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水稻机械化种植方案的通知

2022
04/20
11:38
王虎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水稻机械化种植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稳产保供要求,加快补齐我省水稻机械化种植短板,切实增强水稻生产能力,为粮食稳产增产、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现将《水稻机械化种植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4月18日

水稻机械化种植方案

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以创建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为契机,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强化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创建,加快补齐我省水稻机械化种植短板,提升我省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保障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总体目标

2022年,聚焦全年早稻160万亩13.16亿斤、晚稻800万亩81亿斤目标,以推动水稻机插技术应用为主导、其他机械化种植方式为补充,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推广先进适用机具,完善社会化服务,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实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5%,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率56%以上;到2025年,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1%,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率70%以上,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有力支撑。

二、二、主要举措

(一)努力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积极引导“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土地发展粮食生产,鼓励地方旱地改水田,制止并充分利用抛荒地,指导农民扩种双季稻,积极发展再生稻,努力实现水稻扩面积、增产量。对从事水稻等种植的种粮大户,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亩120元直接补贴,探索建立种粮补贴和成本测算挂钩机制。严格落实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早稻订单全覆盖,每百斤奖励30元,省级晚稻订单每百斤奖励20元,每亩不超过180元,市、县订单奖励标准不低于上年水平。对种子企业按照种子交售量给与奖励,常规水稻种子每百斤30元,杂交水稻每百斤100元。落实规模化粮食生产主体的设施农用地政策,解决制种、仓储、农资等建设用地需求。

(二)实施积极的水稻机械化扶持政策。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研制,落实首台套制度。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农机补贴范围,提高测算标准,提升鉴定能力,突出水稻机械化短板和高端产品,努力实现有进有出、优机优补,中央、省级对插秧机补贴合计提高到45%。加大水稻机械化扶持,支持市县把水稻机插作业环节及育供秧设施装备等纳入补贴范围。落实《浙江省实施中央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方案》,抓好老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的淘汰更新。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开展育秧保险、农机具保费补贴等。

(三)建设一批高标准育供秧中心。开展育供秧基础情况调查,摸清家底。完善“一县三基地”方案,优化育供秧中心布局,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育供秧中心。落实粮油生产保供工作部署要求,对开展水稻统一育秧等社会化服务予以支持,鼓励村集体经济服务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创办育供秧中心,探索推进“1+N”二段育供秧模式(“1”为工厂化育秧中心、“N”为分布在各地的育秧点),带动提升小农户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强化为机育秧观念,推广“两壮两高”栽培技术,做到苗机相适,培育适合机插的好秧壮秧。推广武义、温岭等地做法,加大水稻育供秧建设投入,对于从育秧中心采购秧苗的水稻规模生产主体给予补贴。

(四)推广水稻机种新品种新技术。实施新品种测试示范与主导品种推广行动,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发布2022年浙江农业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特别是适合机种机插的品种和技术,其中优质早籼稻品种5个、常规晚粳稻品种8个、杂交晚稻品种11个。发布2022年浙江省水稻机械化技术指引,重点推广水稻叠盘暗出苗、精量育秧播种、同步测深施肥、钵苗机械化移栽等技术。开展省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农业产业技术团队项目,建成一批水稻高品质科技应用基地。开展万名高级农技专家联村强科技行动,每两年选派2200名各级科技特派员下基层。组建省级农机农艺协同创新与产业服务团队,建立基地与专家一对一联系机制。深入开展“一县三基地”创建,2022年,新创建“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30个,其中水稻全程机械化特色县若干个,建成一批农艺农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和创新试验基地。

(五)完善水稻机种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社会化服务主体,支持其开展全程全链的统一服务,进一步扩大托管服务面积和占比。以农机化为基础开展农事服务中心创建,发布农事(农机)服务中心建设指引,引导其全链条发展多业态融合。全年建设高标准农事(农机)服务中心60个。

(六)大力推进水田宜机化改造。印发推进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的实施意见,制订完善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和评价规范。实施丘陵山地宜机化改造16个,优先在山区26县域内布局选点。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标准地改革,新(补)建高标准农田97.2万亩、改造提升4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万亩。到2025年,全省建设完成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面积5万亩,实现地块互联互通、土地平整优化、沟渠布局合理、防洪能力提升。

(七)加快培养水稻机械化人才。举办水稻机种为重点的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技术培训班,计划培训农机高技能实用人才500人,引导全省开展各类农机化人才培训3万人。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作用,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培训,通过农机化项目技术观摩会、开展田间操作实训,提高机手作业服务能力。认定一批水稻机种实训基地、田间课堂,开展灵活多样、贴近生产要求的教学培训模式。

三、组织保障

(一)落实责任。充分认识促进水稻机械化种植对于稳产保供的重大意义,完善农业“双强”专班工作机制,清单式推进重点任务落实;落实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包片指导督促粮食生产工作制度;及时、准确报送水稻机械化种植进度信息。

(二)加强协调。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沟通协调,落实好水稻机械化种植有关的用地、用电、用油、用水、信贷等优惠政策。用好农机作业监测服务平台,做好插秧机跨区作业证的发放,强化作业能力组织调度。

(三)总结宣传。广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好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大力宣传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好处和优势,总结推广一批典型示范,为提升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营造良好的氛围。

附件:2022年浙江省水稻机种主推技术简介

附件

2022年浙江省水稻机种主推技术简介

一、叠盘出苗育秧技术:主要解决水稻常规育秧遇低温种子出苗率不高的问题,通过温度控制在32℃左右,湿度控制在90%以上、放置48—72小时,达到出苗整齐、秧苗健壮。2021年该技术在我省推广应用184.85万亩,与非实施区相比,每亩增产33.44公斤,亩增纯收益约100元,增效显著。

二、全基质旱地育秧:采用水稻专用基质做底土,经播种、叠盘出苗后摆放在硬地(水泥地等)上育苗。该项技术培育的秧苗整齐均匀、无杂株杂草、茎基粗扁,成秧率提高20~30%,根系盘结力更好,秧块质量轻,可卷叠运输。秧苗移栽后无明显返青期,发根力强,分蘖发生快,有利于早熟增产。

三、精准播种机插技术:该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水稻机插播种量大、秧苗质量差、插苗不均匀的问题,通过定量定位播种,精准取秧机插,具有种子用量少、漏秧率低、插苗均匀、插后返青快等优点,增产增效显著。与传统机插技术比较,该技术每亩播种量减少25%—40%,产量提高5%—10%。

四、水稻钵苗栽插技术:该技术采用钵体育苗,可以培养出大龄秧苗,增强秧苗抗低温能力,移栽期可提前。连作晚稻也可以实现大龄秧苗移栽,解决连作晚稻机插的瓶颈问题,2021年在温岭、临海等地示范面积1.7万亩,增产11%。

五、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该技术采用平整机械(如动力耙)进行水田平整,水稻种子经催芽机催芽后,使用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在大田进行精量播种作业,精量穴直播机行距可选、穴距可调、播量可控。播种后水稻成行成穴、通风采光、根系生长发达,可有效减少倒伏、减轻病虫害发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六、一次性机械施肥技术:通过缓释肥和速效肥合理调配,实现水稻生产全程一次性施肥,解决水稻规模化栽培中用工成本高、用工难问题,已在浙北单季稻区推广应用。采用该技术,氮肥施用量减少8%—10%,减少水稻追肥次数2—3次,水稻产量不低于常规施肥。

七、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该技术通过施肥机插一体化装备、缓控释肥、肥料定位机械深施等,可将肥料精确送达水稻根区,有利于构建水稻高产深层根系,实现节肥省工增产。根据近年各地试验比较,与传统撒施相比,采用该技术每亩可增产37.74公斤,增产5.83%、节肥8%。

八、水稻育秧中心机械化集成技术:该技术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技术,采用“1+N”二段育供秧模式,为水稻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提供支撑。与传统育供秧技术相比,该技术出苗整齐,成秧率提高15%—20%,增产5%—10%,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