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年小麦春季测墒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2022
02/11
10:39
王虎

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小麦播种推迟,加之部分麦田抢墒播种,整地播种质量较差,导致苗情长势差于去年。冬前气温总体偏高,土壤墒情较好,小麦苗情转化好于预期。当前,“立春”已过,为进一步加强春季小麦水分管理,指导农民因墒因苗因水科学灌溉,确保今年小麦再获丰收。近日,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制定印发了《河南省2022年小麦春季测墒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一、土壤墒情概况

1月份全省大部地区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多,墒情充足,月内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有效补充了土壤墒情,为小麦安全越冬和返青期生长奠定良好基础。据2月7日全省132个墒情监测点(人工/自动)监测结果显示:0cm~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55%~110%、平均82.8%,其中85%的点大于60%;20cm~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45%~107%、平均81.85%,其中84%的点大于60%。另据气象部门预测2月份气象条件对小麦返青生长总体有利,我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仍以适宜为主。

二、灌溉原则

小麦返青期后需水量增加,拔节期至扬花期为小麦需水的高峰期,孕穗期是需水临界期。结合土壤特性,当0cm~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返青期低于60%、拔节孕穗期低于70%、抽穗扬花期低于65%时应及时适量补灌,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一般三类苗麦田于返青至起身期,在气温不低于3℃时灌溉;一、二类苗麦田于拔节期灌溉。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充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酌情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溉量。

春季气温不稳,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倒春寒时有发生,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遇气温急剧下降时,可在日气温不低于3℃时适量(20m3~30m3为宜)灌水,以增加耕层土壤热量储集,防止地温急剧下降,预防小麦遭受晚霜冻害。灌水时要小水细灌,确保田面不积水。灌后及时中耕划锄,疏松土壤,利于保墒。

三、分区灌溉建议

(一)豫北区。该区为小麦高产区,地表水不足、地下水超采严重,春灌应立足小麦墒情、苗情、水情,以“节”为主,着力减少地下水抽取量。地面灌溉,返青、拔节期一、二类苗麦田以每亩次灌水30m3~35m3为宜,三类苗麦田以每亩次灌水35m3~45m3为宜;孕穗期以每亩次灌水30m3~35m3为宜。

沙质土壤可适当减少灌溉量,增加灌溉次数;渠灌区受灌区通水时间限制,春季可根据土壤墒情适当加大每亩次灌水量,依靠土壤积蓄水资源,每亩次灌水控制在35m3~55m3。

(二)豫西区。该区为小麦中低产区、旱作区,春灌应充分利用地表水、储藏水,以“省”为主,着力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无水浇条件的麦田返青期要及时镇压保墒。有水浇条件的麦田,地面灌溉,返青、拔节期一、二类苗麦田以每亩次灌水25m3为宜,三类苗麦田以每亩次灌水25m3~30m3为宜;孕穗期以每亩次灌水25m3~35m3为宜。

(三)豫中、豫东区。该区为小麦中高产区,部分地区缺少灌溉条件,春灌应广辟水源,以“节、减”为主,因墒因苗节水灌溉。地面灌溉,返青、拔节期一类苗麦田以每亩次灌水25m3~35m3为宜,二、三类苗麦田以每亩次灌水30m3~40m3为宜;孕穗期以每亩次灌水25m3~35m3为宜。

(四)豫南区。该区为小麦中低产区,春灌应充分利用地表水,以“减”为主,因墒因苗可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地面灌溉,一、二类苗麦田以每亩次灌水25m3为宜,三类苗麦田以每亩次灌水25m3~30m3为宜;孕穗期以每亩次灌水25m3~35m3为宜。

四、节灌措施

我省大部分麦田属井灌区或渠灌区,各地结合水源特点,可采取以下节水灌溉措施,减少灌水量。

(一)管灌。软管(小白龙、袖水带)小畦灌溉,一般畦宽5m~7m,长7m~9 m,面积40m2~60m2为宜。管灌灌水量是地面灌溉的88%。

(二)滴灌。根据不同土壤类型设计滴灌带数量,黏土或壤土地块每2行作物铺设1条滴灌带,沙土地块每行作物铺设1条滴灌带,铺设长度不超过70m,与小麦种植行平行。滴灌带管径15mm~20mm、管壁厚0.4mm~0.6mm,出水口间距20cm~30cm,流量1L/h~3L/h。滴灌灌水量是地面灌溉的63%。

(三)微喷灌。根据土壤质地、种植情况采用N35、N40、N50和N65等型号的斜5孔微喷带,最大喷幅分别为100cm、150cm、200cm~250cm和240cm~300cm。微喷带铺设长度不超过50m,与小麦种植行平行,间隔宜1.8m~2.4m。微喷灌水量是地面灌溉的63%。

(四)喷灌。采用移动式、固定式、半固定式、地埋可伸缩式等模式进行喷灌,但小麦生育后期不宜采取喷灌模式。喷灌灌水量是地面灌溉的75%。

五、田间管理

(一)镇压划锄,增温保墒。对晚播弱苗麦田,以划锄为主,破除表土板结,增温调气保墒,促根促苗早发快长。对干旱弱苗麦田,应在早春土壤墒情适宜时,选择晴好、无霜冻天气镇压,先压后锄,破除坷垃,弥合裂隙,沉实土壤,促进根土密接。特别要注意“土里捂”或“一根针”麦田,早春要适当浅锄轻划破除板结。对有旺长趋势麦田,春季要镇压1-2次,抑制地上生长,促进根系下扎,控旺转壮。返青后各类麦田都应及早划锄,踏实土壤、破除板结,增温保墒、促苗早发。对整地质量差、坷垃较多、土壤暄松的麦田,在早春回暖、地表坷垃解冻变酥、麦苗解冻变软后及早镇压,促根生长。

(二)因地因苗,肥水运筹。坚持分类管理原则,科学灌水施肥,促苗情转化,促分蘖增穗。对晚播弱苗,返青后表层干土较厚时,有喷灌设备的麦田,可设定喷水量10mm~15mm(每亩次灌水6m³~10m³为宜)喷灌,不可畦灌;无喷灌条件的可通过镇压提墒,消减干土层,根据墒情适当灌水。

1.一类苗麦田。地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宜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的田块宜在小麦拔节初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灌溉。

2.二类苗麦田。巩固冬前分蘖,调控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地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宜在小麦起身后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的田块宜在小麦起身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灌溉。

3.三类苗麦田。只要早春墒情适宜,不宜过早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延缓返青生长。返青后至起身期根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灌第1水;拔节至孕穗期根层土壤相对含量低于70%时可灌第2水。

4.旺长苗麦田。以控为主,在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1-2次或深耘断根,抑蘖控旺,也可在起身初期进行化控,预防后期倒伏。旱地麦田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抓紧镇压划锄,以提墒、保墒。缺肥麦田要在土壤返浆后,借墒施肥,促苗早发。

(三)以水调温,预防冻害。冻害是我省早春常发灾害,特别是起身拔节阶段的“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土壤墒情变化,提前做好预案。预防早春冻害宜在降温前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轻降温对麦田的影响。冻害发生后要及时调查受冻程度,及早浇水追肥,减轻灾害损失。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