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变迁记 粮安天下

2018
12/17
09:31

中国有接近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却只有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的头等大事。1978年到2018年,40年间,中国粮食产量从6000多亿斤增加到13158亿斤,这是世界各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粮食增产奇迹。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藏粮于对国内外资源的统筹利用中。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壮大的中国农业,有了更多的手段保障粮食安全。

“垦一代”到“垦二代” 北大荒改天换地变“北大仓”

于高江是北大荒胜利农场的场长,在中国重要粮食产区北大荒,像于高江这样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垦二代”。胜利农场一年出产的水稻、玉米和大豆,加起来有40多万吨,几乎可以满足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一天的口粮。在北大荒,这样的农场有113个。

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科技投入、现代农业,提升粮食产量最有效的手段都率先在这里开始探索。如今,北大荒每年出产水稻650万吨,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米仓、粮仓。

中国粮食连续增产的背后,是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依靠自己解决了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打破了中国不能养活自己的预言。

“卖粮难”到“敞开收” 粮农有了“定心丸”

农场里的秋收战役如火如荼,几十公里外的中储粮建三江直属库,收粮战役也如期打响。2005年,中央首次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全国各地的国家粮仓敞开库容收购粮食。一个多月的收粮季,粮库昼夜收粮。粮农们还没离开粮库,银行卡里就已经收到了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的卖粮款。

这些国家粮仓就是粮农的“定心丸”,粮农卖出的粮食,被存放在这些运用了高科技控温技术的粮仓里。

2016年开始,国家逐步把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收购环节推向市场,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在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后,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食全面市场化收购势不可挡。

科技强农 中国农业从“靠天吃饭”进入“知天而作”

一个数据科学家,一个人工智能科学家,一个高端农业管理者,他们立志要成为改变中国农业的人。把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卫星影像的呈现,经过不断被创造和优化出来的电脑程序、大数据的收集,一个个兼有气象信息、地块面积、作物长势、种植结构分布、生产信息汇总等全面反映实时农业状况的平台被创立出来。这些数据,为农业摆脱“看天吃饭”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几千年来,中国农业未曾摆脱“看天吃饭”的生产格局。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地上叠加了前所未见的现代资源,“靠天吃饭”的中国农业开始进入“知天而作”的信息时代。

海上粮仓 支撑中国粮食安全的坚强侧翼

40年来,中国人早已不满足于只用粮食填饱肚子,肉禽蛋奶、水果蔬菜、水产品都成为了新时代的“新食粮”。

从1989年起,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19年位居世界首位,养殖产量占到全球养殖产量的70%。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科学布局近远海养殖和远洋渔业”的发展战略,被明确提上改革日程。

周长400米,由172根钢索固定在海底,可抵御12级台风,养殖水体16万立方米,每年养殖商品鱼4500-5000吨,可以满足9万人一年的水产品供应。这是一个海洋渔业养殖的“巨无霸”!

如今,在中国辽阔的海洋上,一个又一个海上粮仓被建立起来,成为支撑中国粮食安全的坚强侧翼。

改革开放40年,不仅让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不断升级自己的食谱,同时也改变了中国农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高度肯定。

今天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在保障主粮产量的同时,也兼顾更广阔的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改革;在严守耕地数量的同时,也重视提升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在立足国内资源的同时,也在统筹国内外资源中增加粮食保障系数。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

大田农社
大田传媒 大田电商 大田金融 大田保险 大田物联 大田信息
大田传媒旗下
农机360网 中国农机商情 行业资讯大全 精耕杯 配洽会 市场研究大田直播
大田旗下网站
农机360网 农机O2O商城 信农贷 农惠通 信农保 大田滋味网 大田农资网 农机物联网
帮助中心
帮你选购 帮你询价 帮你贷款 帮买保险 帮你维权 有事问帮帮 网站地图 注册登录
关于大田
公司介绍 服务介绍 媒体报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 客服QQ
    1716904881
  • 企业邮箱
    service@nongji360.com
  • 服务热线
    4008-360-128