 cm。旋耕(耙)深度≥15 cm,垄宽110—130 cm或60—70 cm,低洼易涝地应起平头大垄,垄高15 cm左右,防止秸秆集堆。漫岗地可不起垄,采用平作,春季直接播种。

3.后茬作物的种植与管理。春季土壤化冻后及时整地、镇压,土壤墒情不足的地块在播前坐水补墒或播后喷灌,在起垄时施基肥或在播种时侧深施肥。后茬玉米,将1/3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做基肥施用,另外2/3的氮肥用作追肥;依据秸秆还田前期耗氮、后期释氮的特点,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氮肥基肥用量。后茬大豆,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肥料。在后茬作物病虫害防治上,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结合施底肥适量增施微生物菌肥。

三、水稻秸秆还田整地作业

(一)水稻秸秆翻埋还田

适用于东北耕层较厚的稻田区域。此类地块去年秋季封冻前已完成秸秆粉碎、翻地等作业。

1.机具选择与使用。对于无明显积水或积水较少可进行旱整地的地块,选用旋耕机旱旋或采用重耙机进行旱耙,对于积水较多不能进行旱整地的地块,可选用水田搅浆平地机进行水整地作业,注意调整适宜作业深度。

2.作业要求。可进行旱整地的田块,在土壤化冻15 cm左右时,用旋耕机旱旋或采用重耙机进行旱耙,作业深度10—12 cm,于插秧前7—10天放水泡田,土块浸透后进行平地起浆作业,作业时水深控制在1—3 cm的花达水状态;对于不能进行旱整地的田块可在春季插秧前15—20天,放水泡田,泡田水深为垡片的2/3,垡片浸透后使用水田搅浆平地机进行平地起浆作业,作业时水深控制在1—3 cm花达水状态;作业后表面不外露秸秆,保证田面平整,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使95%以上的秸秆被翻压在土壤中,既要整平田块,又要使秸秆与泥浆混拌严密。

3.后茬水稻的种植与管理。在后茬作物病虫害防治上,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和药剂浸秧等方式进行主要病害预防;按照不同种类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按照农药产品标签使用,防治效果应达到相应虫害防治指标。根据当地测土配方结果确定化肥用量,其中,50%—65%的氮肥、70%—80%的钾肥、100%的磷肥用作底肥,25%—30%的氮肥用作蘖肥,10%—20%的氮肥、20%—30%的钾肥用作穗肥;依据秸秆还田前期耗氮、后期释氮的特点,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氮肥基肥用量。实行“浅—湿—干”节水灌溉技术。移栽期保持1—3 cm浅水层;分蘖期在达到花达水时再开始补灌3—5 cm的水层,依次循环管理;全田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90%时及时晒田;孕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干湿交替间歇灌溉,黄熟初期开始排水。

(二)水稻秸秆旋耕还田

适用于东北耕层较薄的稻田区域。此类地块去年秋冬季封冻前秸秆未粉碎、秸秆覆盖越冬,未能完成整地作业。

1.机具选择与使用。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秸秆粉碎作业。选用适宜水田的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作业前要检查旋耕刀磨损和缺失情况,及时更换安装磨损严重与缺失的旋耕刀。

2.作业要求。在土壤化冻达到15 cm以上、土壤含水量在30%以下时,采用常规旋耕机进行旱旋还田,旋耕深度12—15 cm,漏耕率≤2.5%,重耕率≤5%,将秸秆及根茬旋埋于土壤中,无秸秆及根茬露出地表。

3.后茬水稻的种植与管理。在后茬作物病虫害防治上,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和药剂浸秧等方式进行主要病害预防;按照不同种类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按照农药产品标签使用,防治效果应达到相应虫害防治指标。旋耕后的稻田在春季水稻插秧前15—20天,灌水泡田3—5天,泡田深度高出旋耕后的土壤表面2—3 cm,土块浸透后进行平地搅浆作业,进一步旋埋浅层秸秆,提高埋茬率,减少漂浮物,作业时控制水深在1—3 cm花达水状态,作业后表面不外露残茬,稻茬秸秆埋压泥面5 cm以下,表面平整呈泥浆状,沉淀5—7天后达到待插状态。依据秸秆还田前期耗氮、后期释氮的特点,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氮肥基肥用量。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