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2022
05/17
09:07
王虎

大豆“症青”是以生物因素为主引起的一种成熟期茎叶持绿、不结实或少结实的植株生长发育异常现象。近年来在黄淮海地区“症青”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地区减产严重,致使生产者种植意愿下降,成为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的一大障碍。为有效控制“症青”危害,保障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技中心、大豆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专题研讨,基于现有科研结果,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防控策略

以大豆整个栽培过程为主线,在合理选用品种、种子处理、推行健身栽培等基础上,加强大豆蚜、烟粉虱等传毒昆虫介体和点蜂缘蝽等直接致害昆虫的种群动态监测,抓住大豆开花结荚关键时期,实施统防统治,提高“治虫防病”效果和效率,降低大豆“症青”发生几率,减轻危害损失,保障生产安全。

二、防控重点

重点防控点蜂缘蝽、大豆蚜虫、烟粉虱、小绿叶蝉、灰飞虱等刺吸类害虫,及其可能传播的大豆病毒病。

三、防控技术

(一)播种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较为抗病(以往田间“症青”发生相对较轻)的品种,推行合理密植和健身栽培。选用精甲·咯菌腈、丁硫·福美双、噻虫·福·萎锈等药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预防大豆根腐病、地下害虫、蚜虫、粉虱等苗期病虫害,保障苗全苗匀苗壮。

(二)苗期—分枝期。重点防控蚜虫、烟粉虱、叶蝉、灰飞虱等传毒虫媒,严防大豆病毒病发生流行。采用黄板诱集、扫网调查等方法,系统监测传毒虫媒发生量和发生期。当田间出现病毒株且传毒虫媒数量较大时,应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治虫防病”、切断传播链,控制病毒病重发流行。防治药剂可选用高氯·吡虫啉、噻虫·高氯氟等高效低毒品种。

同时,从大豆分枝期开始,在大豆田及其周边布设信息素诱集设备,系统监测点蜂缘蝽种群数量,掌握其向大豆田迁移高峰期和数量,预判大豆田发生程度和最佳防控时期。

(三)开花—成熟期。点蜂缘蝽等刺吸鼓粒期豆荚,致使籽粒败育或发育不良形成瘪荚,进而导致植株源—库关系失衡,是大豆“症青”的关键成因之一。因此,应重点加强大豆花荚期虫情监测和防控。

从监测到成虫迁移或大豆始花期开始,定期开展大豆田间点蜂缘蝽种群数量和发育进度监测。当成虫密度达到百株3-5头,或卵块、若虫数量较高时,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重点发生区应组织联防联治、统防统治。鉴于大豆点蜂缘蝽防治还没有正式登记的农药品种,可因地制宜选用在大豆田已获登记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氯·吡虫啉、噻虫·高氯氟等,在防治点蜂缘蝽等刺吸式害虫的同时,兼治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蛀荚类害虫。

注意事项:采用无人机施药时要注意添加增效剂、沉降剂,保证每亩1.5—2升的药液量。喷施杀虫剂时,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书推荐使用剂量,并进行安全操作。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