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农机市场,不止六大关注点

2021
12/16
18:04
liyong

以当前运行态势而言,国内农机行业2021年的市场表现还是看得过眼的,虽然不及2020年的表现那样理想,但是依然处于稳步小幅上升的通道,亦是难能可贵了。

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后这些年里,国内经济构成比重正在不断发生转变与转移,需求侧放缓,且物价高位震荡,过剩传统产业的老周期正渐渐落下大幕,新兴产业新周期时代逐步来临。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全球经济运行持续回落,2021年疫情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农机行业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与市场需求调头等多重压力。按目前多种因素综合分析,这种压力将持续传递,2022年农机市场将持续面临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关注的目光应该投向何处?

国内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统计表

作物种类

2020年综合机械化率

较2019年提高

较“十二五”末提高

小 麦

97.19%

0.83

3.53

水 稻

84.35%

0.62

6.23

玉 米

89.76%

0.81

8.55

大 豆

86.7%

1.18

20.85

油  菜

59.91%

3.03

13.06

马铃薯

48.07%

1.52

8.11

花 生

63.96%

3.33

12.74

棉 花

83.98%

2.80

17.17

关注点1:政策环境导向

农业机械化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而且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可以断定,农机装备产业面临的前景必定是一直向好的。多年来,国家“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给农业发展给予最强大的驱动力,农业装备行业也在政策助力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25%,其中,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85.49%、58.98%、64.56%。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0.56亿千瓦。全国农机服务组织19.48万个,全国乡镇农机从业人员4966.1万人,农机服务收入4781.48亿元,其中农机作业服务收入3615.03亿元。诸多数据证明,我国农业装备行业正在进入中高级发展阶段,再往前发展,针对产业发展不平衡与短板环节补齐的质量进步尤为关键。2021年1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召开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议,针对行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部署相关工作,聚焦核心技术、重点产品、重点需求、重点环节,着力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力争牵住“牛鼻子”、解决“掉链子”、突破“卡脖子”,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毋庸置疑,2022乃至今后,国家对农业、农机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减,行业前景看好,我们必须顺应大势,关注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突破高端化等行业壁垒,补齐技术短板,聚焦新兴小众农机产品有效供给,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不惟规模,惟质量,提高产业整体发展品质,杜绝“虚假繁荣”,扎扎实实地做好产品,向着全球先进水平前进。

关注点2:疫情下的全球化

中国银行研究院2021年11月30日发布的《2022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称,2021年,全球经济在波动中复苏,受疫情反复的影响,经济增速呈“W”型走势,全球工业生产和商品贸易稳步修复。2022年,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渐回落至常态,供应链瓶颈加剧通胀压力,全球“滞胀”风险加大,主要经济体财政支持力度减弱,货币政策收紧,全球流动性面临拐点,金融市场存在波动风险。再看中国经济,受出口超预期增长、新动能不断增强和上年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稳定回升,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势,预计全年GDP增长8.1%左右,两年平均增长5.2%左右。2022年,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还将存在,投资增长面临的掣肘因素较多,消费恢复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同时经济结构加速转变,新动能加快培育,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不会改变,预计2022年全年GDP增长5%左右。由此可见,2022年,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必将持续,农机行业全球化市场经营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调头,我们必须清除地认识到,2021年农机出口业务出现的攀升,是在2020年海外业务洼地上形成的,2022年,我们必须在持续提升中小型农机产品整体品质,强化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打造中国农机制造过硬品牌,找准标的方向,在疫情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尤其要关注“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的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其增长势头明显,值得认真研究。

关注点3:寻找结构性机会

对于市场机会的把握,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管行业运行处于何种阶段,也不管价值链各环节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就算是竞争再激烈,市场机会仍然存在。在当今的农机市场竞争中,我们已经找不到绝对意义上的“蓝海”市场,不管“行业红利期是否消失”,农机企业都必须擅于运用细分策略,通过为不同用户提供所需的先进产品和服务,最大程度地创造和创新顾客价值,这样才可能赢得市场竞争。通过市场细分,寻找结构性市场机会,才能取胜,2021年如此,2022年亦是如此。一方面,经营传统农机品类,必须通过市场细分,找准区域市场适销机型,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立足产品品质,向专属品牌市场要效益,比如,玉米收割机属传统产品,竞争激烈,但是聚焦丘陵、山地区域的小型机械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再如播种机,适合东北的不一定适合中原区域,就必须进行专项适应性定制才能赢得竞争;再如拖拉机,适应南方作业的水田型、适合北方的旱地型,都必须找准区隔定位。对于新兴小众农机品类经营,要重点关注产品作业的适应性与可靠性,深度挖掘用户新生需求,建立供需互动,加快产品创新的反应速度,迅速建立品牌效应,打造成为热点产品,比如畜牧机械,内蒙、东北等大地块作业需要大型产品,部分小地块区域则需要小型机型,包括丘陵、山区等区域小型化产品需求为主,必须区别对待。另一方面,所有农机企业都必须在客观评估自身资源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巩固优势业务并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做好传统品类与新兴品类的平衡与业务重点转移,同时,要结合用户需求,把服务提升到业务层面来经营,制造、流通等体系协同,搞好配件经营、二手机、更新报废以及机械租赁等业务,丰富经营结构,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与解决方案。2022年乃至今后,采用细分策略,不断挖掘区域市场和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或将是业务提升的最大机会点。

关注点4:消除供需矛盾痛点

经过了多年的产业发展,我国农业装备产业水平逐年提高,国内农机工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国内能够自主研发、制造农、林、牧、渔、农用运输、农产品加工等7

个门类所需的65大类、350个中类、1500个小类的4000多种农机产品,可基本满足用户大众化作物的机械化需求。截止到2020年末,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0%,拖拉机拥有量2204.88万台,拖拉机配套农具4024.08万台,机动植保机械628.27万台,稻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大豆收获机拥有量分别达160.66万台、58.85万台、2.24万台……从体量上讲,我国是世界第一农机装备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但是,在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之时,经济类作物的机械化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譬如蔬菜、棉花、油料等作物的种植或收获环节,仍停留在人工作业阶段;再如辣椒、中草药等作物的除柄加工环节,机械化程度非常低,都是农机化的短板。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农业机械化供给空白及产业“痛点”,实施针对性突破,抓住产业机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关注点5:科技创新与困境突围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经济进步的最大助推力,科技创新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关键,正是因为有了创新,才令这个世界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纵观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历程,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达到了如今的水平,也是充满了创新与进步的过程,实属不易。然而,伴随着农机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也不得不直面国内农机与全球一流水平差距拉大的弊病,这种落后,不仅仅体现在高端大型化产品制造上,还体现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智能化科技等领域的国产化盲区上。作为世界第一的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我国在规模上的优势已经十分明显,但是,国内远超2000家的农机制造企业却在中低端产品赛道上争得“你死我活”,各农机品牌都几乎进入了“近身肉搏”的微利竞争阶段,而高端领域一直被欧美日韩等企业占领,足以看见,我国的农机产品仍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何以突破?唯有创新!2021年,农机产业科技创新脚步持续加快,无人飞机、采棉机、甘蔗收获机等取得持续进步,2022年乃至今后,持续创新的路程还很长,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产品,因此,农机企业必须要聚焦产品品质,纵向对标全球一线品牌,向过硬性能看齐;横向要衡量同类及相似产品“性价比”,确定合理的价格区间,既不能高到离谱,也不能进入低价恶性竞争,结合自身优劣,在专属领域形成适当的市场区隔,才能赢得市场,赢得用户青睐。

关注点6:“互联网+”市场风格切换

按经济学理论的说法,人依附于经济链,经济链决定人的思维和习惯。在网络科技高度普及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产业可以脱离互联网讲经营模式,近年来,伴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机械装备向以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动化、轻简化方向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下,农机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呈现出更现代、更便捷、更高效的新业态。一部手机,改变了人们固有的习惯,令生活、工作、沟通、商业等一切变得触手可及。就农机行业而言,过去,我们买农机必须到实体门店去买,现在大不相同了,线上、线下可以同步,线上服务、线上产品体验、线上作业预约等等,随处可见,农机企业从最初单一的“产品制造+分销渠道实体经营”到“产品制造+分销渠道实体经营+网上平台”,再到“全程及全面机械化整体方案提供者”,商业模式变革呈现出崭新的形态,从单一“卖产品、卖服务”转变为“提供解决方案”,从单一的实体业务转变为“互联网+现代农机”相结合的产业生态圈,彰显出愈加丰富的商业内涵。2021年,网络对农机行业的影响愈加明显,产业数字化飞跃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22年,不管是农机产业链的哪个环节,仍然要持续高度关注“互联网+”的推广与应用,要充分推广农机产品无人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等先进手段应用,要在巩固实体门店经营效果的基础上,开展网络推广、销售、服务等一系列活动,要与互联网农机企业深度协同,打造崭新的市场经营模式,打造新形势下更高效、更快速、更便捷、更智能的商业模式。

按照经济学家分析,中国产业历经2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出现较大分流,多数传统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中低端,即使是一些新兴产业领域,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也难以向高端价值链实现转型升级。随着全球价值链的重塑,要素成本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加快中国核心与新兴产业进一步迈向中高端价值链将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增长的必然要求。对于全体农机人而言,农机行业前景广阔,而征途遥远,在即将到来的新一年,唯有关注市场、关注用户、关注产品、关注新需求,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必将实现更大的进步。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