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印发《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管理技术预案》的通知

2022
06/06
11:26
王虎

关于印发《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管理技术预案》的通知

鲁农技字〔2022〕22号

各市农业农村局:

为高质量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确保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实现“增大豆、稳玉米”目标,我厅制定了《2022年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管理技术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参照执行。

联系人: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一部姚远

电话:0531-81608007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5月23日

2022年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管理技术预案

今年是我省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一年,为指导各地高质量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目标,特制定本技术预案。

一、规范播种

播种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关键,是实现复合种植增产增效的基础。应以“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为主攻方向,切实抓好模式选择、品种选配、种子处理、适墒播种、种肥同播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一)选择适合模式。各地应结合生产实际,科学选择适宜种植模式。

1.4:2模式。实行4行大豆带与2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290厘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9200粒以上;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4600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2.4:3模式。实行4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350厘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7600粒以上;玉米行距5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中间行株距15厘米,亩播种4400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3.6:3模式。实行6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455厘米,其中,大豆行距45厘米、株距10厘米,亩播种8800粒以上;玉米行距5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中间行株距15厘米,亩播种3400粒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

(二)选配适宜品种。大豆应选用齐黄34、菏豆33号等耐阴抗倒、中早熟、宜机收的高产品种。玉米应选用登海605、天泰366等株型紧凑、抗倒抗病、中矮秆、耐密植、宜机收的高产品种。

(三)种子精选处理。精选粒大饱满、整齐均匀、无破损、色泽好的种子。播种前大豆、玉米都要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大豆可选用含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等成分的复配药剂,玉米可选用含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噻虫嗪等成分的复配药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

(四)适墒规范播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适宜播期为6月10~25日。小麦收获后若墒情适宜,应立即抢墒播种;若墒情不足,要先造墒后播种。机械播种时要严格按规程作业,先灭茬再播种。采取单粒精播,播深3~5厘米,确保播深和株行距一致。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大豆、玉米播种后进行滴灌、喷灌,促早出苗、出全苗、成壮苗。

(五)种肥同播。播种时应选用适宜机械进行种肥同播。大豆一般亩施专用肥(N∶P∶K=12∶18∶15)10~20公斤。玉米一般亩施用氮磷钾控释肥(N∶P∶K=28∶8∶8,控N≥8%)40~50公斤。肥料应侧深施于种子下方8~10厘米。可根据土壤肥力,适当调整施肥量。

二、苗期管理

苗期是大豆出苗至开花、玉米出苗至拔节的生育时期。生产管理应以“苗全苗匀苗壮、构建合理群体”为主攻目标,切实抓好化学除草、防病治虫、适期化控、防旱排涝等关键技术落实。

(一)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宜在播后苗前进行,可选用精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等药剂进行封闭除草。苗前除草效果不好或未除草地块,要在大豆2~3片复叶期选择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等专用除草剂进行定向喷雾;玉米3~5叶期,选用硝磺草酮、烟嘧磺隆等药剂进行苗后茎叶定向喷雾。苗后除草要在喷雾装置上加装物理隔帘,将大豆、玉米隔开施药,严防漂移造成药害。在选择茎叶处理除草剂时,要注意选用对临近作物和下茬作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品种。

(二)防病治虫。大豆苗期易发生根腐病、甜菜夜蛾等病虫害,玉米苗期易发生茎基腐病、二点委夜蛾、蓟马等病虫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等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治。

(三)适期化控。大豆由于遮阴易徒长,可选用烯效唑、多效唑·甲哌鎓等药剂在大豆分枝至开花前兑水喷雾。玉米可根据长势在7~10叶期,选用胺鲜·乙烯利等药剂全株均匀喷雾,适度控制株高,增强抗倒能力,改善群体结构。控旺调节剂不得重喷、漏喷和随意加大药量。

(四)防旱排涝。大豆玉米苗期需水较少,一般不需要浇水。但如果抢时播种后无有效降水且叶片失水较重时,应及时浇水,以确保苗全、苗齐。如遇强降水形成田间积水,应及时疏通沟渠排出积水,避免产生渍害。

三、中期管理

中期是指大豆开花结荚期和玉米穗期。生产管理应以“增加大豆结荚粒数、确保玉米穗足穗大”为主攻目标,落实水肥管理、防病治虫等关键技术,为后期增加粒重创造有利条件。

(一)水肥管理。大豆、玉米生长中期需水较多,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应立即浇水,宜浇小水,不要大水漫灌。如遇强降水,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若出现缺肥症状,应及时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来补充营养,延缓叶片衰老,提高产量。

(二)防病治虫。中期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针对大豆病毒病、叶斑病、点蜂缘蝽、斜纹夜蛾、蚜虫等和玉米大小斑病、锈病、褐斑病、玉米螟、棉铃虫、黏虫、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统一防治。应积极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安置杀虫灯诱杀金龟甲、棉铃虫、斜纹夜蛾等成虫。

四、后期管理

后期是大豆鼓粒期及玉米籽粒形成到成熟时期。生产管理应以“防早衰、促灌浆、增粒重”为主攻方向,抓好病虫害防治、叶面施肥、浇水排涝等关键技术落实,确保粒多、粒饱。

(一)病虫害防治。针对大豆叶斑病、烟粉虱、食心虫、豆荚螟和玉米锈病、穗腐病、草地贪夜蛾等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精准防治,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二)叶面施肥。根据植株长势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延长叶片功能期,加快灌浆速度,增加粒重。

(三)浇水排涝。大豆鼓粒期及玉米粒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应根据墒情及时浇水,防止干旱影响灌浆。如遇强降水形成田间渍涝,要采用机械排水或挖沟排水等措施,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

五、适期收获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在大豆、玉米完熟期进行收获。根据大豆、玉米成熟顺序和种植模式,合理调配机械,适期规范收获。

(一)先收玉米后收大豆。玉米在完熟期收获。4:2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等于1.5米的2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4:3、6:3模式应选择整机宽度小于2.1米的3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若大豆出现倾斜或倒伏情况,应在玉米收获机上加装分禾器。

(二)先收大豆后收玉米。大豆叶片全部落净,摇动有响声时收获。4:2、4:3模式应选择割台宽度大于1.4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6:3模式选择割台宽度大于2.45米的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若玉米植株出现倒伏,在大豆收获前对倒伏玉米进行人工清理。

(三)大豆玉米同时收获。大豆、玉米同时成熟,可用现有大豆和玉米联合收获机分别收获。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