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方早稻生产技术意见

2022
03/08
16:59
王虎

早稻是全年水稻生产第一季,发展早稻对稳定双季稻面积、确保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惊蛰”已过,南方早稻生产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近期南方大部地区气温回升较快,利于早稻播种育秧。据气象部门预报,3月中旬南方降雨偏弱、气温偏高,3月下旬到4月上旬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过程。针对当前天气条件和生产特点,按照“选良种、育壮秧、强田管、控病虫、防灾害”的技术路线,加快早稻播种育秧进度,强化田间管理,全力夺取早稻丰产丰收。

(一)精选良种,适期播种。根据不同区域生态条件、移栽方式和种植模式,选择优质专用、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早稻品种。播种前做好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防止恶苗病发生。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大力推进工厂化、大(中)棚集中育秧,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质量。

(二)调温调湿,培育壮秧。根据秧苗长势和种植茬口,加强分类管理,科学调控温湿度,合理运筹水肥药,促进秧苗健壮生长。育秧棚要适时两头揭膜通风,如遇高温天气(膜内≥35℃),要及时揭膜通风防止高温烧苗。当天气由持续阴雨突然转晴时,应先通风炼苗再揭膜,揭膜时应洒水或灌水,防止生理性失水死苗。1叶1心期适温保湿壮苗,防止徒长和绵腐病、立枯病等发生。移栽前3—5天施“送嫁肥”,施后加淋一次清水,一般亩施尿素4—5公斤。秧苗长势偏弱的,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如遇“倒春寒”,提前做好苗床防寒保暖,适当灌深水护苗。

(三)适时移栽,足苗下田。目前,部分地区早稻密度偏低、基本苗不足,影响产量提升。要强化足穴足苗栽插,保基本苗保群体,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时抢晴插秧。对机插田块,提高耕整质量,移栽前田块要沉实,宜选用25厘米行距的插秧机,适时早插、力求浅插、适当增加密度;秧龄一般不超过25天,叶龄在3叶1心至4叶1心,亩栽插2—2.2万穴。对手插或抛栽田块,保证栽插密度,提高均匀度;秧龄一般在25天左右,高产田块亩栽插2—2.2万穴,杂交稻亩基本苗5—6万、常规稻亩基本苗10—12万。对三熟制田块,增加栽插密度,秧龄一般不超过30天。对直播稻田,根据播种出苗情况,调节加强大田肥水管理,构建稳健高产群体。

(四)肥水运筹,调优群体。科学施肥。早施分蘖肥,促进低位分蘖发生,一般栽后5—7天亩施尿素4—5公斤。根据田间长势长相,确定穗肥氮肥和钾肥用量,一般在抽穗前15天左右(倒2叶抽出期)施用保花肥,可亩施用尿素3—5公斤、钾肥3—5公斤。对前期生长较弱的群体,可在抽穗前30天左右(倒4叶)施一次促花肥,促进大穗形成。酌情施用粒肥,如抽穗期叶片颜色淡绿,应看苗补施粒肥,一般亩施尿素1—2公斤或施用叶面肥。水分管理。插秧时田间灌薄水1.5—2厘米,返青期田间水层保持2—3厘米,促进早发新根。分蘖期浅水促进分蘖和早生快发,对基本苗较多的机插、抛栽田块,要在早发基础上,提早晒田控苗。幼穗分化期保持田面水层3—5厘米,如抽穗期遭遇高温,宜灌5厘米左右水层缓解高温热害。灌浆期应采取间歇灌溉,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收割前5—7天断水。防控病虫。密切关注植保部门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选择对口农药,重点防控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

(五)适时收获,防止割青。南方早稻收获期间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多发,易出现穗发芽。及时抢晴收获,大力推进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化联合收脱,提高收获效率,防止“割青”,努力做到颗粒归仓。最适收获期一般为齐穗后25天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0%变黄。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