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风云激荡,行业进入“双沃”时代!

2021
09/07
16:45
仇半农
1

北方地区小麦机收结束,参加麦收的十几万台水稻联合收获机兵分几路奔赴新的战场——南方水田区早稻和一季稻收割。如果说北方和中原地区的小麦收获是集中优势兵力“大决战”的话,一季度和早稻的收割则是在区域市场的各各击破的“歼灭战”,不管是北方地区“大决战”、水田区的“歼灭战”,抑或丘陵山区的“游击战”,都离不开一类机器——水稻联合收获机,并且在跨区作业市场中,水稻机的占比越来越大,呈现出“赢家通吃”的大好形势。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那么进入波谲云诡的2021年,国内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有什么样的新变化呢?

一、鲇鱼效应显现,竞争破位

稳定的竞争格局有利于行业平衡健康有序发展,但如果某一个品牌处于长期的垄断地位就会抑制行业的活力和进步,不过市场竞争的规律就是没有永远的赢家,所有的企业都要力争上游,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各领风骚三五年”。

近十年时间里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竞争格局比较稳定,这是因为沃得的强大存在,至少近五年时间里,江苏沃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60%,最高的时候甚至超过75%,沃得在全喂入行业是一种现象级的存在,一方面是在销量和占有率上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巅峰,另一方面是沃得终结了日本久保田在水稻机行业的长期统治,打破了久保田不可战胜的神话,提振了国产农机品牌的自信心。

但这种稳定的竞争格局已经破位,沃得的垄断地位正面临着瓦解的危险,因为潍柴动力强力入主雷沃重工。2019—2021年经过三年时间曲折的过程,潍柴股份最终真正意义的拿下了雷沃重工的控制权,新生的公司以潍柴雷沃身份参与到市场竞争,潍柴雷沃秉承了潍柴股份“不争第一就是混”的狼性文化,制定了2021年200亿、2025年500亿,2030年1000亿的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有专家认为新生的潍柴雷沃是国同乃至全球范围内农机行业最不确定的因素,极有可能会充分“鲇鱼”角色。

从2021年上半年的行业竞争情况看,潍柴雷沃当仁不让的扛起了农机行业“鲇鱼”大旗,一改昔日雷沃重工的暮气,重新焕发了生机并嫁接了滩柴动力的杀气和霸气,以潍柴雷沃为风暴点,农机行业开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竞争的漩涡,相信这个漩涡将不断地吸收周边的能量,不断地扩大,将席卷整个农机行业且形成巨大的台风效应。

具体到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年,2021年上半年水稻机全行业销量约25000台,同比小挫,其中雷沃携RG50、RG60、RG70的产品矩阵组合实现了5000多台的销量,拿下了约22%的市场份额,同比占有率提高幅度超过8个点。

在存量市场,不是此消就是彼涨,雷沃占有率的提高,必然是沃得、久保田等竞品品牌的下降,有数据显示上半年沃得销量超过15000台,仍然是绝对的老大,但是市场占有率且有小幅的下降,当然沃得减少的一定是雷沃增加的。

从上半年市场反应看,“两沃”之间的长期的和平局面已经完全破位,沃得和雷沃已成水火不容之势,在接下来的若干年内,水稻联合收获机市场将进入“双沃”时代,整个行业将围绕着沃得和雷沃的竞争展开。

二、王者之战——得水稻机者得天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按重要性可以分为战略性、战役性、战术性三个层面,大企业之间往往是战略性的进攻,比如维柴雷沃、沃得农装、一拖集团、日本久保田、中联重科等国内外大佬级企业在国内农机市场上,针对水稻联合收获机业务就是一种战略层面的竞争,因为水稻联合收获机目前的销售规模是仅次于拖拉机产品,如果在国内要成为一个有行业影响力的农机企业,就不能没有水稻联合收获机,如果想成为行业领袖,就要在拖拉机和水稻联合收获机两类产品上形成明显的或绝对的竞争优势,所以说拖拉机和水稻联合收获机业务,对于大企业来讲,不仅仅是多卖几台产品或市场占有率提高几个百分点,而是行业领导力之战,企业之间不是生存战,而是王位之争,“一山不容二虎”,这种竞争注定将是长期的、残酷的、零和的。

笔者认为水稻联合收获机(包括全喂入机型和半喂入机型)是战略型农机产品,其战略的重要性在近几年不断的凸显,这是因为水稻机对其他的收获类产品形成了强烈的替代效应,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小麦联合收获机。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2013年对于水稻机和小麦机都是拐点,但一个是强力向下,一个是断崖式下降,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两个风格,受此影响,国内生产水稻机和小麦机的企业也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沃得强力崛起,久保田经历不衰,而雷沃和中联陷入下行通道,一拖的小麦机成了烫手山芋。

背后的秘密藏在需求里。追根溯源,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受相对收益低的影响小麦播种面积不断地在下降,由于水稻产量大相对收益高,且在口粮中占比不断地增加,所以水稻种植面积保持稳定且稍有上升,有数据显示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4.5亩,小麦约3亿亩,这就造成了水稻全程机械化所需农机需求整体多于小麦全程机械化所需的农机,当然也包括水稻联合收获机。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且近几年对小麦机需求影响最大的是小麦机与水稻机之间的替代与被替代。

小麦机和水稻机统称为谷物联合收获机,人们习惯于把履带行走装置的谷物联合收获机叫做水稻机,轮式行走装置的谷物联合收获机称为小麦机,这是因为履带式的更适合水田作业,轮式的在旱田作业效率更高,“轮旱履水”的局面维持了很长时间,但后来这一平行的局面被打破,规则的破坏者是履带收获机。

与轮式机机相比,履带式的水稻联合收获机具有更好的通过性、适应性和安全性,在轮式机到不了或不敢进入的丘陵山区收获作业市场里,目间几乎全部履带式联合收获机的天下,不论是小麦、玉米、油菜、荞麦、青稞或其他杂粮,水稻机通通能拿下来。

另一优势则是转场的方便性,这是履带式水稻联合收获机最突出的优势,也是在麦收区跨区作业市场水稻机取代小麦机的原因,小麦机有两驱四驱两种机型,不管哪一种机型,在转场时时速都不会超过40公里,速度太快就会很危险,而水稻机转场时根本就不是自己走的,而是用小微卡或中卡车,这种车不但是运输工具,经过改装之后就是流动房车,跨区作业过程中机手一家人主食住行都在这一辆车上,同时卡车的速度很快,可以毫无限制的上高速公路,时速不超过120公里就没有问题,相反看轮式机的转场速度就比履带机慢得多,所以往往在轮式机赶到作业现场时,履带机已经把活干完了,当然履带机与轮式机相比,更大的优势是履带机可以收水稻,而轮式机进不了水田。

简单的话,履带式的水稻联合收获机比轮式的小麦机适应性好,转场更方便,所以近几年时间里水稻机不断的蚕食小麦机的市场,其结果就是水稻机占比不断地提高,小麦占比不断的减少,这从上图就可以看出端倪。

此外水稻机还对玉米机、油菜收获机、大豆收获机、花生收获机等其他细分市场的竞争性产品形成强替代,所以在谷物联合收获机里,履带式的水稻联合收获机占比在不断地提高,从销量和销售额看在谷物联合收获机里都是最大的,所以说得水稻机者得天下!

三、竞争底层逻辑——速度、效率、服务。

当下的国内农业种植业,第一产业从业者最看重的仍是作物的产量,延伸到服务环节,种植户对农机产品的基础诉求仍是速度和效率。

最终客户的诉求就是购机者和棘手的诉求,也就是机手最看重的也是联合收获机的速度和效率。

事实上速度和效率是国内联合收获机行业竞争的最底层的密码!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能在市场占有领先优势的品牌,无一例外不是胜在机器的速度和效率上,这是因为从事跨区服务的机手都是出来挣钱的,马力大,效率高的机器,在同样的时间里才能挣到更多的钱,而国产水稻机品牌,恰恰在这一点上走在了久保田和洋马等日系品牌的前面。

投其所好!笔者发现2021年市场竞争中,沃得、雷沃、久保田、中联等头部品牌的核心竞争手段也是机器的速度和效率,具体表现在产品喂入量的升级上:

在望眼欲穿和千呼万唤中久保田苏州工厂在2021年终于两款5公斤机型,型号分别是CX100和CX108,其中CX100、CX108还有个带空调的PLUS版本CX100Q、CX108Q,对于久保田来讲,这已经算是非常大胆的冒进了,但在国产品牌看来实在是不值一提,因为国产品牌更加激进。

最具典型代表得是潍柴雷沃。雷沃的水稻联合收获机也曾经是行业一哥,但好景不长就被久保田取代了,之后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技术落后等原因,雷沃的水稻机一直被沃得和久保田碾压着打,2021年潍柴雷沃开始在水稻机上发力,推出了RG60跨区版和RG60荣耀版,采取“以大打小”的策略,在速度和效率上对标沃得锐龙5公斤、6公斤经典版和跨区版,在年中时,又推出了7公斤喂入量的RG70荣耀版和RG70领航版,对标的是沃得锐龙尊享版4LZ-6.0EK(Q)和锐龙旗舰版4LZ-7.0EM(Q)。

可以预见,国内水稻联合收获机产品升级大战方兴未艾,主销产品已经进入了7公斤竞争时代,竞争主要会是在沃得和雷沃之间进行,另外中联和星光也有7公斤产品储备,但久保田和洋马在产品上又一次严重的落后。

所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速度和效率仍然是水稻联合收获机竞争的主旋律,拥有更大喂入量和最大作业效率,在单位时间里让机手挣到更多钱的品牌将得到用户的拥护,顺应这种趋势的企业仍可能胜出,而违背这一规律的企业就会很被动,甚至有退出市场竞争的可能性。

四、轮流坐庄vs三足鼎立?

回过头来再说说竞争格局。

从上半年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看,沃得仍以接近60%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一哥的地位,但雷沃的进攻势头非常犀利且针对性极强,另外久保田和洋马虽然仍然保守但在产品上也有进步,尤其是久保田破天荒的推出了CX100、CX108两个系统的5公斤机型,可以看出来产品上竞争越来越白热化。

当然竞争在各个领域、务个角度和各个层面展开,比如服务大战、金融大战、营销大战、二手机大战等,沃得绝不会交出控制权、雷沃想取而代之、久保田想卷土重来、中联重科不甘久居人后,那么国内水稻联合收获机行业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竞争格局呢?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在沃得占比高达60%,处于垄断地位的大格局下,国内水稻联合收获机企业数量居然50多家,这说明该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且仍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没有人主动缴械,就说明很多人仍看好这个行业,在成长期的国内农机行业,一切皆有可能。

50多个品牌,其中头部企业是沃得、雷沃、久保田、洋马、中联重科、东风井关、星光、柳林、东方红中收等知名品牌,那么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这些品牌会轮流坐庄还是三足鼎立?

在所有品牌里,笔者最看好沃得、雷沃和久保田三家,未来的竞争中,笔者认久保田保守稳健的风格不会改变,极有可能会出现久保田和一众国产品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局面,久保田会学习国产品牌一些打法,但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节奏来发展。

共1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