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农机人重任在肩

2022
06/02
18:46
liyong

今年以来,全球出现了两大不确定性,一是,全球新冠疫情蔓延无休无止,德尔塔都还没远走,奥密克戎就接踵而至,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的疫情,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供应链扰动还在继续,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诸多产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二是,俄乌冲突引发的连锁效应,本以为是一场前进快攻的闪电战,谁晓得这都从春天打到夏天了,作战区域图几乎就没怎么变过,俄军由大阖大开的进攻路线改为步步为营的阵地战,战况越打越胶着,如此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屡创新高,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粮食、石油等资源问题,被所有国家提升到既高又急迫的关注程度。

特别指出的是,由两大事件引发的全球“粮食安全”,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而且影响到世界各个角落。实际上,当前全球很多国家,粮食安全与温饱供给现状并不乐观。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总干事大卫·比斯利说,“由于新冠疫情,全世界的饥饿人口增加18%,乌克兰冲突可能导致760—1310万人因饥饿遭受煎熬,陷入了超越灾难以上的灾难状态。”路透社报道则称,“超过非洲大陆总人口1/4的3.46亿人面临严重的粮食动荡局面。”另据资料统计显示,目前全球大概只有33个国家能够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大部分国家的粮食依赖进口。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有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创历史新高。

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掌握货币,谁就控制了全世界;而谁掌握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我们不想去控制谁,但是,自己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从来不曾动摇过。

稍稍往前一段时间,河南某地个别用户将正在灌浆的冬小麦收割做青贮的事件,如一滴水滴进滚烫的油锅,油花飞溅,引发了全民关注,国家相关部门也从法律法规层面出台了管理规定,防微杜渐,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对于我国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粮食产量从3000亿斤到4000亿斤用了14年,从4000亿斤到6000亿斤用了12年,而今,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吃不饱饭的问题已经彻底成为历史。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粮食生产喜获18连丰。成绩固然可喜,但是也不可出现丝毫松懈,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显示,到“十四五”期末(约2025年),中国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三大主粮)缺口约为2500万吨。这些鲜亮数字背后,是“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强大支持。

国家粮食安全是多方因素综合发力的结果,在保护耕地、发展水利、科学育种、科学防虫防灾、数字化管理、全面实施农业政策补贴等措施的同时,农业机械化推广与提升亦是功不可没。据统计,我国当前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亿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作业率达8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58%,通过机械化推广,让我们最大程度地集约、节约生产,做到颗粒归仓,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着眼未来,发展农业机械化,在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丰产丰收、增产减损、确保颗粒归仓等环节上依然大有可为。

一是,加速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尤其要关注与加速小众农作物作业机械产品推广,有效满足丘陵、山区特需作业机械供给,让减少人力、增产减损惠及农业生产全领域,最大程度地确保颗粒归仓。

目前,玉米、小麦、水稻3大主粮作物综合机械化程度全面超过85%,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与之不相同步的是,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综合机械化程度仅38%,畜牧养殖综合机械化程度不足35%,茶叶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仅达到28%……机械化程度严重不足,不仅如此,全国在诸多小众农业品类领域存在空白机械供给,亟待进一步提升。针对丘陵、山区等薄弱环节机械化程度提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快创新。将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所有农机企业必须顺应大势,加大产品研发及升级力度,有所作为。

二是,加速智能化,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益,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资料统计显示,全球67%的蔬菜、50%以上的生猪、50%的苹果、40%的柑橘,都是中国生产的,而我国的人口不到全球的20%,原本我们可以通过出口转移我们过剩的农业产品,但因为成本过高(土地、人力、生产资料等成本的叠加),我们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因此,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一战略途径来确保耕地、确保产能、技术增产、降低生产成本,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提高竞争力,依然任重道远。加速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机械化推广,可以有效实现高效率作业,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因此,智能农机装备领域有着无比广阔的空间,值得深入研究并付诸行动。

三是,统筹兼顾,“大农机”服务“大农业”。

近年来,随着国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和饮食结构调整,人们的认知在发生改变,肉、禽、蛋、奶等畜牧产品已经成为“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在传统农作物种植已经处于连续亏损和产出失衡状态的背景下,许多农民已经把投资方向转向了畜牧产业。国内农业种植结构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转变的速度持续加快,同时,高质量瓜果蔬菜产品的需求也迅速增长,“大农业”的范畴越来越宽广。但是,不管怎样,必须在保证口粮供应的基础上拓展其他领域,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农机装备产业必须顺应农业发展趋势,提供适用、好用、耐用的先进产品,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