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时代过去后,农机企业靠什么穿越周期?

2022
04/06
17:24
仇半农

2022年开年好消息是沃得IPO申请通过,相信给行业的不只是惊喜,对于竞争品牌来讲更多的是惊吓;2021年新生的潍柴雷沃农机业务销售收入增幅超过40%,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时隔10年之后国内终于迎来了百亿级企业;2021年商美国爱科商务年会消息,爱科中国实现跨越式增长,整机销量同比增长83%,出口同比增长87%;山东金大丰喜迁三期新工厂;萨丁重工荣登CCTV央视荣誉展展播品牌榜,并签约著名演员于震;吉林某饲料秸秆打捆机企业连续两年实现2亿元利润;极飞和威马排队上市,大概率是会获得通过。

以上的消息看似杂混无章,但其实背后有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底层规律:农机行业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已破位,行业的玩家和游戏规则改变了,跨国公司战略重心重新回归中国市场,行业由产品竞争进入资本竞争时代!

农机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拖拉机、小麦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履带收获机、插秧机行业前5的市场占比分别达到65%、87%、76%、96%、71%,而这些行业的生产企业数量分别为197家、24家、85家、53家、85家,这种貌似高度分散的行业事实上已经是高度集中了。

种种迹象表明,农机行业已经进入了大洗牌期,明眼人可以看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在挥舞着镰刀收割市场,另一方面是潍柴股份、三一重工、徐工、碧桂园等跨界大佬蜂拥而至,但令人惊讶的是沃得、大疆、萨丁等新生代策马扬鞭绝尘而去,另外还有隐身在后面的资本暗流涌动。

一个大时代已经结束,另一个大时代大幕已经拉开,混乱年代,浑水摸鱼的时代过去后,农机企业靠什么穿越周期?

用规模和体量穿越周期

任何一个行业和农机行业一样,会经历漫长的投入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半衰期,再到进入一个新的周期,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穿越周期。

对于企业来讲,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匹配不同的战略,在高速度、加速度阶段企业应该使用“快鱼吃慢鱼”的战略,只有这样,小企业才能够用速度优势来实现对处于怠速状态的大公司超越。

而在行业进入稳定期和衰退期阶段,整个行业的速度都慢了下来,原来的快鱼也长成大鱼了,行业失去了势能,竞争对手已经很强大了,在这个阶段速度和效率已经不是竞争的决定因素,规模、体量和综合实力才是。

有专家说“强周期行业的优秀企业必定是驾驭周期的高手,景气时赚钱,不景气时赚规模”,细心的人会发现,2014年拖拉机行业进入下行期,2015年、2016年联合收获机、插秧机等大类农机产品相继进入下行期,国内农机行业的高光时刻真的已过去了,属于草根和屌丝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是靠实力说话的时候了,企业要穿越周期,就要有绝对的实力,而体量和规模就是实力的体现,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营销上的花拳绣腿是憾不动大象的,因为农机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有规模才有经济,有规模才有利润。

用硬核科技穿越周期

在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插秧机等传统的大类农机行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红利快消耗殆尽了,靠简单的抄袭和模仿以及靠打补丁式的产品研发时代已经结束了,国内农机行业正从营销创新、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转型的拐点。

人类是从最初的厂器时代,发展到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化时代到智能时代,硬科技从物、信息、能源、交通等方面发挥着决定作用,其中工来时代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从硬科技的基础建设开始,每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和最大受益者也是掌握硬核科技企业家、企业和国家。

过去的二十年,农机行业靠政策红利、市场红利和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未来10年,企业要靠硬科技实力来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原来抄袭模仿、集成创新等手段,可能会让企业苟延残喘几年,但是不会再成长起参天大树了。

硬科技竞争时代,中国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卡脖子”技术,如拖拉机无级变速技术、播种机上的精准变量播种盘、大型农机智能作业电液控制系统、高密度打捆机打结器等。

在跨国公司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有意识地控制向国内输入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国产农机品牌的突围和穿越周期,需要用硬核科技实力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用高品质穿越周期

国产农机的品质与久保田、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进口产品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价格也有天壤之别,同时也与久保田、洋马、迪尔等在国内生产的产品也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体现在价格上,具体的数字就不说了,罗列出来也没有多大意义。

农机的质量由设计质量、制造质量、组装质量来决定,以拖拉机为例,如果是同步器换挡、梭式换挡的机器,国内企业已经吃透了技术,所以在设计质量上并没有差距,差距就出在制造质量和组装质量,虽然组装环节对质量也有的影响,但并不是起着决定作用,那么制造质量就是核心环节了。

而制造环节的质量水平主要由零部件的材质、加工工艺和加工精度来保证,可以说国产品牌与跨国公司的产品质量差别主要在这三个方面,而这种差别有客观和人为之分。

客观差别就是有心无力,比如材料上,农机的特种钢和特种材料,很多我们还不能掌握,一些特殊的加工工艺我们没有听过也没有见过,这是企业的隐性知识,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所以也没有掌握,而主观上就是人为的选择低质量,如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有意选择地条钢,有意减少一道热处理环节或少加一道工序等。

笔者在浙江、江苏零部件企业调研时发现,同一个车间生产着跨国公司和国产品牌同样的部件,由于企业出的价钱不一样,所以零部件也是两种质量水平,当然是迪尔、久保田等高质高价和国产的低质低价了,这说明国产品牌并不是造不出好产品,而是人为地选择了低质量,低质量的农机有可能会买个高价格,但是维持不了企业的发展需要。

大约在2015年之后,国内农机市场就已经在消费升级了,典型的表现就是换购新农机的用户大多不愿意再买国产品牌,而是选择迪尔、久保田等进口品牌,在2020年之后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国产农机必须从粗制滥造转向精益化、品质化,并且要成功穿越周期,不但要造出和跨国公司同品质,甚至更高品质的农机,而且价格要比跨国公司低得多,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让用户使用,使用之后,才会产生好的口碑和复购。

穿越国界穿越周期

据德国农业部的数据,2022年全球农机需求规模9000亿元,其中中国市场不超过3000亿元,可见海外市场是大头。

2020年印度马恒达、约翰迪尔、塔菲、国际、久保田、凯斯纽荷兰分别生产了31万台、18万台、15万台、13万台、10万台、10万台拖拉机,这些企业全部是外向型的,也就是货卖全球,而国产农机品牌2020年最多的销量只有5万台,之所以于竞争对手差距如此大,是因为国产拖拉机企业只有国内的市场,而印度马恒达、约翰迪尔、塔菲、国际、久保田、凯斯纽荷兰等是全球市场。

可以预见的未来,虽然国产品牌集中度在提高,但是任何一个行业的竞争程度都是全球范围内最激烈和残酷的,过于激烈的竞争就是内耗,而内耗的结果是企业疲于应战,没有精力谈技术、机型和管理上的创新和发展,最终和国际品牌差距拉大。

很显然,国外市场的竞争并没有国内激烈,除欧洲、美国和日韩是高度成熟的市场外,其他很多地区要么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要么是与国内市场需求接近,国内企业有无限的可能性。

本质上讲,国内没有几家外向型的农机企业,但国内是真正的狼多肉少的农机市场,想要脱离苦海,要么向上走,要么向外走,只有这样才能找开新的时空之门,所以国内农机企业只有穿越了国门,逃离红海市场,才能列顺利的穿越行业周期。

背靠强大的资本穿越周期

产品层面的竞争是爬楼梯,资本运营是上电梯,前者是一代致富,后者是一次暴富。最高层次的竞争是资本竞争,赢者获得的不仅仅是低成本资金,更重要的是赢得战略上的主动权和时间、空间上的自由。

比如沃得IPO成功之后将募集到60亿元,60亿元之于农机行业是什么概念呢?2021年国内销售收入过50亿的只有3家企业,沃得按正常经营,要挣60个亿,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也要10年时间,而10年时间里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和增加多少竞争对手?而沃的通过上市融资,可以人为地压缩企业的发展周期,获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更大的主动权,取得依依领先优势。

国内农机行业经过多年,已对成长起一批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但是残酷的竞争环境让每家企业都徘徊在危险的边缘,在产业集中的过程中,90%以上的企业都要死亡,在市场大洗牌中并不是企业经营不好或管理不善,而只是竞争对手过于强大,国内农机行业已经进入大企业主导时代,大企业背后肯定是强大的资本,国内外概莫能例外,所以想要活下来进入下一个赛程,就一定要走资本化之路,要么自己独立IPO,要么寻找有实力的企业收购。

结语: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善于在周期中改变,于变局中开新局,即能够持续地突破,又能奉行长期主义,这样的企业想必不会惧怕路远。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