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小宗粮豆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22
03/17
09:57
王虎

秋播冬豌豆、蚕豆、大麦、青稞、燕麦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近期,随着气温回升,各地锈病、白粉病等呈高发态势,同时出现倒春寒风险高。为做好秋播小宗粮豆科学管理,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制定秋播小宗粮豆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一、冬豌豆

(一)水肥运筹,控旺促壮。豌豆尤其是鲜食豌豆春季生长快,水肥需求大,应及时去除多余分枝,主茎分枝保留3—4个。长江流域豌豆花荚期遭遇春旱胁迫风险高,有条件的地区,田间土壤水分含量低于20%灌水1次,水刚穿过厢面后即排,沟渠内无淹积水;旱地采取喷灌或滴灌等方式补充水分。对肥力较差的地块,每亩根外追肥20公斤钙镁磷和10公斤尿素,同时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保花保荚。

(二)合理中耕,防范春寒。前期长江中上游部分豌豆产区发生了低温霜冻和降雪。各地应及时留意天气变化,对可能出现冻害的,提前1—2天适当增加田间湿度,或叶面喷施有机水溶肥、磷酸二氢钾等增强植株抗寒性。对已经发生冻害且无法补救的,及时补种其他春季作物减少损失。

(三)综合施策,早控病虫。重点关注白粉病、锈病、赤斑病、蚜虫。预防为主,适当降低田间水分,增加空气流通。在白粉病、锈病、赤斑病易发高发区域使用广谱杀菌药剂进行预防,5—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虫害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田间安插蓝色、黄色粘虫板以及杀虫灯诱杀成虫,粘虫板每亩安置50—60片。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化学防治,生产鲜荚为主的区域,在鲜荚上市前20天左右停止使用化学防治。

(四)适期采摘,及时收获。豌豆茎秆较脆弱,鲜食用途的人工采摘为主,应尽量避免造成植株损伤。鲜食籽粒型,在豆荚鼓粒饱满、鲜籽粒种脐颜色呈白色时及时采收;鲜食嫩荚型,在幼荚充分长大、尚未开始鼓粒时采收;鲜食嫩尖型,在开花前适时采收嫩尖。干籽粒豌豆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成熟,待80%的植株荚果呈现枯黄色时开始收获。选择上午田间湿度高,不易裂荚的时间进行收割,收获后及时脱粒晾晒,并药剂熏蒸防止豆象为害。

二、冬蚕豆

(一)科学水肥管理。蚕豆花荚期遭遇春旱风险高,有条件的地区,田间土壤水分含量低于20%时灌水1次,以水过厢面为宜;沟渠保持湿度50%以上,不出现淹积水。旱地蚕豆一般采取喷灌或滴灌等方式补灌;长江中下游区域常湿度偏高,应注意及时排水。蚕豆花荚期科学追肥,对于肥力较差的地块,每亩根外追施20公斤复合肥,同时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花荚发育。

(二)防范倒春寒。前期长江中上游部分蚕豆产区发生了数次低温霜冻和降雪。各产区应及时留意天气变化,对可能出现冻害的,提前1—2天适当增加田间湿度,或叶面喷施有机水溶肥、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等增强植株抗寒性。对已经发生冻害且无法补救的,及时补种其他春季作物减少损失。

(三)综合防控病虫害。重点关注锈病、赤斑病、长江流域褐斑病,蚜虫、斑潜蝇等病虫害。预防为主,适当降低田间水分,增加空气流通。锈病高发区在当地农技人员指导下选用适合的广谱杀菌药剂进行预防,每5—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虫害防治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物理防治采用田间安插蓝色、黄色粘虫板,每亩安置50—60片。对达到防治指标的虫害田块,适时在当地农技人员指导下采用化学防治。

(四)合理采收储藏。为保证鲜食蚕豆采收质量,应及时去除无效分枝和发育迟缓的幼荚,条件允许时可在花期去除多余分枝,主茎分枝保留5—6个。严格把控鲜荚采摘时期,一般在蚕豆鲜籽粒灌浆末期,从豆荚外观可以明显看到籽粒饱满的状态时进行采摘。干籽粒宜采取分段收获,在植株叶片干枯,茎秆颜色黄绿失水时用割晒机割倒,田间晾晒,整个植株干枯时用脱粒机脱粒清选。收获后注意熏蒸防豆象。

三、冬青稞

(一)适时浇水,合理灌溉。一般在3月中旬至下旬及时灌返青水,促进冬青稞早生快发,应小水缓灌,边灌边渗,以田间不形成积水为宜,忌大水漫灌。拔节后旗叶生长至1/2大小、幼穗处于1/3叶鞘时,根据土壤墒情,浇好抽穗开花水,保证开花授粉和结实。

(二)看苗看田,合理追肥。视苗情追肥,对出苗不齐、苗情较弱的田块,结合浇灌返青水,每亩追施尿素7—8公斤;对苗齐苗壮、生长良好的田块,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对群体生长过旺的麦田,酌情在拔节前选用适宜药剂化控防倒。

(三)合理用药,防控病虫草。加强田间病虫害监测。冬青稞主要病害为条锈病、白粉病、条纹病、云纹病、网斑病等,主要虫害为蚜虫和地下害虫。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原则,对达到防治指标的在当地农技人员指导下选用适合药剂。拔节前杂草萌发较多时,应注重杂草防除。

四、冬大麦

(一)因苗施肥。根据田间苗情长势、冻害发生情况及功能用途,施用拔节孕穗肥和穗肥。啤用大麦在第一节间到第二节间伸长期间追施拔节肥,亩施复合肥12.5—15公斤,早茬口旺长田复合肥减少用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啤酒大麦严禁施用穗肥,可结合病虫防治,喷施叶面肥。饲用或食用大麦在第一节间伸长期间追施拔节肥,亩施复合肥12.5—15公斤,早茬口旺长田复合肥减少用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大麦剑叶抽出期追施穗肥,亩施尿素5—7.5公斤。

(二)适时化控。拔节前一个叶龄,对群体茎蘖数超过80万/亩的晚茬大麦田块,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化控;群体茎蘖数超过100万/亩的早茬大麦田块,在拔节期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再化控一次。

(三)病虫草害防控。及时调查白粉病、蚜虫、麦圆蜘蛛等发生动态,重点调查群体偏大、早播田块和易感病品种的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对于病害严重地块,间隔14—15天进行第二次药剂防治。虫量较大时可间隔7—10天连续防治2次。关注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等优势单子叶杂草和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控。

(四)预防早春冻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低温来临前及时喷施芸苔素内脂、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主动防御,减轻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及时检查植株主茎及大分蘖冻死率,冻死率在10%以下,按正常管理;冻死率在10%以上,根据冻害程度,及时补施冻害肥。

五、冬燕麦

(一)科学施肥。根据品种、土壤肥力状况,因地制宜分类管理,一般分蘖、拔节后每亩追施尿素2.5—5公斤。对于种植株高较高的品种、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容易发生倒伏,以控为主,适当控制用肥;对土壤肥力低的地块,以促为主,科学追肥,提高成穗率。

(二)水分管理。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饱浇分蘖水,在燕麦植株地上部分进入分蘖期、植株内部进入穗分化期时,采用小水饱浇方法,透浇1次。晚浇拔节水,在燕麦第2节开始伸长时,轻浇1次拔节水。早浇孕穗水,在燕麦顶芯叶时期,轻浇1次孕穗水。

(三)病虫害防治。秋播燕麦返青后苗期主要病害为白粉病,穗完全抽出后重点病害为锈病;主要虫害为蚜虫。应密切关注田间病虫发生情况,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保护利用田间麦蚜天敌昆虫,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蚜茧蜂、绒螨和蚜霉菌等,当天敌与麦蚜比小于1∶150时可不用药剂防治,田间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可结合化学防控。秋冬播种的燕麦返青后田间基本无杂草,一般不需要进行除草。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