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粮食机械化生产提质增产减损行动方案

2022
04/25
10:37
王虎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粮食机械化生产提质增产减损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市(地)、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龙江森工集团: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的部署要求,切实推进粮食机收提质增产减损工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机械化支撑,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黑龙江省粮食机械化生产提质增产减损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4月23日

黑龙江省粮食机械化生产提质增产减损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农机对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保障和关键技术载体作用,在全省开展粮食机械化生产提质增产减损行动,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对我省“三农”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部署要求,以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为重点,以建设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先导区为载体,以推进农机作业质量提升、装备转型升级和农机农艺融合为主线,开展粮食机械化生产提质增产减损“七大行动”,加大力度装备高端智能农机,建立完善全过程农机作业标准,推广应用良种良田良机良法相配套、农时农情农事农艺相结合的粮食机械化生产技术,完善规模经营、基础建设、技术服务、政策支持、保障评价“五大体系”,形成覆盖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存储和加工全过程、全方位的提质增产减损模式,为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和效益提供农机保障。

二、工作目标

把粮食生产提质增产减损行动作为推动大型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2022年末,建设10个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标准化作业示范区,带动全省主要粮食作物标准化作业水平不断提升,玉米、水稻、大豆机械收获减损分别控制在4%、2.8%和4.5%以内,玉米、水稻和大豆的单产水平和品质显著提高。

到2025年末,节粮减损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农机装备体系基本建立,粮食生产提质增产减损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基本成型,并在全省范围推广,农机装备加快智能化、高端化升级,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标准化,提质增产减损行动对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贡献显著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粮食生产提质增产减损“七大行动”

一是耕作整地提标行动。重点推广应用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大型多功能耕整地机械。对现有动力机械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优化配置与智能动力机械相配套的耕整地作业装备,提高作业精度、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2022年,全省大马力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8万台以上;2025年,大马力拖拉机作业效率进一步提升,与农机具配套比达到1:4。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的耕作模式。旱作区重点推广黑土保护“龙江模式”,水田区重点推广黑土地保护的“三江模式”。在适宜地区广泛推广应用免耕或少耕保护性耕作模式,促进黑土耕地用养结合、永续利用。2022年,保护性耕作面积2550万亩;2025年,保护性耕作面积力争达到5200万亩。推进耕整地作业标准化。以农机农艺相融合技术为核心,优化和完善深松、翻耕、耙地、起垄、镇压等作业环节等机械配备方案、作业规范和作业标准,制定完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技术指引。2022年,全省高标准深松(翻)面积3000万亩。

二是高效节种保苗行动。大力推广应用高端智能精量播种机。重点推广具有免耕防堵、分层精量施肥、种肥监测、智能免耕(电控)和电液自控仿形等功能高速精量播种设备,实现高速精量精准播种,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玉米大豆大垄密植和单粒精播及播种侧深施肥或分层施肥技术,到2025年,精量播种机在全省全面推广应用,精量播种机的保有量占播种机总量90%以上。科学选择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优良品种。玉米重点选择高产稳产、耐密性好、抗逆性强、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低;大豆重点选择高产、高蛋白或高油、抗逆、广适品种;水稻重点选择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推广因地适宜播种技术。要科学确定种植密度,做到播种精细、用种精量、下籽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密。适时适温抢墒播种,干旱地块可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春涝地块,在加快散墒适时播种,适当浅播浅种浅覆土,防止种子低温粉籽,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

三是科学高效施肥行动。优选施肥机械装备。旱田区优选具有分层施肥功能的播种机,水田区优选带有侧深施肥功能的插秧机及配备撒播器的植保无人飞机,充分发挥高端智能施肥机械、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与监测评估系统和“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施肥、智慧施肥。推广先进施肥技术。优化施肥方式,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分层施肥、水稻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施肥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2022年,全省完成新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4000万亩;到2025年,基本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优化肥料产品结构。与施肥机械相匹配,应用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和微生物肥等高效新型肥料,增施有机肥,合理控制化肥施用量。到2025年,全省粮食作物化肥平均利用率达43%。

四是植保提质增产行动。推广高端智能施药装备。推广应用配备风幕防飘装置、恒压装置和变量喷洒系统的悬挂式、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推广药箱容量30L以上的高功效、抗风能力较强的植保无人飞机,配合多光谱、高光谱技术应用,提升旱田施药机械水平,推进精准智能识别作业,提升应急防控能力。2022年,高效施药装备作业覆盖率达到40%。推广减量增效规范施药技术。加大先进喷药机械和节药喷头的宣传,组织开展现场实训和观摩培训活动,加大对作业手安全用药、减量规范施药的培训力度,推广普及喷嘴选择、喷嘴调校、合理减飘、适速作业等规范施药技术,有效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减轻作物药害,实现农作物提质增产。强化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进一步加强村级植保员监测体系建设,增配监测设备,普及“掌上植保”APP,提高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指导水平。依托高效智能施药机械,以稻瘟病、粘虫、草地螟、稻水象甲等重大病虫害为重点,加大统防统治、联防联治、应急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实现“虫口夺粮”促丰收。到2025年,农药利用率达到50%,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5%。

五是机械收获提质减损行动。加快推广应用高端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淘汰老旧收获机械,补齐在割台、脱粒等作业环节存在的短板,提高机械收获装备在作业质量、安全性等方面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做好应急抢收和应急服务保障。开展高端智能收获机械的试验示范,促进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应用,发展全环节智能化收获,提升收获机械减损性能。集成推广农机农艺和品种配套的收获技术。制定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机收减损技术指导规范,进一步提升可操作性。着力推进粮食精细收获,减少田间地头的收获损失。加大培训宣传指导力度。组织开展机收减损宣传培训,将农机手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提高机手规范操作能力。举办技术大比武,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将机收减损变成广大农户和农机手的自觉行为,组建专家团队,及时对机收减损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六是科学规范储粮行动。推进粮食储存机械化水平。加强机械化在储粮过程的关键作用,统一晾晒、烘干、运输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操作规范。研发和试验示范先进、智能的储粮机械,提升储粮工作效率,减少储粮损失率,加大绿色热源烘干设备推广力度,鼓励产粮大县推进环保烘干设施应用。创新粮食储存技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粮食烘储技术,建设自然通风仓、烘干设备、烘储仓等设施,全面实现智能化绿色科学储粮,最大限度减少粮食存储环节损耗,实现高质量存储。引导农户科学储粮。树立粮食减耗等于增粮增效理念,扶持和引导农民利用先进技术科学储粮,极大限度减少“地趴粮”等粮食损耗较大的储粮方式。完善粮食仓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安全可靠的粮食银行,拓宽粮食储存渠道。

七是产地初加工减损行动。提高粮食初加工装备水平。积极扶持引导粮食初加工装备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逐步实现初加工装备智能化、清洁化,提升粮食初加工装备水平。集成组装一批科技含量高、节粮节能的粮食初加工装备,推进粮食初加工装备与加工技术的有机结合,降低粮食初加工物耗能耗。提升粮食加工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粮食初加工标准体系,制修订粮食全品种、全环节初加工技术指导规范。组织开展初加工技术创新,研发一批集自动测量、精准控制、智能操作于一体的减损实用技术,补齐粮食初加工技术方面的短板。推广先进初加工技术模式。总结粮食初加工环节减损增效实际案例,制定完善成熟的技术模式,建立以粮食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集中运用和展示先进初加工技术模式,快速提高粮食初加工环节作业质量。

(二)建立完善粮食生产提质增产减损“五大体系”

一是完善规模化经营体系。在尊重农民意愿,保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逐步减少分散化经营。以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整省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充分发挥大马力拖拉机作业机组优势,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创造组织化条件。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区域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上网、上云、上链”,推进农业“网联、物联、数联、智联”应用。按照“田成方、渠相通、道相连、旱可灌、涝可排、机有库、具有棚”的标准,加强高标准农田和农机具场库棚建设,推进农田宜机化、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数字化、经营集约化。

三是完善配套技术支撑体系。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以高端智能农机为载体,不断总结和提炼成熟技术模式,加快先进技术集成配套和推广应用。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开展农机使用、农机维护、精确施肥、规范施药、高效栽培等农机农艺技术培训,以示范园区、示范带等为载体,加大推广和示范力度。

四是完善政策资金支持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机企业研制高性能农机产品、农机新型服务主体购置先进农机具的信贷投放力度,灵活开发各类信贷产品和提供个性化融资方案。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权属清晰的大型农机装备开展抵押贷款,在合规审慎的前提下,按规定程序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机融资租赁业务。鼓励选择重点农机品种,支持开展农机保险。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方式,对高端智能和传统农机装备实施优机优补等差异化补贴。探索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提升烘干能力。

五是建立服务保障评价体系。结合全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实际,研究制定粮食作物生产提质增产减损机械化作业评价方法,顺应农业机械装备提档升级需求,科学评价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建立检验我省粮食作物生产提质增产减损的评价标准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粮食生产提质增产减损行动的重要性。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科技、工信、粮食等多部门共同推进落实。

(二)加强跟踪问效。省级要加强对粮食生产提质增产减损增效行动开展情况的跟踪调度和监督评价,不定期通报情况。市、县两级也要同步建立跟踪问效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农业生产提质增产减损的重大意义,引导农民以及其他农业经营主体自觉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