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印发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2022
03/25
14:45
王虎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云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州、市农业农村局:

为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工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2022年云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2年3月24日

2022年云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为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高质量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大豆扩种任务,力争实现玉米不减产,同时增收一季大豆的增产增效目标,结合我省生产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种植模式

根据我省资源禀赋、品种特点、配套机具和玉米大豆两种作物的生产实际,按照“扩距增光、缩株保密,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原则,我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以复合带宽1.8—2.0米,玉米大豆行比分别为2:2、2:3的间种、套种模式为主;鼓励各地开展复合带宽2.0米,玉米大豆行比为2:4复合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

二、选配品种

玉米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型高产、耐密、抗倒、抗病、中矮秆(株高<250厘米)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如云瑞47、云瑞999、华兴单88和珍甜8号等。大豆选用高产、耐阴、抗倒的品种,如滇豆7号、云黄13、云黄12、云黄17、齐黄34等或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

三、扩距增光

(一)带状间作。以春夏大豆为主,玉米先播种或玉米大豆同时播种,共生期较长,且大豆生育期较玉米短,一般大豆先收获。带状间作模式主要为:

模式一:复合带宽1.8米,复合带内种2行玉米、2行大豆,玉米带宽40厘米,大豆带宽30厘米(带内种2行大豆,行距30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55厘米(参见图1)。

模式二:复合带宽2.0米,复合带内种2行玉米,3行大豆,玉米带宽40厘米,大豆带宽60厘米(带内种3行大豆,行距30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50厘米(参见图2)。

(二)带状套种。以秋大豆为主,套种的大豆在玉米收获前2个月左右播种,共生期较短,一般先收玉米后收大豆。带状套种模式主要为:

模式一:复合带宽1.8米,复合带内种2行玉米,3行大豆,玉米带宽40厘米,大豆带宽60厘米(带内种3行大豆,行距30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40厘米(参见图3)。

模式二:复合带宽2.0米,复合带内种2行玉米,4行大豆,玉米带宽40厘米,大豆带宽90厘米(带内种4行大豆,行距30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35厘米(参见图4)。

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带状间作和带状套种种植模式,在能实现机播机收的区域,若玉米大豆间距不便于机具操作,可适当调节复合带宽增加玉米和大豆的间距。

四、缩株保密

(一)带状间作。复合带宽1.8米,玉豆=2:2模式,玉米株距20厘米(留单苗)或塘距40厘米(留双苗),玉米密度4000株/亩左右;大豆穴距15厘米(留双苗),大豆密度在10000株/亩。复合带宽2.0米,玉豆=2:3模式,玉米株距18厘米(留单苗)或塘距36厘米(留双苗),玉米密度4000株/亩。大豆穴距18—20厘米(留双苗),大豆密度约11000株/亩。

(二)带状套种。复合带宽1.8米,玉豆=2:3模式,玉米株距20厘米(留单苗)或塘距40厘米(留双苗),玉米密度4000株/亩左右;大豆穴距15厘米(留2—3苗),大豆密度在15000—23000株/亩。复合带宽2.0米,玉豆=2:4模式,玉米株距18厘米(留单苗)或塘距36厘米(留双苗);大豆穴距18厘米(留2—3苗),大豆密度在15000—23000株/亩之间。

五、适期播种

(一)种子处理。玉米、大豆种子要求发芽率≥85%,纯度≥95.0%,净度≥97%。玉米选用包衣种,以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大豆种子每公斤用6.25%克/升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3—4毫升拌种,兼顾防治地下害虫可添加48%噻虫嗪悬浮种衣剂2—3毫升拌种。

(二)适期播种。玉米按当地适宜期播种,大豆根据降雨情况及播种季节适时播种。春夏大豆适宜播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秋大豆适宜播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冬播大豆适宜播种期为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建议根据当地土壤和降雨情况调整播种深度,播深3—4厘米为宜。

六、科学田管

(一)保苗匀苗。玉米出苗后10天左右,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应立即补种。大豆出苗后20天左右进行间苗和定苗,做到“间早间小”,避免“间大苗”时对大豆根系造成损伤。

(二)肥水管理。带状种植玉米按净作玉米施肥标准施肥,播种时每亩施40—50公斤复合肥;大豆播种时每亩施用10—15公斤复合肥作为底肥。玉米追肥分2个时期,5—6叶期和9—11叶期,在距离玉米20—25厘米处施肥效果最佳,施肥量与当地净种生产水平相当。大豆追肥视生长情况而定,可亩施6—10公斤尿素进行苗期追施,在初花期采用磷酸二氢钾0.3公斤/亩,兑水进行叶面喷施。

针对冬春干旱和夏季雨水集中的气候特点,要做好田间沟渠疏通,做到能灌能排,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三)防除杂草。杂草防除按照因地制宜、治早治小、安全高效的原则进行,以“芽前封闭除草”和“苗后茎叶除草”为主。播种后土壤墒情好的,可采用芽前封闭除草,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00毫升/亩兑水进行均匀喷雾;若遇阴雨天气,田间持水量大,可用50%扑草净100克/亩兑水进行均匀喷雾。如因天气、田间墒情等原因不能进行封闭除草或封闭效果不理想时可进行茎叶除草,在玉米苗后3—5叶期、大豆2—3叶期、杂草3—5叶期时,玉米用5%咪唑乙烟酸100毫升/亩或75%噻吩磺隆0.7—1克/亩,大豆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克/亩或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20毫升+20克)1套/亩,进行分带喷施。化学除草时应注意安全规范用药,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带状间作苗期施药时,要防止药物漂移或采用喷头加罩接地实施喷雾。对于后期难防的杂草,进行人工拔除。

(四)病虫害防控。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可采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玉米按生产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进行统筹防治。大豆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细菌性病害、白粉病和锈病等,如霜霉病可用58%甲霜灵·锰锌或银发利等;白粉病和锈病可用15%或25%三唑酮等;细菌性斑点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77%氢氧化铜等。大豆上发生的害虫种类较多,类型复杂,大的类型上主要分为地下害虫(蛴螬、蟋蟀、地甲等),食叶性害虫(卷叶螟、四斑莹叶甲、斜纹夜蛾等)和钻蛀性害虫(高隆象、食心虫、豆杆蝇等)。鳞翅目类食叶害虫,可采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或阿维菌素等;叶甲类害虫,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椿象类害虫,可用10%吡虫啉或20%氰戊菊酯等药剂;地下害虫,可用敌百虫粉剂撒每亩2—3公斤施于播塘中,也可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3kg,加细土15—20kg拌匀,顺垄撒于苗根周围。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为提高防治效果,根据发生危害程度的轻重,可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隔7—10天。

(五)适期化控。若大豆长势过旺,在初花期每亩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苗期剂量可小至20克)兑水30公斤,茎叶喷施控旺。玉米在7—11片叶展开时,用胺鲜酯等药剂,按推荐剂量使用控制株高。

(六)中耕管理。大豆整个生育期间一般中耕1—2次,当幼苗出土、子叶展开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同时进行间苗定苗,深约3.3cm;封行前再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

七、适时收获

玉米生长进入完熟期,果穗的苞叶变干、蓬松、变白时即可选择晴天及时进行收获。套种区,玉米收获后要及时砍断玉米秆,以利于大豆的通风透光。间作大豆在豆荚变为成熟颜色后,选择晴朗天气1—2内及时收获。

大豆成熟收割脱粒后,在晴好天气条件下,一般晾晒3—5天,使种子含水量达13%以下,即可入库保存。种子入库后要用磷化铝进行熏蒸处理,杀灭钻蛀类害虫虫卵。南部高温潮湿地区,可采用生石灰等干燥剂进行防潮处理,防止种子霉变。

图1.带状间作(复合带宽1.8米,玉豆行比=2:2)图示

图2.带状间作图示(复合带宽2.0米,玉豆行比=2:3)

图3.带状套种(复合带宽1.8米,玉豆行比=2:3)图示

图4.带状套种(复合带宽2.0米,玉豆行比=2:4)图示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