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的农机市场能虎虎生威吗?

2022
01/28
10:29
d25iqwlvad

牛年农机市场为什么没有牛起来?

牛年伊始,乘2020年的强劲反弹之势,对2021年的农机市场不少人士普遍有着比较高估的预期。这期间,笔者在农机360网新观察专栏上发表的《农机市场向左还是向右》一文中谈到:"2020年农机市场,实际是提前透支了2021年的实际需求,预期2021年农机市场的表现还将是乍暖还寒,更需要坚定与理性,把利空问题估足,将利好因素抓住,在波动中前行"。

2021年在农机"三大主机"上一年普遍出现提前透支下,造成了农机主销产品需求收缩;同时多地农户办理农机购置补贴迟迟没能转入正常启动,使农户购机预期转弱或推迟;再加上秋季几个农机需求大省又多地出现灾害等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农机市场并没有延续上一年火热的反弹行情,没有“牛”转乾坤,而恰恰是大多数月份农机市场景气度指数是处于不景气区间波动运行,整体上呈现下行走势,完全低于预期。

尽管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品生产制造整体数据显示是明显增长,但是依然有多少产品实现销售或产品只是转移到经销商手中,还是停放积压在经销商的库里,有待时间和实际来验证。

支撑虎年农机市场的三方面利好

春江浩荡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即将迎来的虎年,农机行业能不能虎虎生威,龙腾虎跃呢?综合分析评判2022年的农机市场,笔者对2022年的市场估评,预期比2021年更为乐观。在中央经济、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乡村振兴,为2022年经济工作定下了总基调的政策方针指引下,农机市场也一定会呈现出稳定的需求格局,部分产品需求释放回升强势,有的产品依然会需求坚挺。

农机发展政策空前给力,为农机市场领航。

保持农机补贴政策连续,是农机市场的定海神针。农机补贴已实施十多年的时间,无论补贴存在这样、那样尚待规范实善的问题,然而,购机补贴政策对市场的拉动作用、对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作用,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的。近一个时期,在接听专家热线电话,农机补贴是农民咨询最多的问题之一,农民己离不开农机补贴政策的支持。

应当看到,在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背景下,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必然选择;而实施农机购机补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之一,在刚刚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稳定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这就充分表明未来几年农机补贴依然保持稳定实施,保持这一政策的稳定、连续是可以期待。近日有十多个省市2022年农机补贴资金额陆续下达,这就标志着县级农机补贴办理快一点的春节后就可能启动,这对2022年农机市场春季行情,可以说是最大的利好。

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的国家大政方针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成为硬措施,得到国家高度重视,正在采用补短板、保供给、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从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召开全国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聚焦农机装备在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上补短板工作,国家工、农两部联手召开农机工作会议,安排落实农机化发展问题前所未有。紧接着,2021年底字字珠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部署“三农”工作时简短有力,将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列入其中,意味着农机工作已得到中央层面高度重视。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必须要有“农机担当”;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都是前所未有。这些释放的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稳定发展的信号,是确定无疑的。

粮价政策让种地有利润,让农民更有条件解决购机自等资金。

近两年在提高种粮综合效益,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政策的推动下,2022年对农机市场构成一个实质性重要利好,就是粮价特别是玉米价格稳定在较高位,使农民收入增加,一部分户实实在在赚到钱了,有钱可以往农机上投。

农机产业政策成果显现,市场供应链有保障。

在世界性农机制造复苏不稳定不平衡下,疫情冲击也给农机产品与配件供给带来不确定的衍生风险。而我国农机行业这边可以说是风景独好。在强有力的产业体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助力下,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尽管在个别零部件环有短板、有薄弱环节,但是完全具有自主可控的能力,个别进口零配件完全可以国产替代,为此不用担心农机产品供给问题,满足市场需求是有充分把握的。同时,正是世界农机行业供给处于波动中,为我国农机企业扩大产品出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点。

农机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深刻分析2022年农机市场时,应该看到和把握好农机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从产品看,"老三机"的新产品依然是农机市场需求的主体不可改变。

时移世易,需求如磐。近些年农机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客观理性分析,有些小众产品在市场上尽管火爆"出圈,但是真正对稳定农机市场稳定起决定性主导作用的还是拖拉机、收获机和耕播机具"老三机",这类农机需求尽管会有波动起伏,基本需求盘始终是,可持续性在这儿,例如拖拉机一直保持在40万台上下的区间需求量波动。

以美国、加拿大为例,两国实现农业机械化都有70多年历史;然而在2020年、2021年农机市场上,拖拉机、收获机、播种机销量依然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幅。同样,国内多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之所以能够扭转下滑之势,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靠的也是重新夺取"老三机"市场。始终坚定不移叮住“老三机”进行产品技术和营销创新,推出“老三机”新产品,应是农机制造、经销企业业务的主导方向,对此不应动摇。

2.从需求结构看,对大型农机特别大马力拖拉机的需求总量不可高估。

这几年大马力拖拉机,有的地方在对大拖实行叠加补贴缺乏精准考量设计下,出现了买大马力段比下档低马力段用户支付资金还少的不正常现象,驱使农民用户争购大拖,再加上过去基数小,数字显现的是大拖尤其是200马力以上呈现大幅度增长,似乎是预示着大拖需求高潮的全面到来。

事实是,这一市场信号是有些失真有待考量。从全国大多数区域看,土地集中规模化依旧缓慢,适合200马力以上拖拉机的配套机具和作业环节还比较少,作业中普遍存在着"大马拉小车"的问题,从经济性和节能、环保减排上讲都不尽合理。因此说,"十四五"期间120马力以下的拖拉机依然会是需求的主流机型。

3.从对象看,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成为农机需求新生力量的态势不可低估。

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涨,在粮食主产区这几年一批以种粮为主业的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正异军凸起,正成为农机需求的重点客户之一。他们经营特点是,玉米或水稻种植规模适度,少于二、三十公顷,多则七、八十公顷,也是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同农民合作社比较,他们普遍收益比较好,用老百姓的话”这两年实实在在赚着钱了";同时机械作业细致,质量达标,用户比较信任,作业费用也低;对政策支持依赖性相对比较小,户均负债率低,一旦认准的农机机具装备,也能果断购置,并且自筹购机能力强。当然,这类客户主要是以购买、使用中型农业机械为主,

4.从产业供应链看,代替进口给国内关键零部件带来的机遇不可错失。

全球严重的疫情,给国外农机制造业也带来很大的冲击,在美国等国家的农场甚至出现了农机配件难求的局面。为此,对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的拖拉机动力换档总成、免耕播种机指夹式排种器和施肥开沟圆盘等关键的农机零配件,也可能面临着"断供”、"迟供"的风险;而这恰恰给国内农机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带来了机会点。应勇敢地顶上去,拓市场、强质量、树品牌,开拓出一片替代进口零配件的新天地。

5.从创新看,智能化是农机产品的重点,而"无人化"不可能过快。

正如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机化发展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白人朴教授谈到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即将进入高级阶段,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靠发展智能机、推进智能化来解决。

农机智能化,不等于农机“无人化"。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从整体上看农村人口的比例依然比较大,尽管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结构中年龄趋老人数增多,但是农业依然是这些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美国60~70岁的农场主照样开拖拉机,从事农业生产是司空见惯的事。为此,无论从机具生产投入成本、还是充分就业的国情实际,企业对农机产品研发的重点,应放在智能化,而不是"无人化"上。要通过智能化,让更多的农民包括年龄比较高的群体,也可以运用先进农机、先进技术,使农机生产作业更便捷、更高效、更精准。

研制开发智能农机产品,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务实性,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准主攻方向、着力点和突破口,取得实效。既要研制开发大型智能农机,也要研制开发中小型智能农机。

结束语:

进入2022年初的东北等地,农民为了在新的一年早点办理和得到购机补贴,抑制等待一年的农民需求正得到释放,呈现出农户积极询机、购机的好势头。尽管农资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耕地流转费提高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着2022年农业的收益预期,在农机资产投入上有的农户还是比较谨慎;然而,虎踞龙盘今胜昔,虎年实实在在的农机组合性政策利好因素和市场需求增强不同于上年,勇毅前行,就一定会收获不同凡响。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