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技中心印发小麦“两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2022
02/11
09:27
王虎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小麦“两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农技)站(总站、中心),天津市、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22年小麦“两病”(赤霉病、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要求,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我中心制定了小麦“两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切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

(此页无正文)

全国农技中心

2022年2月8日

小麦“两病”防控技术要点

小麦“两病”防控实施分区治理,在加强病害调查监测基础上,条锈病狠抓越夏区有性治理防变异、冬繁区打点保面压菌源、流行区治早治小控危害。赤霉病立足预防,轮换用药,防病降毒。

一、治理策略

在大力推广种子处理、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加强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分区治理,在关键时期重点地区,针对条锈病、赤霉病,开展统防统治、联防联控。

二、分区防控技术

(一)条锈病

西北、西南越夏区。加强返青期监测调查,甘肃、青海、陕西、四川等地,实施“带药侦查”,发现病叶立即喷药防治,严防病害扩散蔓延。同时加大条锈菌有性世代治理力度,通过“铲、喷、封”措施,即铲除麦田周边50米内小檗、在小檗上锈菌孢子成熟扩散前喷施杀菌剂、对小麦秸秆进行封垛处理,阻断条锈菌在小麦—小檗间转主危害,防止病菌生理小种变异。

西南、汉水流域冬季繁殖区。冬季和早春全面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控制措施,压低菌源基数,降低后期大面积流行风险。春季加强监测,一旦田间出现发病中心,立即组织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有效减轻当地危害损失,减少菌源向黄淮、江淮等小麦主产区传播扩散。

黄淮海等病害春季流行区。从2月底、3月初开始,加强监测调查和预报预警,一旦查见发病,立即组织全面普查,打点保面、严控发病中心;一旦出现流行势头,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选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等药剂喷雾,遏制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保障小麦生产安全。

(二)赤霉病

长江流域、江淮、黄淮南部常发区。全面落实“见花打药”药剂预防措施,施药后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进行第二次防治。在多菌灵产生抗性地区,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用量少、防效好的高效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以提高预防控制效果,降低呕吐毒素污染风险。

黄淮北部、华北等偶发区。加强监测和水肥管理,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变化,一旦遇适宜病害发生气候条件,应抓住关键时期,及时用药预防。要采取轮换用药等措施,延缓抗药性产生。农药剂型上尽可能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

三、加强绿色防控科学施药

在小麦“两病”防治中,要加强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赤霉病防治药剂选择要根据当地抗药性监测情况,科学选用对路农药。条锈病防治要强调“早发现、早防治”,防治器械要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机动弥雾机、热雾机、电动喷雾器、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喷雾防治,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确保防治效果。

水稻“两迁”害虫防控技术要点

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控以防灾保产、绿色减药为目标,采取大区联合监测、分区协同治理策略,抓好绿色防控和适期用药,保障生产安全。

一、开展大区联合监测

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开展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种群消长和迁飞动态,以及害虫抗药性变化。同时,完善监控信息平台,规范信息报送制度,实现网络化实时共享。

二、实施分区协同治理

在大力推广种子处理、保育和利用自然天敌、理化诱控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分区治理、协作联防。

(一)华南双季稻区,是“两迁”害虫境外迁入我国的初始虫源主降区。加大早稻中后期防控力度,降低迁出种群数量,减轻江南和长江流域稻区防控压力。同时做好双季晚稻防控,切实减少产量损失。

(二)江南及长江中游单双季稻混栽区,是“两迁”害虫主要危害区。该区域前期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发挥保育和利用自然天敌控害作用,重点加强中稻穗期和晚稻分蘖期的稻飞虱、分蘖末期至抽穗期的稻纵卷叶螟防控,确保水稻生产安全的同时,尽量减少虫源迁出与当地辗转危害,减轻对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单季晚稻和当地晚稻的威胁。

(三)长江中下游、江淮及黄淮单季稻区,是“两迁”害虫常年重发区和秋季华南、江南双季晚稻回迁虫源的主要虫源地。加强水稻生长中后期虫情监测,严防穗期突发危害,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上三叶),降低危害损失,减少回迁虫源基数,减轻江南和华南双季晚稻的防治压力。

(四)西南稻区,大部是稻飞虱常年重发区,南部是稻飞虱境外迁入我国的初始虫源主降区,东部是稻纵卷叶螟重发区。重点加强大田普查,做好分类指导,水稻生长前期重点预防稻飞虱突发暴发,适时开展应急防治,推进统防统治,适时开展应急防治,保障当地水稻生产安全。

三、绿色防控和适期用药

一是大力推广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技术,减少大田用药次数,减轻苗期害虫发生危害。二是防治稻纵卷叶螟优先选用性信息素诱杀和交配干扰、稻螟赤眼蜂控害,以及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获得登记的微生物药剂防治;稻飞虱推行缨小蜂、黑肩绿盲蝽、蜘蛛等寄生或捕食性天敌保护控害措施,以及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生物防治措施。三是必要时采用化学药剂应急控害,防治稻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醚菊酯、噻虫胺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茚虫威、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氰氟虫腙等。同时,注重交替、轮换用药,有效延缓和治理抗药性。

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按照主攻周年繁殖区、控制迁飞过渡区、保护玉米主产区策略,强化“三区四带”布防,实施大区联合监测、分区协同治理,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层层阻截、遏制危害。

一、组织“三区”联防

周年繁殖区以生态控制为基础,全生育期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选用溴酰·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等进行种子包衣,结合理化诱控、做好中后期药剂防治。迁飞过渡区提倡集中播期,采用种子处理,人工释放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等卵寄生性天敌,结合性诱捕杀,做好药剂防治。重点防范区加强玉米生长中后期及晚播玉米田的理化诱控,选用苏云金杆菌、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等药剂做好统防统治。

二、实施“四带”布控

在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加密布设边境监测防控带,诱杀境外迁入成虫,遏制当地滋生繁殖,减少北迁虫源。在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布设长江流域监测防控带,扑杀迁飞过境成虫,控制幼虫危害,压低虫源繁殖基数。在黄淮海等北方重点防范区布设黄河流域阻截攻坚带,监测和诱杀迁入成虫,加强大田普查,对集中发生区实施统防统治、零星发生区实行点杀点治,保护黄淮海玉米生产安全;布设长城防控阻击带,诱杀北迁成虫,降低东北和西北发生危害风险。

三、推行综合治理

一是用好理化诱控措施。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诱剂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二是加大生物防治力度。以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为重点,应用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治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发挥自然控害作用。三是加强科学用药。以保苗、保芯、保穗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药剂拌种控害措施,抓住卵和低龄幼虫高峰期,对连片发生区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防治药剂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注重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