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2022
05/10
10:27
王虎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

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加快全省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农业物质装备支撑,根据《“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我厅编制了《陕西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5月6日

陕西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奋力实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新的更高要求。农业机械化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发展成效

“十三五”是我省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农业机械化迈入了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在农机购置补贴和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带动下,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我省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

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提升,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末,我省农机总动力达2358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55万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31%,较“十二五”末增长9.08%,农业生产迈入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新阶段。果业生产中开沟、施肥施药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设施农业、茶叶、食用菌以及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快速推进;农机经营服务收入达到107.56亿元。临渭区、武功县等9个县区率先成为国家级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业机械化呈现速度、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的特征,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省共有农机户100.43万个,从业人员113.85万人,拥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2097个,农机大户762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335个,各种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有力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农机跨区作业、订单作业、代耕代种、农田托管、股份合作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作业领域从偏重种植业向农业生产全领域拓展。创建国家级、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市2个,示范县42个。“农机安全互助”模式体系不断完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工作更加规范,试验鉴定能力明显提升。

重大工程稳步推进,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实施了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研发推广示范、农机社会化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等重大项目,落实了农机免费管理、深松整地、农机购置补贴等相关政策。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和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完善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模式、装备配套方案和组织经营模式,持续推动十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的推广应用;全省新增小麦捡拾打捆机、青贮收获机等各类秸秆综合利用机械2.1万台(套),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2680万亩,利用率达到85%;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以关键或薄弱生产环节为重点,引进推广各类机械3000余台(套),完善了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装备配套方案和生产经营模式;建成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720万亩,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900多万亩。区域性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新机具200余台。各项重大工程的稳步推进,为全省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节存在问题

部分农业生产机械化需求有效供给不足。我省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对农机装备的需求旺盛。但产业布局、政策扶持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还不能很好满足农民的需要,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和急需的农机装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弱化了对优势特色产业的装备支撑保障作用。国产机具多为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可靠性适应性亟待提升,部分领域或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依然明显。

“宜机化”协同基础条件亟待加强。丘陵山区是未来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表明,宜机化改造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丘陵山区田块比较细碎,种植经营分散,目前适用的农机装备和技术较为不足,农机“下田难”“作业难”“存放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问题依然明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和高质高效发展。

农机农艺融合和农机信息化融合不够紧密。一些产业品种、农艺制度、种养方式及产后加工等与机械化生产不协调等问题较为明显,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影响制约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效果及作业质量与效益,集成配套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和系统解决方案还不够多,机械化信息化集成配套的机械化生产体系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有待提升。“十三五”期间,投入支持农机研发创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不够丰富。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有不足,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专业技能亟需提升。农机维修难、维修贵等问题有待改善,不少高能耗老旧农机需要及时淘汰更新等。

第三节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为迫切的要求,也为农业机械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基本替代人力畜力作业,随着城镇化、现代化持续推进,新一代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流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态势明显,青壮年劳动力短缺成为常态,农业生产人力成本逐年攀升,高素质农业从业人员短缺,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需求日益迫切,只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才能为农业产业安全和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农业机械化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重要保障。《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机械深耕深松作业。保障粮食绝对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首要任务,农业机械化程度和装备水平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农业机械化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市场供需平衡至关重要,农业机械化发展肩负了新的历史使命。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创新重要载体。农机装备产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加快普及应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稳步提升,为充分满足农业生产各领域对机械化的需求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将为农机装备产业做大做强注入持久的动力。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