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强力推动,助力大豆玉米带状种植,解决粮油“卡脖子”问题

2022
02/11
19:21
王虎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确实是,连年丰收为我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底气和有力保障。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已经真正地“牢牢地端稳饭碗”?

其实,丰收不代表我们完全没有粮食安全之忧。要知道,作为重要的粮油资源,“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已经成为了中国农业发展、粮食安全的重大“卡脖子”问题。

这个“卡脖子”问题有多严峻?有哪些潜在危险?目前形势几何?又将如何解决?

数据告诉你,进口大豆“卡脖子”多严峻

大家对我国“大豆靠进口”已经形成了固有印象。其实,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要知道,1995年以前,我国是传统大豆出口国。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畜牧业迅速崛起,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逐年增加,从而导致我国成为了国际大豆主要进口国,进口依赖度达到85%以上。2020年进口规模10032.7万吨,出口仅8万吨。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巴西、美国、阿根廷,来自这三个国家的大豆占总进口量的95%以上。

2012-2021年大豆进口量统计

从国产大豆产量来看,2020年中国大豆产量达1960.18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151万吨,同比增长8.35%,2021年中国大豆产量明显下滑,且低于2019年水平,2021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640万吨,较2020年减少了320.18万吨,同比减少16.33%。

我国大豆产量统计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豆自给量占到很少一部分。2020年国产大豆供给量仅为需求量的1/6左右,5/6以上,甚至更多的大豆供给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下,这对于“端稳自己的饭碗”,保证粮食安全大局是极为不利的,存在非常大的隐患。我国也深以为意,正在积极尝试改变此种现象,保证大豆种植面积,促进大豆产能。

政策不断完善,撬动大豆生产恢复

近十几年以来,我国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大豆产能。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大豆生产恢复总体利好。从政策措施来看,2008年以来,大致可分为三个调控阶段,分别为2008—2013年临时收储政策期间、2014—2016年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期间、2017—2020年的生产者补贴政策期间。

2008—2013年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每年在东北产区按一定价格向农民敞开收购大豆,目的是为了稳定大豆价格,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这一时期,东北产区和黄淮海产区播种面积连年下降,总产量也随之跌至2013年的最低水平。黑龙江、河南、安徽、湖北等主产省的大豆种植面积对大豆产量的拖累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面积增长并对当地产量有促进作用的只有西南产区。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当年5月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在东北产区启动。该政策意在对大豆种植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补贴,之前实施的补贴政策多数落在收购环节,本次补贴政策改革试点主要在东北产区,持续时间为3年。不过,总体补贴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主要是因为各地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导致各地补贴真正到达种植者手中的最终时间和数目相差较大。

因为效果不理想,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了三年后,转而实行生产者补贴政策。该政策根据实际的大豆播种面积给予大豆生产者相应补贴,以促进大豆种植生产。

总体而言,政策调控的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大豆生产,特别是,2019年大豆振兴计划实施以来,以增加种植面积促进大豆恢复性生产效果明显。

2016-2020年中国播种面积连年上涨,从1.14亿亩上涨至1.4亿亩,增长0.26亿亩,增长22.8%。2021年,中国大豆播播种面积下降至1.26亿亩。

农业农村部再放“大招”,提升大豆自给率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6亿亩,产量达到2300万吨,推动提升大豆自给率”的目标。

如何才能完成目标,解决卡脖子难题?

解决大豆耕地面积还是关键。这就需要更好地解决玉米、大豆争地的现实问题。

近期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技中心和四川农业大学,组织编发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指南,包括《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图》和短视频等系列,并大力推广,力求通过提高种植科技技术,解决这一难题。

何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这项技术的顺利推进又将产生如何的效果?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作套种,充分利用高位作物玉米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空间,实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年际间交替轮作,可有效解决玉米、大豆争地问题。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及其团队是该技术的创始团队。杨文钰表示,这一技术起始于2000年,历经超过20年的不断创新,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破解了间套作高低位作物不能协调高产与绿色稳产的世界难题。尤为重要的是,该项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现有玉米种植面积,如果80%进行带状间套种植,可多产大豆5544万吨;即便是只有50%,也可多产大豆3465万吨。

当然,要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顺利推进,发挥出最大优势,少不了全程机械化的有力支撑。

因此,近期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印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应用指引》,要求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区域、分模式研究细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具配套方案和操作技术规范,加强培训指导,为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质量效益提供有效机具装备支撑保障。

截至目前,内蒙古、江苏、安徽、河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宁夏、广西等十几个省、自治区积极响应推进,已开始开展将大豆玉米一体化播种机纳入购置补贴范围的相关工作,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及推动其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了杠杆作用。

不论是国家、政府机构,还是种植技术科研团队、农机生产研发企业,他们都在努力,不断优化完善政策,不断创新种植技术,不断研发生产适合新形式、新技术条件的农机,他们在为推动大豆自给目标,“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努力!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