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观察 | 2023农机市场9大看点

2023
03/10
14:24
liyong

报复性消费、后疫情市场、企业扎堆上市......9大看点描摹2023农机市场



作为新冠疫情结束后的第一年,2023年经济发展走向备受关注。相对于其他行业,农机行业更具备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尤其是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以来,产业结构转移,市场增速趋缓,竞争格局重塑,逐年展现出颠覆式发展形态。


01 疫后报复性消费会来吗?

按照经济学理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是消费、消费,还是消费。疫情3年,诸多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安全指数与消费意愿直线下降。我们经常说,中国人有储蓄的习惯,老一辈经历的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所以就得不断存粮准备过冬;前些年,经济烈火烹油,大家不但不存钱,还都背上了几十年的贷款;疫情开始后,大家没了安全感,又开始疯狂存钱,由此可见,存钱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策略。如今,疫情过去了,大家的信心恢复了吗?报复性消费真的回来吗?各行业各具特点,尤其是实体经济,不像餐饮、旅游业那样易于调头,我们必须理性看待。众所周知,农机是为农业服务的,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机械化助力,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了一如既往的支持,前景广阔,疫情3年,农机行业稳定前行,固然消费收缩、增速放缓、利润下滑,但也并非是异常糟糕的行业,因为人们必须吃饭,吃饭就得需要粮食,粮食就得种地,种地就离不开机械化。整体而言,近年来,农机行业质量增长的主基调不变,新旧产业交替不断演变,疫情冲击下用户消费趋弱,但是,传统农机产品种类存量竞争明显,新品类产品仍处于快速培育期,市场需求梯队更新占据了较大份额,产业爆发增长尚待时日。可以预判,2023年,农机市场会较之往年略有起色,但是,出现报复性消费、市场暴涨的几率不大。

02 低速运行还会持续吗?

针对这一问题,估计大家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答案是肯定会!从产业发展维度分析,农机行业仍处于产业调整区间,传统产品存量竞争进入低速常态,新兴产品需求满足进入快速成长,但是两者之间的体量差距决定了产业发展的“空窗”形态,这是一个历时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过程,农机行业将继续质量增长态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速度降下来、质量提上去”,国内农机产业竞争力不断积累与进步,低速、高效、趋稳依然是近几年行业发展常态。这个阶段,农机人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大研发,开拓创新永无止境。据统计,我国在核心、高科技、基础性研发方面投入的费用只占到总研发费的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被人“卡脖子”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农机产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存在不少壁垒,比如悬浮底盘技术、CVT无级变速系统、青贮揉丝技术等,同时,诸多核心部件动力换挡传动系统、免耕精播机的种夹等严重依赖进口,并且,机械加工用的高端数控机床、设备智能操作系统统等国产化差距巨大。因此,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农机行业,不仅要消化快速增长阶段造成的低端产能过剩问题,而且要实现高端领域供给满足、顶尖技术工艺国外垄断打破、空白农机产品创新研发等目标,聚焦科技创新,追求质量增长,赶超全球一流水平,我们依然在路上,行业升级依然任重道远,前行脚步稳健、放缓亦不可免。

03 后疫情市场最大变数是什么?

如果说,过去3年,影响农机市场运行的最大变数是“疫情反复”的话,那么,2023年乃至以后,影响市场的最大变数将是“粮食价格与用户收益”。前面提到,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是消费,后疫情时代,消费信心恢复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且顺其自然修复的过程,有人讲,消费信心这玩意就跟人的自信似的,可能经历一些不好的事慢慢打击的不行了,很自卑。但是如果停止打击,不断地累积微小成功的经历,信心就回来了。也就是说,从现在来看确实没啥特别好的办法短时间内重振大家的信心,不过稍微花点时间,大家慢慢淡忘了那些充满不确定性的日子,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消费的消费,也就逐渐恢复了。对于农机行业而言,能够刺激消费的,以“用户收益”为首要因素,与“用户收益”直接相关的则是“粮食价格”,当然,这个“粮食”是广义的,泛指各类谷物、肉禽蛋奶等。这两个变数的决定作用不难理解,就是大家手里有钱了,才能实现消费,粮食价格高了,做农业就赚钱,农机手才能赚钱,才会去买农机。未来,国家对农业、对农机的政策支持的大基调不会改变,行业发展大有可为,值得我们深耕不辍。

04 做农机还挣钱吗?

谈及农机行业的盈利水平,不得不把时间再往回倒一倒,把发展历程重新回顾一下,国内农机发展真正完成产业积累是在解放后到2004年之前,行业发展真正驶入快车道的促成因素是2004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大家常把此后的10余年称为“黄金十年”,期间,行业年度工业收入从2004年的841亿元到2012年的3092亿元,规模成长为世界第一只用了8年,那些年,年度规模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整体利润水平也处于13个机械行业第一、第二的位置,这个阶段吸引了诸多企业争相进入,国内农机产业近乎疯狂地野蛮生长。自2014年起,伴随着农业种植结构供给侧改革深入,农机行业发展主调由规模增长转向质量增长,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行业市场运行速率大幅放缓,年度产业规模增速一举掉入个位数增长区间,利润水平逐年回落,2018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再此后进入疫情时期,行业发展受阻现象异常突出,产业增速更加趋稳,不仅如此,市场洗牌加速,企业运营效益出现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诸如,大中拖企业、收获机企业,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线品牌收益增长,不入流品牌则进入下行通道,甚至被淘汰。再诸如,近几年风生水起的畜牧机械企业、经济作物机械企业、智能科技型企业等,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做农机,赚不赚钱,要看怎么做。

05 全国农机展会看点几何?

作为企业宣传与产品展示的首选平台,展会向来是农机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年两次的全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加上各省、市、区大大小小的特色展会,给行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助力作用。3年疫情,各类农机展会不得不暂停举办,2022年也不外如此,倍受关注的“春季展”“秋季展”相继停办,留下无数唏嘘。2023年,疫情结束,素有市场运行走势“风向标”称谓且形式多样的农机展会相继提上日程,透过展会,既可以观察到农机企业的经营动向,也可以了解用户的购买程度,可谓看点不少,一是,看产品,不管是传统产品还是新兴产品,各家企业都会在展会上进行集中展示与推广,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种类繁多,精彩纷呈;二是,看风向,不管是全国性展会还是地方性特色展会,都会组织相应的论坛、交流或者演示、展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行业发展趋向;三是,看市场,每次展会,都会有来自各地的用户到场,借助大家相聚的机会,沟通交流,更好地实现市场判断;四是,看需求,展会上很容易发掘热点产品,了解用户的需求,这一点业内人士都会去做;五是,看朋友,借助展会,天南地北的农机人相聚一起,叙旧、聊天、寻求合作,再正常不过。

06 传统农机品类路在何方?

升级与创新,这是唯一的出路!近年来,大中拖、谷物联合收获机、水稻插秧机等传统产品越来越多地体现出需求升级、更新为主的存量竞争特征,目前,玉米、小麦、水稻3大主粮作物综合机械化程度全面超过85%,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田作物传统农机产品供给过剩屡见不鲜,同类产业竞争白热化,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农机产业全要素跟随行业发展时刻发生着颠覆性改变,但是,产业与企业变化过程中的核心本质是恒定的,那便是通过产品升级与创新,始终如一地服务和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不管从事传统农机还是新兴小众农机,必须把握好用户需求方向,一是,要从满足大众化需求向个性化转变,伴随着传统农机的存量更新需求,不同农艺以及不同区域个性化农机定制、机械化短板补齐,将代表着用户的需求方向;二是,精益求精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作业可靠性,如果产品不过关,再低的价格也无法赢得用户的认可,产品始终是用户购买需求反复衡量的首要决定性因素,其他因素则作为补充存在;三是,看重大型化,更关注产品智能化、舒适性、多功能以及外观、做工等工业设计,趋于年轻化的用户群体,以及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群体化用户对于农机大型化需求增加,同时,对智能化操作、乘坐舒适性、功能复合性等因素的关注度日渐提升,90后甚至00后,对产品的外观设计、颜色、电子化程度等更是给予了专注目光,因此,传统农机产品想要“出圈”,必须结合用户需求,努力打造“与众不同”。

07 农机市场热点有哪些?

趋势,即热点;需求,即热点。说一千道一万,农机始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不管什么时期,都必须紧跟农业发展步伐,提供适合、适用的产品,更好地助力农业进步。眼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农机行业要在两个层面上解决问题,一是,解决全面机械化问题;二是,要解决全程机械化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路径则是要通过创新,消除两个产业“痛点”,一是,消除“无机可用的痛点”;二是,消除“无好机可用的痛点”。按当前农机市场的运行现状,不难预测,处于转型期的农机行业会更加聚焦产业质量发展,诸如,破解核心技术壁垒,补齐产业短板;创新产品制造,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我们都清楚,小麦、玉米、水稻等传统大田作物机械化基本满足,但是,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综合机械化程度仅39%,畜牧养殖综合机械化程度不足37%,茶叶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仅达到28%……机械化程度严重不足,不仅如此,全国在诸多小众农业品类领域存在空白机械供给,亟待进一步提升。2023年,预计青饲料收获机、打捆机、饲料加工机械、饲养机械、畜禽饲养管理机械设备等畜牧产业的相关农机产品;葱姜蒜收获机械、山药收获机械、水产养殖设备以及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各类小型特色农机产品等用户刚需的小众类农机产品;国产大型畜牧机械以及大型耕整地机械等性价比较高的高端国产化产品;遥控巡航系统、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农作物种植环境监测与监控设备等科技创新农机产品;设施农业设备、生物质能和废弃物处理设备、秸秆肥化设备、滴灌设备等节能环保等与现代农业相关产品,依然是市场热点与关注点。

08 如何看待农机企业上市潮?

如果把时间回放到5、6年前,农机企业上市并没有像现在这么热,而如今,尤其是近两三年,听闻农机企业拟冲击上市已经司空见惯。众所周知,企业上市,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借助资本力量,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增长;而如果用不好,则会适得其反,甚至于加速企业衰败。不同企业发展有着各自的战略打算,外人对于企业是否应该上市无法做出异常准确的评判,但是有三点必须关注,一是,要把上市作为一种助力手段,而不能当成目的,一味地追求功利目标的上市,大概率迟早出问题;二是,要选准科技创新赛道,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和不断上升的战略规划,农机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是与“三农”事业息息相关的,也是相对传统的工业产业,越是传统产业,越是需要科技创新做支撑,没有创新的实力,就不具备发展的后劲儿,就不具备上市后的经营业绩再提升;三是,没有实现规范化管理、规范化运营的农机企业不能盲目上市,众所周知,农机行业一直存在“散、乱、差、小”的特点,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占据绝对份额,大部分民营企业一直延续着家族式、人盯人式经营管理方式,不少企业经营者的规范化管理理念匮乏,专业人才、团队建设、流程管理等短板司空见惯,这样的企业上市还是需要慎重考虑。 

09 农机实体店还有没有未来?

农机市场竞争素有“渠道为王”的说法,直到现在也不为过,农机制造和农机流通向来是密不可分的,在手机互联智能应用爆发之前,农机实体店是农机销售、服务的不二选择。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颠覆了人们的活动认知,也改变了农机行业的商业模式,农机营销途径日益丰富,实体店则面临了巨大的冲击,线上服务、线上产品体验、线上作业预约等等,随处可见,农机企业从最初单一的“产品制造+分销渠道实体经营”到“产品制造+分销渠道实体经营+网上平台”,再到“全程及全面机械化整体方案提供者”,商业模式变革呈现出崭新的形态,从单一“卖产品、卖服务”转变为“提供解决方案”,从单一的实体业务转变为“互联网+现代农机”相结合的产业生态圈。那么,2023年乃至今后,农机实体店还有没有未来?依我看来,不仅有未来,而且是不可或缺!农机产品不是快消品,具备太多的专属特征,比如应用场景不一、作业环境复杂、产品适用多样、品牌差异较大等,需要机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地体验,用户对农机产品的消费愈加趋于理性,盲目跟风购买的行为越来越少,用户对农机产品个性化需求愈加鲜明,单纯依托互联网平台很难消费全过程闭环,实体店和互联平台全面结合,才能显示出农机新营销的无限魅力。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