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方案(2022—2025年)

2022
11/22
15:04
王虎

河南省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方案(2022—2025年)


农业机械化情况2022年第24期

编者按: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方案(2022—2025年)》(豫政办〔2022〕98号),以做优主机、做强零部件为重点,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农机装备制造基地。现予以刊登,供借鉴参考。

河南省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着力突破技术瓶颈,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我省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省委、省政府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决策部署,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注重自主创新、协同攻关,突出需求牵引、补链强链,加强推广应用、示范带动,推动开放合作、融合发展,加快研制先进适用、高效低损、安全可靠的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农机装备产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和集群化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力争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1.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到2025年,在大马力节能高效农用柴油机、液压无级变速器、动力换挡变速箱等核心部件研发上实现突破,在高效精密播种、低损收获、高效清选等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明显进展。

2.高端供给明显增加。到2025年,研发一批大马力、高性能、绿色、复式新型农机装备和新能源农机产品,推动无人驾驶机械、农业机器人以及智慧农业相关装备产业化,智能农机销售占比达到30%以上,精准变量复式作业新型农机具实现有效供给,研制应用一批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

3.产业生态显著改善。到2025年,培育2—3家具有核心技术、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关键零部件配套水平明显提升,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配合,整机制造、核心配套、运维服务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4.集群集聚优势凸显。到2025年,建成以洛阳为核心,郑州、开封、许昌、新乡、南阳、驻马店等地为支撑的现代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在动力机械、收获机械、畜牧业机械等领域形成一批知名品牌。

二、发展重点

(一)做优主机。

1.新型高效拖拉机。重点突破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发动机和新能源农用动力、动力换挡与全自动换挡、自动导航作业等关键技术,研制重型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拖拉机和大型动力换挡、动力换向拖拉机,发展大中型、新能源、无级变速智能型拖拉机以及菜园、果园、设施园艺、水田、丘陵山地等专用拖拉机。

2.精量栽播机械。重点突破高速精量排种、高效育秧播种、精准插秧、膜上栽植、智能化监控等关键技术,开发适应小麦、玉米、花生、水稻、大豆、油菜及块茎作物精量播种等不同栽培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的种植装备。

3.植保机械。重点突破主要粮食作物及棉花、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病虫草害快速识别、变量喷雾控制、高地隙自走底盘等关键技术,开发对靶性强、可减少雾滴飘失的施药装备及农用航空植保无人机、大田宽幅施药装备、水田植保机械、果园和蔬菜植保设备。

4.节水灌溉装备。重点突破大型排灌用泵及装置的抗气蚀、磨蚀技术,研发高抗堵、低流量、精准控制喷滴灌技术装备。开发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多功能中小型灌溉机组、顶部喷灌与底部微灌装置。加快智能化控制技术应用,探索建立区域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和体系,创新发展低能耗、精确喷灌技术模式。

5.高效能收获机械。重点突破粮油糖作物收获装备大型化、智能化、高效低损等关键技术,研制多功能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花生联合收获机、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低损油菜联合收获机、高效甘蔗联合收获机等装备。

6.农产品初加工机械。重点突破粮食、果蔬等大宗农产品高品质节能干燥、高通量清选、检测分级及包装、质量追溯等关键技术,开发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烟叶等特色农产品清选、分级、干燥、包装等智能成套装备和禽类自动分割、蛋品清洗、水产品自动剥制成套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线,完善转运仓储、保鲜物流、配送系统。

7.畜牧业机械。重点研发秸秆(牧草)收割打捆、储运、节能干燥及加工、青贮等技术和装备,突破集育种、饲养、繁殖、环控、防疫、粪污自动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于一体的规模化养殖综合技术,研制一批畜禽自动化生产技术装备。

8.设施农业装备。重点突破设施农业发展瓶颈,发展智能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研发一批嫁接、巡检、采摘等农业机器人,加快育苗工厂化设施建设,推动发展适用于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模式的设施装备。

9.丘陵山区机械。重点突破轻便高效动力、山地节力物运、小型履带多功能底盘爬坡与稳定性等技术,研发适合丘陵山区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等生产的轻便化、小型化农机装备。

(二)做强零部件。

1.农用柴油机。重点研发新型节能环保农用发动机和动力换挡拖拉机用柴油机。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达到国Ⅳ排放标准,电控系统、后处理系统实现自主配套。

2.转向桥及其悬浮系统。重点研发转向驱动桥,满足大马力拖拉机、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需求。突破转角传感技术,促进转向驱动桥与整机实现自动控制。开发悬浮系统,推动悬浮液压结构、集成电控单元与整机协调匹配,统筹兼顾田间作业刚性要求和高速行驶平稳性要求。

3.农机专用传感器。重点研发施肥播种机械作业深度、行走速度、作业质量等测控传感器,植保机械前进速度、喷量、压力、喷洒面积等测控传感器,收获机械喂入量、清选与夹带损失、割台高度、滚筒转速、产量流量和谷物水分等测控传感器,以及设施栽培环境监控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与温度传感器,满足农机智能化发展需要。

4.农业机械导航及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研发位姿传感器、导航控制器、显控终端等,满足农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需求。研发集身份识别、导航定位、工况监测、产量监测于一体的收割机监测终端,实现农机远程精细监测与在线运维。研发农机耕地、播种作业检测与监视装置,实现耕深实时监测、播种深度自动调节。研发农用无人机用导航装置,实现远程监测与障碍物规避。

5.无级变速器。研发机械和液压混合双动力、机械换挡、静液压闭式回路调速等技术,提升机械换挡、电控液压换挡换向、静液压传动等装置可靠性,实现发动机与无级变速器协调匹配,满足大型拖拉机使用需求。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联合攻关。加快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机制,支持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航空植保实验室、省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建设,汇聚创新资源、集聚高端人才、对标国际创新机构,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强化需求牵引,建立清单目录,编制现代农机装备产业链图谱,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形式,组织“产学研推用”各方面优势资源开展协同攻关。重点研发大马力智能拖拉机、多功能高效联合收割机、智能播种机,以及满足小农生产、丘陵山区作业、设施农业、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特色养殖需求的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动节能高效柴油机、无级变速器、动力换挡变速箱、智能化控制系统、无人驾驶技术等零部件和核心技术产业化。

(二)培育优质企业。支持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技术优势,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国家级重点“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挥国有资本助推引导作用,探索以基金或直投等方式投资现代农机装备企业或相关领域,促进主机制造、上下游企业(用户)、科研机构等实施战略合作,积极建设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研发、生产、销售、运维协同推进。鼓励链主企业与核心配套企业建立稳定配套联合体,推进农机装备集群化发展。

(三)推动数字赋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农机装备深度融合,对农机生产企业设计、生产和设备控制进行智能整合,实现灵活的规模化生产,建设一批现代化农机装备智能工厂(车间),实施“机器换人”专项行动,提高农机装备制造精度和一致性。积极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促进信息化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紧密结合,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供需对接、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促进农机共享共用,提升农机服务效率。围绕智慧农业需求,突破数字化设计、自动导航等技术,加快建设智慧农业数据平台,提升智能农机、智慧农业数据收集处理能力,实现农机装备作业工况、定位导航、历史轨迹、作业面积等数据实时采集,逐步推动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等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为农业生产科学施肥、播种、喷药、灌溉等提供智慧决策和管理支撑。

(四)强化推广应用。鼓励开展新型农机示范应用,推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探索全过程无人作业试点示范,推进大田作物精准作业、畜禽智能养殖、园艺作物智能化生产,加大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节水灌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绿色高效农机装备推广力度。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农机装备。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全面推行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农机作业便捷性。根据农作物生产特点和种植地区条件,推动一批适应性强、易入田、易作业、可靠性好的小型轻简农机装备示范应用,开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示范工作,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五)促进开放合作。聚焦我省农机装备产业链薄弱环节,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支持洛阳等地加强规划,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引进一批关键技术和高端农机建设项目,提升主机发展水平和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利用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等平台,鼓励省属有关投资集团、重点企业加强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洽谈对接,合作落地一批农机装备项目。推动企业对外合作,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推动动力机械、收获机械等农机装备走出去;完善相关政策和便利化措施,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鼓励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国外创新主体合作建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装备展会,提升我省农机装备产业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以省领导为群链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为群链长责任单位、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为盟会长单位的农机装备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有关省直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洛阳等省辖市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决策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路线图,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政策支撑。充分发挥省级投资基金带动效应,鼓励社会资本或有条件的省辖市设立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高端智能农机研发应用、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优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大对智能农机、大型联合收获机、动力换挡拖拉机等先进农机的补贴力度。运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补政策,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三)加强人才引育。发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平台作用,引进一批高端农机装备人才。在农机装备领域谋划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评价,开展现代工匠试点示范。加强高校、职业院校农业机械化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等工作。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农机化培训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和农机职业技能开发活动,加大农机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现代化农机人才。

(四)加强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聚焦短板弱项,推动一批农机装备重大项目建设。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落实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高效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土地、能耗、融资、环保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项目落地、按时竣工并投产达效。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